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看好。然而,囿于一些原因,许多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对学生轻易采取了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这似乎很符合课改本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但中肯地说,这种评价仍多不合理,它是对评价的误解甚至“颠覆”。因此,正确认识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矫正,显得很有必要。
一、五种评价误区的危害
(一)“大派送”式评价廉价,缺乏让人尊重的基础。也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在现实中,许多教师老是廉价派送评价。比如,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就会陳慨赏识,为学生叫好。诚然,为学生叫好无可厚非,因为人都需要被欣赏和信任。但物极必反,凡事过头就未必好。评价一旦过头,“含金量”也就不高了,以后想要评价学生,学生可能不买这个帐。
(二)“随便”式评价暴露教师评价的随意。上公开课时,某语文教师指定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错两字、漏读几字,老师在此情形下竟然还表扬他“读得真好”。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的这种评价就是典型的“随便”式评价,它盲目鼓励的做法,表面上看似尊重学生,实则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三)“功利性”评价容易误导学生不思进取。正激励评价不可否认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正激励的载体可以是小红花等物质性的“工具”。这些物质性的“工具”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活泼的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物质性的“工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因为物质性的东西一旦成灾,学生就会把学习目标置之脑后,只在乎眼前奖励,甚至把奖励当作学习目标,转移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功利心理:答对了问题,就想得到奖励,得到了奖励,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
(四)“一言堂”式评价有失偏颇。学生互评过程中,一些教师总认为,学生互评时的语言表述不准,就索性取消了学生互评。结果,课堂教学评价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表现怎样,全由老师一人说了算。在低年级,这种有失偏颇的“一言堂”式评价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
(五)“武断性”评价不能给学生真知灼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里,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出了预期的答案,教师就会以高度评价结束话题;而对于一些学生错误的答案或不太标准的答案,教师马上予以否定,然后很快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不对的。
的确,课堂教学评价要及时,但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也表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尤其是课文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当学生的看法有分歧时,教师应该求同存异。如果教师以及时评价来匆忙结束教学,片面和草率就不可避免,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也就无法获得真知灼见。
二、克服评价误区五必要
一要少“派送”评价,多尊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要保持限度,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哪怕一丝进步迹象,教师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重表扬;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中等生,则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教师的表扬。
二要少“随便”,多深思熟虑。教师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培养出善于倾听的学生。作为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率,不能随便就表扬。有位教师讲授《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帆船”,教师听出错误后,没有随便肯定或者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船帆”与“帆船”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理解。
三要少“功利性”,多实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就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所以,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评价,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热爱之心,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四要少“一言堂”,多民主作风。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因为学生互评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互评中能找到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评价他人时,学生能认识自我,这是教师评价难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学生自评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要去“武断”多“果断”。课堂教学以及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缓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索新知的时间。
一位教师讲授《狐狸和乌鸦》一文时,留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话题:“学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收获?”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乌鸦太傻了。”
有的学生说:“我们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好话,那样会上当受骗。”
有的学生则说:“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显而易见,前两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教师并没有马上评价谁是谁非,而是继续问:“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当教师发现还有部分同学赞成第三种观点时,马上引导学生就第三种观点展开讨论,最后才作出评价:“这只狐狸是很聪明,但聪明不能用来骗人,做坏事……”在这里,延缓评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折射出个性色彩,同时教会了学生评判是非。
一、五种评价误区的危害
(一)“大派送”式评价廉价,缺乏让人尊重的基础。也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在现实中,许多教师老是廉价派送评价。比如,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就会陳慨赏识,为学生叫好。诚然,为学生叫好无可厚非,因为人都需要被欣赏和信任。但物极必反,凡事过头就未必好。评价一旦过头,“含金量”也就不高了,以后想要评价学生,学生可能不买这个帐。
(二)“随便”式评价暴露教师评价的随意。上公开课时,某语文教师指定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错两字、漏读几字,老师在此情形下竟然还表扬他“读得真好”。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的这种评价就是典型的“随便”式评价,它盲目鼓励的做法,表面上看似尊重学生,实则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三)“功利性”评价容易误导学生不思进取。正激励评价不可否认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正激励的载体可以是小红花等物质性的“工具”。这些物质性的“工具”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活泼的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物质性的“工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因为物质性的东西一旦成灾,学生就会把学习目标置之脑后,只在乎眼前奖励,甚至把奖励当作学习目标,转移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功利心理:答对了问题,就想得到奖励,得到了奖励,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
(四)“一言堂”式评价有失偏颇。学生互评过程中,一些教师总认为,学生互评时的语言表述不准,就索性取消了学生互评。结果,课堂教学评价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表现怎样,全由老师一人说了算。在低年级,这种有失偏颇的“一言堂”式评价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
(五)“武断性”评价不能给学生真知灼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里,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出了预期的答案,教师就会以高度评价结束话题;而对于一些学生错误的答案或不太标准的答案,教师马上予以否定,然后很快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不对的。
的确,课堂教学评价要及时,但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也表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尤其是课文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当学生的看法有分歧时,教师应该求同存异。如果教师以及时评价来匆忙结束教学,片面和草率就不可避免,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也就无法获得真知灼见。
二、克服评价误区五必要
一要少“派送”评价,多尊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要保持限度,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哪怕一丝进步迹象,教师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重表扬;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中等生,则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教师的表扬。
二要少“随便”,多深思熟虑。教师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培养出善于倾听的学生。作为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率,不能随便就表扬。有位教师讲授《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帆船”,教师听出错误后,没有随便肯定或者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船帆”与“帆船”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理解。
三要少“功利性”,多实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就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所以,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评价,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热爱之心,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四要少“一言堂”,多民主作风。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因为学生互评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互评中能找到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评价他人时,学生能认识自我,这是教师评价难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学生自评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要去“武断”多“果断”。课堂教学以及时评价为主,适时使用延缓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索新知的时间。
一位教师讲授《狐狸和乌鸦》一文时,留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话题:“学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收获?”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乌鸦太傻了。”
有的学生说:“我们不能像乌鸦那样爱听好话,那样会上当受骗。”
有的学生则说:“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显而易见,前两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教师并没有马上评价谁是谁非,而是继续问:“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当教师发现还有部分同学赞成第三种观点时,马上引导学生就第三种观点展开讨论,最后才作出评价:“这只狐狸是很聪明,但聪明不能用来骗人,做坏事……”在这里,延缓评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折射出个性色彩,同时教会了学生评判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