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及其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研究入手,提出了以合作创新为主、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模式结构,并且为实现这一模式提供了选择路径。
  关键词:都市农业;技术特征;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3.012
  
  Research on Technical Fea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out Urban Agriculture
  JIANG Yu-jie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The technical feature of urban agriculture was researched in this article, then a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which relied mainly on cooperative innovation whil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mitative innovation subsidy,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choice to realize this pattern was also provided.
  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e;technical featu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0世纪初,德国的市民农园成为了学术界一般认为的都市农业的起源,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给出了都市农业的定义。此后,都市农业这一概念被正规和非正规产业部门广泛使用。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国际都市农业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对都市农业所作的定义。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市农业这一现代化农业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出现。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都市农业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实践经验的借鉴上,而对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创新研究的较少。要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技术创新成为了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笔者从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分析入手,努力探求都市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模式。
  
  1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
  
  1.1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都市农业是一种包含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特色与功能的现代新型农业,是这三种产业的有机结合,如生产花卉或蔬菜为主的生产基地,在提供相关农产品的同时,还兼有科普、农业体验和旅游等功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会增加。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都市农业,体现出了一定的产业结构演进特点。都市农业发展初期,都市周边农业主要承载着纯生产的功能,即第一产业的特点;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第一产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减少,都市农业出现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即第二产业开始增加;随着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口压力的增大,都市农业的生态和生活功能也逐渐得以显现,以缓解都市压力的休闲观光型都市农业,即第三产业开始成为新的趋势。
  1.2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所有想发展都市农业城市的首选产业类型,在都市农业地区出现的农业与其它产业加速融合的现象,正是农业产业化的突出表现,都市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实现了范围经济和规模效应,用科技武装农业,对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最好的综合效益。为此,我们要利用都市农业的特性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应特别重视健康产业、外食产业等新的“都市型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与本地资源和功能相适应的区域化产业格局,开发出有别于一般大农业的崭新产业,使都市农业成为充满魅力的产业[1]。
  农业产业化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是替代型技术与改进型技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过程。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其农业发展的诱导技术变迁理论中,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劳动替代型的机械技术和土地替代型的生物化学技术。改进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替代型技术派生出来的,同时又是替代技术运用的依赖条件。两类技术的共同使用促成了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高科技农业、工厂化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控制化和工业化[2]。
  1.3满足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都市农业最靠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也最容易创造附加价值。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开始发展都市农业,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都市的强大经济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以及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居民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居民收入的提高,必然导致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遵循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居民会把收入分配到更多种类和更高品质的商品的消费上,其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又决定着他的消费结构,因此,消费者对普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这样的产品需求会相应减少,而对由于技术创新或组织创新生产出来的名优特农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此时都市农业的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的日趋紧张,使得居民更加需要绿色、新鲜空气等优良的生活环境,这也是都市农业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1.4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多价值性
  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社会提供各种新鲜的农产品以不断满足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优化城郊的产业机构,同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社会功能的体现主要是为都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观光、休闲与游憩的场所与机会,并有利于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
  科技和农业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体现了多方面的经济价值。以现代种植业技术和设施园艺为基础的生态观光旅游,不仅成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极佳的保健疗养场所,也为其带来了门票收入、采摘收入等经济收入。城市绿地和利用园艺化管理的城区周围的大量农田,形成城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对于维持整个区域的碳氧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达到了固碳制氧和涵养水源的外部性功能。运用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等技术手段成功种植的土地或植被对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和减轻泥沙淤积灾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促进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元素交换,实现了不可低估的维持生态平衡过程的经济价值[3]。
  
  2都市农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探究
  
  都市农业的创新模式有3种,分别是模仿创新型、自主创新型和合作创新型。模仿创新型模式是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以都市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为示范,充分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生产和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农业产品和服务,从而进行都市农业渐进性创新。自主创新型模式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依托高科技和科技创新,结合自身的努力进行探索,在科技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达到预期的创新目的。合作创新型模式是都市农业的不同功能单位加强与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与创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风险,成功地提升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4]。
  这3种创新模式中,就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来看,笔者认为都市农业现阶段的目标模式可以选择以合作创新为主、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为辅的模式结构。由于都市农业在我国还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因此发展中实践的经验并不多。相对于其他农区而言,都市农业发展地区具有相对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这就意味着有条件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如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等。资本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等多渠道获得,技术就需要有一定科技创新水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聚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特点,与都市农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达到双赢[5]。当然,都市农业要想实现长足可持续发展,仅仅合作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让都市农业发展产生一种技术创新的依赖性,如果一旦没有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外生供给”,其发展速度就会下降或者是停滞不前。所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学习模仿其他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思路和行为,加以消化、吸收和改进,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另一方面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壁垒,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质量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内生供给”模式。
  
  3都市农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3.1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从各国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物流的发展,如美国、荷兰和日本。荷兰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农业的高价值得益于强大的物流系统,近25%的物流属于农业物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日本的农业货物物流在农业协会的推动下得到大力发展,农协建立了一批挑选、加工、包装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以及地方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商店等,并在全国大中城市的74个中央批发市场中建立了分支机构,提高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效率。
  我国都市农业要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结构,一定不能够离开现代化物流业的支持。我国农产品物流现阶段主要有3种形式:批发市场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一体化供应链[6]。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要以批发市场物流模式为主,培育现代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批发市场物流需要建立畅通的流通体制,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营销和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环节,各个环节要求是畅通的,并且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市场,既要有“大基地和大市场连结的大通道流通”,又要有“小产地和小市场连结的次一级流通通道”,还要理顺“市场流通”与“市场外流通”的关系,构筑起符合都市农业特点的多层次市场、流通体系。此外,由于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而且发展缓慢,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物流业现有资源,建立起两到三家在国内具有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公司,达到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产品在物流中的损失率,。
  3.2培养长期从事都市农业的专业人员
  创新的成败取决于创新人才。都市农业的技术创新同样离不开从事都市农业的专业人员,并且是长期从事这一产业的人员。专业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培养植根乡土科技人才服务的农民。技术创新目标实现的核心在于培养一支稳定有效的乡土化人才队伍。这一渠道培养的科技人才稳定性比较强,他们来自农民,植根农民,又服务农民。二是开发新农村科技人才资源。当前,推进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造就一支有内在动力、有外在能力的能够生活在农民中间,背靠城市科技资源的人才队伍,并给他们以强有力的科技后盾。三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快对都市农业生产者知识性、技能性培训的力度,对初次从事都市农业的人员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方法。四是积极构建具有鲜明都市农业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新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对农科学生增加高新技术、经济、贸易和人文为主的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大都市地区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构建具有鲜明都市农业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造就一批适应并引领都市农业建设与发展的特色人才[7]。
  3.3推进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都市农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一些经济型大都市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观光旅游、教育展示、出口创汇等不同都市农业生产模式,但由于我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生产模式选择以及技术引进大都源于国外,难免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给部分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各个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不应该一拥而上,而要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精心规划,规划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的界限,在适宜的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生态产业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升级。发展循环型农业,减少农业生产排污和治污,进一步加快规模畜禽场粪污治理,减少畜禽养殖对周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的污染,加快发展种养联动的生态型生产方式。积极鼓励加工生产和科学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培肥地力,降低污染;加强生物天敌保护,鼓励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大力发展节约农业,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大力开发和广泛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农业,最终形成“资源—产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园、生态果园等对环境污染少、效益高的生态农业,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升级,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都市农业来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食物和良好的观光、旅游、休闲场所,同时使城市居民能重新体验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3.4搭建提供技术创新的互动式信息平台
  都市农业是一种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现代农业模式,如何实现“三生”功能,关键因素是科技创新水平。都市农业的发展使其与城市系统的融合性变得更加紧密,其距离城市较近,具有空间便利性,可以有效接受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辐射,依托于城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信息平台的搭建就更加便利。建立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能够为其提供农业决策资讯信息,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和经营者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投资指南。另一方面能够为农业重点工程和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相关的国内外市场动态、技术情报、最新科研成果和课题信息。第三方面是可以为农业生产基层单位提供农业文献保障,从而实现“科技兴农”,加强对农业的管理、监控和服务能力,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信息平台的搭建能够提高都市农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都市农业的现代化[8]。
  农业绝非天生的低技术产业,以色列、荷兰、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成为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恶化,更要坚持以高科技来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以高科技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推进都市农业生产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余菊生,张占耕,白尔钿,等.“都市农业”一词的由来和定义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79-84.
  [2] 鞠荣华,宗成峰.北京市发展“四种农业”模式都市农业的微观经济学基础[J].中国商界,2008(6):218-219.
  [3] 张锦华,吴方卫.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J].生态经济,2008(1):186-189.
  [4] 桑晓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评析[J].改革与战略,2008(7):79-81.
  [5] 梅姝娥.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0-25.
  [6] 方志权,吴方卫.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发展[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 史亚军.都市农业一种大科学观[J].北京农业,2008(3):3-5.
  [8] 刘静平.探索新型首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J]. 科技潮,2007(6):56-57.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的日益发达和完善,一些迎合青少年心理的时尚产品、文化娱乐方式充斥社会各个领域,自然也蔓延到青少年的视野中。所谓时尚是指一时崇尚的事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每位音乐教师都应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到每堂音乐课之中。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
板书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对教材处理的最直观、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反映教师素质的一面镜子。
摘要:介绍了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于桥水库周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重点内容,即鼓励农民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投资新建禽畜养殖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控制地面裸露,重视培育和管理生态林,减少库区水质污染等,并指出在补偿机制的制定和实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于桥水库;污染;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补偿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
<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易引起肾功能受损,为了减轻SBP对肾脏的损害,我们对SBP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中药
糖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越来越受重视,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性昏迷(HHNS)在外科较少见。本病起病缓慢,常被诱发本症的疾病或伴随症状所掩蔽以至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28例颅脑损伤开
小朋友。你能正确读出下列句子中语气词“啊”的读音吗?试试看:
<正>1995年3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138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紧急内镜检查,并施行紧急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就其病因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男83
<正>肺部曲菌球为肺霉菌病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病变常局限于基础病变的空洞内,如陈旧性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的囊腔及肺切除术后的支气管残端的空腔等。本病的突出症状是咯血,
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和系统论观点,拼音教学不能单独地学习拼音,况日音学习枯燥无味.应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能培养听说能力,为以后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