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长效积累——优效预习——高效阅读——实郊训练——有效延伸”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那么,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落实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核心任务?笔者认为,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对于整体提高我们课程实施能力、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一些核心要素,用利于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加上接触到的新东西多,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新思维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并唤醒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树立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激发学习热情。为此,我探索出了“长效积累——优效预习——高效阅读——实郊训练——有效延伸”的五步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长效积累”“优效预习”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名家经典,在这些文章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我们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语言仓库。
“优效预习”时,构建“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上课在教室完成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结构。相对于以前的预习课,因为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预习方法,学生能用正确高效的方式完成预习,避免了盲目性。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能掌握一定的预习内容,学习效率、质量大大提高,语言知识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
二、以“高效阅读”、“实效训练”质疑问难,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高效阅读”的课堂要求课堂书声琅琅,朗读时间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各自对文本都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物”。在保证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前提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我们的任务应该为学生阅读搭好脚手架,在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精髓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的指导性关联信息,帮助学生达到整体上的认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同时,文本的解读要立足于中学生特点,注重文字符号与生活图像的转换机制,唤醒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入境动情。
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知能力,是语言训练由生疏向熟练过渡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的支点便是语感。提高对语言的领悟感知能力,才能相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这样听别人说话才能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才能流畅得体,语言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过不忘。”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想象出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强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效应。在语文课中师生、生生间展开对话,各自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享学习成果。师生在对话、交流、评价中逐步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层次,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开启他们的智慧。课上老师关心一些核心要素,抓住了训练点,开展有效的、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
三、以“有效延伸”收获创新体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有的教师,只注重开始前分钟时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一节课步入巩固环节后,其不良效应便表现出来了,大量机械、重复、乏味的问题让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样的教学怎么会精彩?这样的教学效果怎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认识偏差、缺失,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工作做得不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缺乏了解,对教学过程中的后期管理工作处置不当,出现冷清的课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一直动起来,应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最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听课中产生想象和联想。想象是创造力,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材是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妥善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利用课文空白处,学会加工教材。
在处理上课“有效延伸”的形式上,教师也要不拘于教材的格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风格,勇于创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既可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十分钟小演讲,又可以先进行对话训练,还可以表演课本剧。总之,要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树立“跳出教材”的创新教学理念。
我们对“运用”的理解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我们倡导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面的实践、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我深信,经过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那么,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落实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核心任务?笔者认为,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对于整体提高我们课程实施能力、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一些核心要素,用利于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加上接触到的新东西多,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新思维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并唤醒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树立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激发学习热情。为此,我探索出了“长效积累——优效预习——高效阅读——实郊训练——有效延伸”的五步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长效积累”“优效预习”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名家经典,在这些文章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我们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语言仓库。
“优效预习”时,构建“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上课在教室完成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结构。相对于以前的预习课,因为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预习方法,学生能用正确高效的方式完成预习,避免了盲目性。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能掌握一定的预习内容,学习效率、质量大大提高,语言知识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
二、以“高效阅读”、“实效训练”质疑问难,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高效阅读”的课堂要求课堂书声琅琅,朗读时间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各自对文本都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物”。在保证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前提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因此,我们的任务应该为学生阅读搭好脚手架,在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精髓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的指导性关联信息,帮助学生达到整体上的认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同时,文本的解读要立足于中学生特点,注重文字符号与生活图像的转换机制,唤醒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入境动情。
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知能力,是语言训练由生疏向熟练过渡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的支点便是语感。提高对语言的领悟感知能力,才能相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这样听别人说话才能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才能流畅得体,语言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过不忘。”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想象出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强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效应。在语文课中师生、生生间展开对话,各自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享学习成果。师生在对话、交流、评价中逐步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层次,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开启他们的智慧。课上老师关心一些核心要素,抓住了训练点,开展有效的、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
三、以“有效延伸”收获创新体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有的教师,只注重开始前分钟时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一节课步入巩固环节后,其不良效应便表现出来了,大量机械、重复、乏味的问题让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样的教学怎么会精彩?这样的教学效果怎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认识偏差、缺失,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工作做得不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缺乏了解,对教学过程中的后期管理工作处置不当,出现冷清的课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一直动起来,应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最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听课中产生想象和联想。想象是创造力,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材是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妥善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利用课文空白处,学会加工教材。
在处理上课“有效延伸”的形式上,教师也要不拘于教材的格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风格,勇于创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个性特点,既可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十分钟小演讲,又可以先进行对话训练,还可以表演课本剧。总之,要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树立“跳出教材”的创新教学理念。
我们对“运用”的理解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我们倡导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面的实践、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我深信,经过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