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篆刻风格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中晚期,因避文字之狱,许多文人、学者和艺术家转而投身于文字学和金石碑版的考证研究中,致使学篆之风日盛。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吴让之传承了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并将其完美结合,是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人物。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吴熙载;书法;篆刻
  吴熙载( 1799 - 1870)生于清嘉庆四年,卒于同治九年,原名廷扬,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著名书法篆刻家吴让之为邓石如艺术流派的发扬光大者,深得邓氏以隶书的笔法作篆书的奥诀,字法精熟,结体工稳,运笔爽畅,收笔处往往刷出,动势较强。他践行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的思想,其治印集合其篆书特点,以石带纸,以刀带笔,达到了刀笔相融,使书印合一的表现有了崭新的境界,让书的意味在印章的方寸之间有了更大的容量。
  (一)汉印风格对吴熙载的篆刻影响
  窗体顶端
  中国篆刻艺术源于先秦,盛于两汉,明清时期发展到繁荣的高峰。从篆刻艺术兴起至今,历代印人都从秦汉印章中汲取营养。汉印的风格体现了方正、平和、博大等特征与中国古代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思想是一致的。自元代赵孟顺和吾丘衍提倡开始,“印宗秦汉”的思想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印人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据记载吴让之在十五岁时就见到汉印并受益匪浅,在《吴让之印存》自序云:“让之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摹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义务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1]这个说明吴让之在早期的印章取法中主要总汉印,在他三十岁之后开始从邓石如篆刻艺术汲取养分并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在吴让之早期的篆刻中,我们看到白文印受到汉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吴熙载印”、“熙载治印”布局来源于汉印,线条不求均满,笔画疏处任其留红,吸收汉印质朴而又之以动的艺术感受。吴让之在篆刻艺术上借鉴了邓石如的风格后,还保留自己当初学习汉印的精髓所在。并没有放弃汉印的艺术精髓,反而创造出自己完美的艺术风格。在赵之谦《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说:“让之于印,宗邓氏而归汉人”等,也说明吴让之在篆刻艺术创作中受到了汉印的影响。
  (二)清代碑学“印从书出”对吴熙载的篆刻影响
  清中期因金石学盛行,文人篆刻家借助书法、金石、考据学问进一步完善而空前繁荣,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创新发展,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邓石如多年研求玉筯篆基础上,锐意革新,将书法与篆刻紧密结合,形成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2]的艺术观念,故其篆书篆刻取法髙古,笔意盎然,气象一新,对清中叶乃至以后的印学发展产生了革新意义,被誉为“国朝第一”[3]。
  窗体顶端
  包世臣对邓石如极为推崇,曾经在《艺舟双辑.国朝书品》中推包氏篆隶书为神品:“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吴让之受业于包世臣的门下,通过包世臣对邓法的传授,加上包世臣的论书思想,邓石如的书学思想便早早植入了吴让之的心中。吴让之三十四岁创作《观沧海者难为水》,此印即体现了“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吴让之的篆法非常像邓石如,圆圈中弧状笔画的处理、方形中圆形笔画的处理及楠圆中“水”的处理,由此可窥见此时吴让之的篆书风格己经初具邓石如的面貌。
  吴让之长期仿汉,潜心师法邓石如,将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字法之理,在印文中突出书法意趣,在篆刻艺术上充分发挥,拓展出新的意蕴和境界。他把刚劲飘逸的独特书风融入到印文中,其印文字法面目自然独具,将篆书古朴圆劲、生动自然的变化姿态运用到篆刻创作实践中。朱文印“逃禅煮石之间”,其字法均等、巧妙其中、注重笔意、灵动秀逸,用笔跌宕生姿,用刀爽快利落,笔中有刀,刀中见笔,刀笔相融,有浑然天成之妙。
  吴让之治印不守成法,广采博收,师古为新,继承和发扬了邓石如“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艺术观,在继承中发展了“邓派”篆刻的个性特征。其篆刻章法采用稳健的小篆入印,注重虚实的处理,疏密得当,在平稳中求新奇,以表现篆刻整体结构美为原则,故白文印章法布局较沉着劲健,平稳端庄,渊雅凝炼,气势豪迈,如“砚山”印; 朱文印圆转流美,委婉细腻,分朱布白虚实分明。加之他能将篆书的笔意在篆刻中充分展现,“以书入印”,“刀笔相融”,因此,他的朱文印能平正中见飘逸,文雅中见劲丽,俊逸中见洒脱,浑朴中见圆润的独特面貌,尽显篆刻的文人气和书卷气。
  (三)篆书风格形成后对吴熙载的篆刻影响
  吴让之深得邓氏以隶书的笔法作篆书的奥诀[4],印文是圆中寓含方,刚柔相融,线条粗细相间,整体看来婀娜多姿,流畅生动。章法上,布局用心多变化,循着篆书的规律,有时会有穿插的排列方式。[5]
  其刀法运用灵活,善以冲刀为主,刀法与印文结合。行刀轻灵劲利,以冲、削取势,刀笔结合完美,天趣盎然。无论是运刀还是用笔,都体现出轻重疾徐,使转提按等笔意刀趣。如朱文印“观海者难为水”,以小篆入印,全印平正端庄,疏密得当,对称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用笔圆润,灵动多姿,用刀从容,沉雄舒展。被清末金石书画家吴昌硕誉为: “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6]从中可见其篆刻的审美主张与艺术特点。
  总结
  吴让之篆刻艺术初看平易,似信手而为,但透过其流畅委婉、举重若轻的线条和自然连断而空灵的转折,以及无为而治的疏密空间,无不体现其过人的智慧,从而把邓石如所倡导的以笔意取胜的风格推向高峰,成为邓石如艺术流派的真正发扬光大者,使书印合一的表现有了崭新的境界,让书的意味在印章的方寸之间有了更大的容量。吴让之小篆书法与篆刻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黄士陵、吴昌硕、钱瘦铁、来楚生等人皆取法于他。
  参考文献:
  [1]李早.吴让之印存[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8.
  [2]( 清) 魏锡曾. 吴让之印存·跋[A]/ /韩天衡. 历代印学论文选:下册[C].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596.
  [3]邓散木.篆刻学[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57.
  [4]程俊英.吴让之印风的来源及其影响[J].书法赏评,2007(5).
  [5]刘江.篆刻美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6] ( 清) 吴昌硕. 吴让之印存. 跋[A]/ /韩天衡. 历代印学论文选:下册[C].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 598.
其他文献
【摘要】:与一般的影视剧明显不同,话剧要求演员在既定空间中,规定时间内,通过表演语言、舞台形象和体态动作将话剧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如此一来,抓住舞台人物特点是话剧演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完美塑造人物形象,话剧演员才能给观众带来艺术美享受。本文尝试研究话剧演员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话剧演员;人物特点;方法 
期刊
【摘要】: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相关研究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赣剧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于赣剧口述的探索,人们可以从中探索出民族音乐的踪迹。民族音乐和口述史相结合也是现代发展的趋势。口述史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音乐借助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一些散落在地方民间艺人的记忆将不会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键词】:赣剧;口述史;价值;意义  1、赣剧的悠远历史及发展  赣剧是江西十分有代表性的剧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在现代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下,赣剧目前的生存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传统戏曲在城市舞台的演出场次和观众越来越少,在农村虽然有一部分演出市场,但看戏的观众也以年龄较大的老人为主。出于对赣剧艺术的热爱与关切,倍感责任,如何传承与发展祖国戏曲艺苑的瑰宝之赣剧,不至使其散秩我辈。由此,产生了许多思考,并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如下。  【关键词】:赣剧;传承;发展;创新  一、赣剧
期刊
【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其中,尤以王羲之的书法博大精深。他的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那种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美仑美奂的风格不仅反映了王羲之的个性、品质,而且也体现了他高深的学问和文化素养。而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如他的前辈书家一样,能用各种书体作字。他的书法超脱自然,尽显风神。这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扬光大的。本文以作者自身实践历程为经、所思所想为纬,对二王尺牍的
期刊
【摘要】:资中罗泉古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四川省以致全国独具特色的古镇之一。罗泉古镇承载着悠久的建筑文化、袍哥文化、盐业文化、茶馆文化、武术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都有着独特的川南建筑风貌和浓厚的乡土味道。我们用绘画来保留、传承罗泉古镇的意蕴,采用油画技法方式来刻画罗泉古镇的川南建筑及街道,保留原有的特色风貌并给游客留下最原始的罗泉古镇。  【关键词】:罗泉古镇;绘画;乡愁;保护;宣传。  1、紧随
期刊
【摘要】:随着淘宝产业的飞速发展,淘宝美工越来越成为淘宝产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淘宝店铺不仅需要其自身的良好品质和良好的业绩,更需要一个美观的店铺装修来展示产品。所以,淘宝美工就成为了这个产业和这个时代的产物。从淘宝美工这一职业产生发展到现在,人们就对这个职业有许多疑问和争议。因为随着对淘宝美工的需求不断增多,人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用好这一职业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淘宝美工;艺术
期刊
【摘要】: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养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养生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
期刊
【摘要】:在当时引领了设计思想的发展,丰富了汉代设计思想的内容,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对设计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其蕴含着的独特的环保、审美以及重视民生等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汉代“长信宫灯”以其特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为世人所瞩目。  【关键词】:长信宫灯;美学思想;功能美;造型美;装饰美  一、 “长信宫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体现  汉代成为青铜灯的发展高峰,与当时
期刊
【摘要】:大调曲子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非物文化遗产项目,它的历史也有300年左右,也可谓是历史悠久。“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播的。但是对于处于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传承与被传承者。传承方式也表现为群体传承和个体传承两种不同的形式。[1]”  几百年来,大调曲的传承在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传授方式也属于自发性。大调曲子发展以来就是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群众音乐在民间传承发展着。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中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关键所在。从油画传入中国的过程和现代中国油画家的成长经历,探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借鉴吸收西方油画中的优秀元素#扎根在本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实现中国油画从“西洋化”到 “民族化”的转变。  【关键词】: 中国油画;民族化;探讨  油画从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开始,然后传到世界各国,说明它经历了一个国家化的过程。油画进入中国,就已走向本土化#民族化$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