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赣剧口述史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相关研究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赣剧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于赣剧口述的探索,人们可以从中探索出民族音乐的踪迹。民族音乐和口述史相结合也是现代发展的趋势。口述史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音乐借助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一些散落在地方民间艺人的记忆将不会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键词】:赣剧;口述史;价值;意义
  1、赣剧的悠远历史及发展
  赣剧是江西十分有代表性的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赣剧也是明代戏曲戈阳腔的延续。戈阳腔是明初时期在弋阳地区产生的,它将南戏和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腔调。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猥谈》中这样写道:“自国初来, 公私尚用优伶共事。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 ……今遍满四方, 辗转改益,……妄名余姚腔、 海盐腔、 弋阳腔、 昆山腔之类。”在明嘉靖年间弋阳腔流传到了安徽一代,后来逐渐结合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变成了“青阳时调”,后流传到江苏、四川、山东等地。弋阳腔在流传过程中吸纳了其它新的腔调,到了道光年间已经形成了三大腔调体系[1]。
  戈阳腔的演出角色分为小生、二花、正旦等,演出时以锣鼓伴奏。在演出的时候一个人唱腔,随后多个跟腔。在流传的时候衍变出很多的体系,推动了我国民间戏曲的发展。弋阳腔借助竹、管、弦等乐器进行伴奏,唱音高亢,不仅具备了南方的温柔,也具备了北方的粗犷[2]。
  弋阳腔展现的是弋阳人身上的顽强生命力,他们刻苦向上、性格直率。也正是戈阳腔造就了戈阳人的这种性格,戈阳人通过学习戏曲释放了压力,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及自我肯定。到了革命战争使其,赣剧艺人开始参加革命。在战争时期,赣东地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戏班都消逝了。到了1950年的时候,河班和广信班结合到一起,就出现了赣剧。到了1953年,在江西省成立了江西赣剧团。到了共和国成立以后,赣剧团队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一些优秀的曲目稍作改编后形成了大量的历史剧和现代剧。当时赣剧不管到哪里演出,都能够激起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共鸣。
  2、赣剧口述史的诞生
  在学术界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口述史”,它涉及多个研究领域。音乐口述史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历史学“口述史”的影响。口述史指的是借助历史事件目击者的口头讲述资料来对历史进行编写。口述史是一个新奇的概念,但是通过口述资料来编写历史的方法很早就存在了。我国秦朝时期的历史最先出现在《春秋》中,而《春秋》中的三皇五帝是借助相关历史进行推演得到的。口述资料存在局限性,因此史学家不认为口述史为“正史”。
  “口述史”并不是字面上意思,它是借助口头陈述的历史记忆来变成成册的历史。如果这些历史只是保留在目击者的脑海中,它永远只会是历史资料记忆。这些资料会受到口述者的限制,因此这些信息较为零散。编撰者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整理后编写成册,这样就使得历史具有完整性及可读性。而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口述史才具备了成果这一性质。这种成果已经摒弃了口头资料的不确定性,在多种因素的帮助下成为了固化的历史[4]。
  对于口述史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际运动,影响了多个学科的多个领域。赣剧口述史指的是我国学者在研究赣剧的过程中,将赣剧和口述史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国内研究学者已经开始研究赣剧口述史,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理解及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摸索,也需要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探讨。最近十多年,口述史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了丰富,在民族音乐方面也高度关注“口述史”的研究。从口述史的角度去研究民族音乐,并不是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而且去探寻民族音乐发展的相互逻辑关系,从而去进一步探寻内在的人文内涵及文化价值。目前通过口述史来研究民族音乐以及成为一种趋势,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研究也为民族音乐的研究及创作提供参考[5]。
  3、浅谈赣剧口述史在民族音乐中的成果
  口述研究不仅是一种旧时候的传统,又在新时代下面被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及方法。在旧时候很多的戏曲艺人文化素质低下,都借助口传心授,很少有通过书册来传艺的。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演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的经验及感受也会被人们关注。因此在1950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戏曲艺人“谈艺录”,这也就是现在所谈论的口述史。
  刘震海的自述《从事赣剧音乐六十春》中详细讲述了其如何走上赣剧道路及在中年开始从事赣剧音乐设计的。1953年在景德镇演出了《孟姜女》,它的演出效果很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没多久之后就开始编排新戏曲《梁祝姻缘》,刘震海主要从事的是配音工作。这部赣剧在音乐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不再采用一剧一腔或二腔的传统旧规,而开始使用一剧多腔的方式。分场的唱腔也存在差异,比如说如“长亭结拜”用浙调,“书馆夜读”用南北词。而到了“楼台会”中梁祝见面的时候,梁山伯唱四平调,而祝英台唱二黄,通过这两种不一样的曲调展现出主人公的不同内心世界。“书馆夜读”中借助南北词,刻画出了两人憨厚的音乐形象。在配乐的过程中,考虑到锣鼓有点刺耳,在剧情中加入适当的弦乐,这样就取得了更加好的效果。这部戏在首次公演的时候,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在后期的工作中,刘震海还参与了多部赣剧的编曲,比如说《白蛇传》等。
  在秀丽的鄱阳湖畔,住着一位平凡的民间艺术家,他就是为赣剧作曲的王遇龙。王遇龙在幼年的时候就对民间曲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里面学校了多种乐器。1955年来到鄱阳县赣剧团工作,主要负责剧团的作曲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戏曲编曲,他学习了多本著作。起初赣剧主要表演的是传统居民,后来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他进行了多部新赣剧的编曲,如《江姐》、《刘三姐》、及《红色娘子军》等。在工作三十年后离开了赣剧团,开始从事地方曲艺的研究保存及传承工作。他开始热心于收集及整理地方的民歌曲艺,对于他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出版自己整理的成果,将这些宝贵的曲艺资料留存下来。   这些赣剧编曲艺术家对于自身工作的热爱,使得他们能够有热情整理及汇编赣剧资料。将赣剧曲调能够回荡在民族音乐的大家庭中,流传给后人供其学习。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研究,也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保证民族音乐的完整性。
  4、赣剧口述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4.1赣剧口述史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
  口述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民族音乐研究的研究热点。口述史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音乐借助口述史的形式呈现,一些散落在地方民间艺人的记忆将不会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很多时候是因为有当事人的陈述,这样才使得历史变得深刻和形象。在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当音乐经历者将自身的经历展现给大众,这样就能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受音乐文化的洗礼。赣剧口述史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能够使得我国民族音乐的资料库更加丰富。只有不断有人从事到口述历史的挖掘工作中,长期积累才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族音乐口述史资料库。也只有这样,当后人查阅历史的时候,才能够寻找到历史的记忆。
  自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至今,口述史已经变成了民族音乐发展历史追寻的重要线索。我国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够不断流传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音乐人的传承,音乐人向大众展示了整个音乐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研究,研究者了解到民族音乐不再局限于历史资料。民族音乐具有时效性,当民族音乐创作完成之后,它会停留在一段时空中,人们无法借助文字将民族音乐发展历程得出江西地区民族音乐学的人文价值完整呈现。也正是民族音乐的时效性,使得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需要有一种新的呈现方法,这也就是口述史的价值所在。
  对于赣剧口述史的相关研究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赣剧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于赣剧口述的探索,人们可以从中探索出民族音乐的踪迹。民族音乐和口述史相结合也是现代发展的趋势。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口述史这种独特的视角,能够为民族音乐的教学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对于赣剧口述史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容易挖掘出民族音乐中的思想和民族音乐在实践过程中的改变。不同时期下的民族音乐处于不同的环境下,历史文化和当时的人群有着紧密的联系,民族音乐文化会受到人群的内外影响。而在这种关系之下,如何使得民族音乐更加展现它的传承性。
  通过赣剧口述史的方式来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并不是简单地对音乐的形态进行描述,而且分析赣剧和民族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刻挖掘赣剧口述史,我们能够挖掘出在赣剧广泛流传事情。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研究过程中,比较缺乏对于文献的研究,部分民族音乐研究中较为关注近代的音乐内容,对于在时代变迁过程中民族音乐的变革不加深究。通过挖掘赣剧的内容,将其以口述史文本的形式记载下来,这样能够弥补民族音乐的缺失。
  为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文献的挖掘,以及弥补文本文献资料的缺失问题,在相关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强口述历史文本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丰富与弥补少数民族音乐文本史料匮乏问题,对于进一步历史地认知与阐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4.2赣剧口述史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宝贵的财富,声乐作曲家通过搜集、整理将其应用到民族声乐中,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一种传承,可以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戏曲是集文学和美学为一体,是一种集大成的艺术,而这正是现在的音乐创作所需要的。当民族音乐借助戏曲元素进行创造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元素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民族音乐创作的时候,要将歌曲的文学性和歌词完美结合起来。不仅需要考虑这两者的共性,而且还需要对比两者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国的赣剧戏曲声腔较为稳定,结构制式独特,突破这种固定的句式能够减少重复,这会是民族音乐创作中的一种突破。民族声乐创作的时候,需要正确对待人物情感和情感的关系,而且还需要了解当代的地域、环境等因素。我国赣剧中的弋阳腔能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提供素材。赣剧就像音乐化了的诗作,能够很好地展现情境,而且还能够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赣剧口述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变革。口述史能够把神秘的历史资料向大众展开,这样能够增加公众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使得音乐知识能够在公众中传播开来。随着对于口述史研究的展开,人们也开始借助全新的科技设备,这样能够加速对于赣剧历史的探索速度,也能够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更加严谨地进行音乐文化的研究。
  在民族音乐作品当中,富含了十分强烈的戏曲声乐风格。很多民族音乐当中富含戏曲元素,这样就使得民族声乐变得充实。一般戏曲当中的腔调、曲调等都可以被民族音乐所借鉴,这样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戏曲元素能够使得民族音乐更加具备文化底蕴。赣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十分宝贵的财富。音乐家通过收集整理赣剧,对其加以分析研究并将其中的元素转嫁到民族声乐中,这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赣剧集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学和美学,是一种集成的艺术,这种特征也是音乐创作所需要的。
  在现代的民族音乐中,我们不仅需要音乐具备音乐美,而且还需要将审美融入到创作中去。民族音乐创作中需要尽量融入我国传统戏曲的精华,创作过程中传统戏曲的独特音调要和民族音乐技巧结合起来。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在继承赣剧中优秀内容的基础上,然后进行新的创新。我国戏曲在几千年的发过程中,戏曲的声乐理论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它的气息、咬字发音等方面。我国的赣剧演出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吐字不清晰,这因为吐字发音贯穿了戏曲演出的全过程中。而民族音乐在演唱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表达出情感内容,这必然少不了咬字发音。因此加强赣剧口述史的建设,挖掘赣剧演出时候不同情况下的咬字发音,能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及演唱提供全新的指导。
  总结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民族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认识历史和传统,特别需要挖掘历史沉淀下来的永恒精神,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艺术。本文从民族音乐和传统戏曲的相关概念出发,介绍了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内涵、发展、及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重点阐述了传统戏曲演出和民族声乐之间的联系,即传统戏曲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借鉴和演唱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雪萍, 黄振林. 弋阳俗腔的流布与明清传奇的历史抉择[J]. 社会科学家, 2015 (3): 138-141.
  [2] 李荣新. 略论 “弋阳” 腔与民歌的关系[J]. 学术交流, 2007 (5): 169-172.
  [3] 姜金富. 时代呼唤民族音乐[J]. 民族音乐, 2006 (2): 4-5.
  [4] 臧艺兵. 口述史与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 (2): 47-52.
  [5] 熊晓辉. “口述史” 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历史与逻辑——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 :87-9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校企结合的角度,探讨研究生在校期间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创新能力的二度培养,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这对帮助服装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国设计艺术方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总要意义。  在设计艺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低年级研究生在校研读期间的一度创新能力培养因体系的完整,所取得效果较为理想。但至高年级,当走进企业服务于生产实
期刊
【摘要】: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以产业、行业和企业需求、职业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导向,重点强化学生的设计、开发等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从而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艺术设计系做为学院的改革重点系部,在学院的整体改革方针下,对艺术设计系进行专业改革,从专业分方向、打造试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本文将阐述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而在我们绘画中常提及的元素如:篆刻印章、龙凤纹样,文房四宝等,这些艺术形式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各样、流传久远,学者可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国画相结合。罗泉古镇的精致元素如:子来桥、盐神庙、吊脚楼,我们将在国画中以工笔、花鸟、
期刊
【摘要】:文艺作品的创作,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面对边远县域的文艺创作,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个亟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边远县域文艺创作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边远县域;文艺创作;问题对策  文艺作品的创作,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面对边远县域的文艺创作,如何秉持公正立场,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觉出发,正视现实,重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那么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画是当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蒙古族在生活方式上都是“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在他们这种独特的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也就造就了许多艺术家喜欢选择蒙古族题材人物来进行工笔画的创作,艺术家运用不同的方式阐述对美,对自然以及社会关系的理解,根据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形式语言将事物与自身感情相结合,艺术作品中也融入
期刊
【摘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为近代出现的绘画流派以奇异的绘画方式与表现手法有别于其他绘画流派,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奇妙的画面给人以震撼的同时也留下了无限的疑问。本文以波兰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为研究对象浅析其绘画作品中的意象,分析其中的含义及作者用意进而寻找一种适用于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本文通过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贝克辛斯基与超现实主义作品研究的总体概况,梳理
期刊
二十世纪西方绘画艺术,出现了大河改道式的根本变化,产生了“现代派’绘画。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伸手奥地利心里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绘画艺术家达利的作品更是超现实主义绘画流派的杰出代表。本文在深入分析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挖掘绘画艺术的本质——梦境中丰富多彩的影象借艺术家的笔凭借线条与色彩凝缩成绘画艺术作品。以达利经典作品为个案分析,借助弗氏〈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纲要〉,以及阿
期刊
【摘要】:在声乐表演的舞台上,大部分的灯光追求明亮的效果,从而常常使歌曲单调而表现力不足。经过本人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贴切的舞台灯光能够为歌曲丰富情感,增加舞台表现力。本课题主要研究在不同的声乐演出场合下灯光搭配的不同方式,为声乐在听觉感官之外的视觉方面做到较好的搭配。用不同的灯光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来达到表演的需要。可以为歌曲的情感表达提供必不可少的视觉效果。达到不同的突出人物个性,展现民族风情,
期刊
【摘要】:乔家大院雕刻艺术独特、精湛。其中以照壁雕刻艺术更是璀璨夺目。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的组成元素,它的产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文化遗产。乔家大院更是其中的代表,它们的内容繁多,形式多样,造型也各具特色。本文作者通过对乔家大院不同院落照壁进行实地考察,以乔家大院的照壁砖雕的吉祥图案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砖雕的构图、造型、表现手法、图
期刊
【摘要】:与一般的影视剧明显不同,话剧要求演员在既定空间中,规定时间内,通过表演语言、舞台形象和体态动作将话剧中的人物形象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如此一来,抓住舞台人物特点是话剧演员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完美塑造人物形象,话剧演员才能给观众带来艺术美享受。本文尝试研究话剧演员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话剧演员;人物特点;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