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粗浅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提高效益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深度项目开发,深度多元化发展,对项目开发单位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需要从建设期的决策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来进行控制,本文仅就施工阶段开发单位工程成本的控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项目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过程,目标成本要通过整个项目的管理层、作业层以及项目全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项目人员,而不仅仅是费用控制及财务人员。过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认为是项目成本管理费用主管或财务人员的事情。由此导致工程技术部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部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物资采办人员只负责设备、材料的采办、催交催运、检验、保管、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缺少了成本管理责任。故而必然会出现如下现象:技术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优化而不经济;施工生产调度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导致设备闲置人员窝工;物资采办人员为了使设备材料提前交货或者产品质量超出设计数据表要求,则必然会增加采办成本。凡此种种,可以判断:项目费用控制人员和财务人员仅仅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者牵头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全部。
(二)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走两个极端,不是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就是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有些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三)工程项目中责、权、利相结合成本管理不完善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四)激励机制的缺失
建立建完成本考核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大部分都取得了ISO9001/9002等体系认证,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对企业高级管理层次没有成本考核,对于施工项目部的成本考核也缺乏真实性,因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实施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企业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二)遵循效益原则,加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工期的管理控制
实施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不仅要求工程质量好,而且要求进度快,这就很可能因抓质量、抢进度导致成本支出增加或忽视成本控制。在处理成本、质量和工期三大目标时,虽应以成本目标服从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但绝不能不惜成本,应该兼顾三大目标,而是要在施工全过程控制成本,凡是成本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应该严格控制成本。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实施施工、竣工交付、工程保修,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成本控制的范畴。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三)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收到实效,达到成本控制的预定目标,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有责无权,不能完成所承担的责任;有责无利,缺乏履行责任的动力。应该是赋予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责任,完成多大的任务,获取多大的利益。
(四)遵循激励机制的原则
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公平考核,严格奖惩。将每一个人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业绩与行政和经济双奖惩紧密挂钩。具备一定基本条件的员工,干好的就连任或提拔,干不好的就降职或免职。无论职级,在降成本活动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成本指标的人员,经考核确认,按取得经济效益的比例给予奖励;未完成成本指标或造成损失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及造成损失的额度,按一定比例给予惩罚。
(五)遵循增收节支原则
施工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还应在努力增加收入上下功夫。对于合同中的有利条款,要充分利用,增加预算收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增量、设计变更等要及时做好现场鉴证工作,足额向业主审批预算,对于甲方违背合同条款的事项,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做到既要严格控制成本又要力争抓好创收,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总之,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低标价中标已成为市场规律,而且工期、质量、安全、信誉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大幅萎缩。企业要想在生存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集约管理,强化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竞争策略。走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提高效益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深度项目开发,深度多元化发展,对项目开发单位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需要从建设期的决策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来进行控制,本文仅就施工阶段开发单位工程成本的控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项目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过程,目标成本要通过整个项目的管理层、作业层以及项目全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项目人员,而不仅仅是费用控制及财务人员。过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认为是项目成本管理费用主管或财务人员的事情。由此导致工程技术部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部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物资采办人员只负责设备、材料的采办、催交催运、检验、保管、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缺少了成本管理责任。故而必然会出现如下现象:技术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优化而不经济;施工生产调度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导致设备闲置人员窝工;物资采办人员为了使设备材料提前交货或者产品质量超出设计数据表要求,则必然会增加采办成本。凡此种种,可以判断:项目费用控制人员和财务人员仅仅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者牵头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全部。
(二)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走两个极端,不是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就是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有些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三)工程项目中责、权、利相结合成本管理不完善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四)激励机制的缺失
建立建完成本考核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大部分都取得了ISO9001/9002等体系认证,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对企业高级管理层次没有成本考核,对于施工项目部的成本考核也缺乏真实性,因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实施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企业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二)遵循效益原则,加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工期的管理控制
实施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不仅要求工程质量好,而且要求进度快,这就很可能因抓质量、抢进度导致成本支出增加或忽视成本控制。在处理成本、质量和工期三大目标时,虽应以成本目标服从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但绝不能不惜成本,应该兼顾三大目标,而是要在施工全过程控制成本,凡是成本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应该严格控制成本。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实施施工、竣工交付、工程保修,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成本控制的范畴。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三)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收到实效,达到成本控制的预定目标,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有责无权,不能完成所承担的责任;有责无利,缺乏履行责任的动力。应该是赋予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责任,完成多大的任务,获取多大的利益。
(四)遵循激励机制的原则
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公平考核,严格奖惩。将每一个人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业绩与行政和经济双奖惩紧密挂钩。具备一定基本条件的员工,干好的就连任或提拔,干不好的就降职或免职。无论职级,在降成本活动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成本指标的人员,经考核确认,按取得经济效益的比例给予奖励;未完成成本指标或造成损失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及造成损失的额度,按一定比例给予惩罚。
(五)遵循增收节支原则
施工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还应在努力增加收入上下功夫。对于合同中的有利条款,要充分利用,增加预算收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增量、设计变更等要及时做好现场鉴证工作,足额向业主审批预算,对于甲方违背合同条款的事项,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做到既要严格控制成本又要力争抓好创收,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总之,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低标价中标已成为市场规律,而且工期、质量、安全、信誉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大幅萎缩。企业要想在生存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集约管理,强化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竞争策略。走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