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本文从技工学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有效地提出了对策,旨在提高技工学校田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有的不良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田径教学 技工学校 考评体系
田径项目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技工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在技工学校中设置田径课,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技工学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技工学校田径教学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中学体育课中的内容。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发展已有的技术,也没有拓展田径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的联系,结果出现了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对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不够。学生没有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没有意识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知道如何去欣赏田径运动的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对田径运动无法产生兴趣。此外现代技校学生不愿吃苦受累,再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参加那些时尚的运动项目。而田径运动主要在露天田径运动场,学生认为烈日当头、高温炎热的条件很艰苦,从而提不起兴趣。
(三)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技工学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技工学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田径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
首先正确认识竞技田径和田径项目,从理论上讲,竞技田径是以极限负荷为主要特点的运动,田径项目是竞技田径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是大负荷也可以是小负荷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由此可见,认为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应把田径项目精选为田径课教学的内容,努力达到田径课教学的目标,重点是适应学生健身的目标,如跳高,重点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只要能用此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即可。关键看掌握中长跑重点掌握健身跑法,短跑重点学习起跑技术和反应速度等,使技校学生认识到田径项目既有兴趣又有一定的难度,还对自身有益处,从而产生需求,提高兴趣。技校田径不能简单地重复小学田径教学内容,要提高其深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在具体选编教学内容时,还应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
(二)构建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目前田径课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进行田径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包括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学生合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大小,各项生理机能水平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好坏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结合所谓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即根据学生进步的幅度进行成绩评定,而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个体特征等。
(三)以终身锻炼为主,培养能力为目标
技工学校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健身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使毕业生能掌握两种以上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这并不意味着减少田径课教学内容和降低田径课教学质量要求,而是尽快从单纯的竞技式田径课教学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形成终身田径健身意识,同时,田径课教学将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调整自我健身的能力和个人兴趣的培养。
(四)优化课程设置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田径课设置、教材内容,完善田径课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田径健身意识和田径运动的文化素养,要以充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田径技能,应该在整个教育阶段开设全程的田径课,把基础课改变成为选项课的形式,增加田径课体系中时数的比例,从而增大灵活性;拓宽学生可选择的实践和空间,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此外,田径理论课应着重培养学生了解与掌握田径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对高水平田径赛事的欣赏能力。
摘 要 本文从技工学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有效地提出了对策,旨在提高技工学校田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有的不良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田径教学 技工学校 考评体系
田径项目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技工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在技工学校中设置田径课,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技工学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技工学校田径教学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中学体育课中的内容。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发展已有的技术,也没有拓展田径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的联系,结果出现了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对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不够。学生没有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没有意识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知道如何去欣赏田径运动的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对田径运动无法产生兴趣。此外现代技校学生不愿吃苦受累,再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参加那些时尚的运动项目。而田径运动主要在露天田径运动场,学生认为烈日当头、高温炎热的条件很艰苦,从而提不起兴趣。
(三)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技工学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技工学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田径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
首先正确认识竞技田径和田径项目,从理论上讲,竞技田径是以极限负荷为主要特点的运动,田径项目是竞技田径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是大负荷也可以是小负荷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由此可见,认为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应把田径项目精选为田径课教学的内容,努力达到田径课教学的目标,重点是适应学生健身的目标,如跳高,重点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只要能用此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即可。关键看掌握中长跑重点掌握健身跑法,短跑重点学习起跑技术和反应速度等,使技校学生认识到田径项目既有兴趣又有一定的难度,还对自身有益处,从而产生需求,提高兴趣。技校田径不能简单地重复小学田径教学内容,要提高其深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在具体选编教学内容时,还应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
(二)构建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目前田径课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进行田径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包括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学生合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大小,各项生理机能水平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好坏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结合所谓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即根据学生进步的幅度进行成绩评定,而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个体特征等。
(三)以终身锻炼为主,培养能力为目标
技工学校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健身运动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使毕业生能掌握两种以上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这并不意味着减少田径课教学内容和降低田径课教学质量要求,而是尽快从单纯的竞技式田径课教学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形成终身田径健身意识,同时,田径课教学将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调整自我健身的能力和个人兴趣的培养。
(四)优化课程设置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田径课设置、教材内容,完善田径课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田径健身意识和田径运动的文化素养,要以充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田径技能,应该在整个教育阶段开设全程的田径课,把基础课改变成为选项课的形式,增加田径课体系中时数的比例,从而增大灵活性;拓宽学生可选择的实践和空间,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此外,田径理论课应着重培养学生了解与掌握田径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培养对高水平田径赛事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