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慢性暴露致B6C3(F1代)小鼠肝癌伴肝组织组蛋白H2AK9乙酰化与SET上调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三氯乙烯(TCE)慢性暴露诱导B6C3(F1代)小鼠肝癌动物模型,探讨肝组织中SET-CAN融合蛋白(SET)、乙酰化组蛋白H2AK9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表达水平的改变,为TCE致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初步的线索。

方法

以B6C3小鼠的F1代子鼠为受试对象,用500、1 000和2 000 mg/kg TCE对6周龄小鼠进行灌胃染毒,同时设置玉米油溶剂对照组和四氯化碳(CCI4,1 250 mg/kg)阳性对照组。染毒56周后取小鼠血清、肝脏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学鉴定,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ET、H2AK9乙酰化及HDAC1的水平。

结果

小鼠的存活率为90.4%(141/156),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歌舞伎面谱综合征(Kabukisyndrome,KS),患儿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入院,伴有特殊面容及发育落后,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KMT2D基因c.11149C>T位点突变,旨在通过此病例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本文报道极早产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一例,表现为生后39d出现反应差、发热、频繁呼吸暂停等类败血症样表现,继而出现消化、血液、呼吸多系统受累,结合血清学检查诊断为CMV感染。后期发现患儿出现听力受损,随访至8岁预后良好。
围手术期血糖紊乱是导致新生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对围手术期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严重血糖紊乱对新生儿围手术期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动态血糖监测是一种新型的持续低创伤血糖检测方法,在隐匿性低血糖的早期发现和高血糖管理中有很好的应用。本文就新生儿围手术期血糖紊乱特点,以及动态血糖监测在新生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早产儿出生时由于缺乏肢体力量,常呈现出不良的姿势,阻碍自我调节。合理的体位支持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本文从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意义、作用、方法、辅助用具、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构建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