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开始试验。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并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进行试验,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省也于2007年秋季学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试验。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本文想谈一谈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首次开设社区服务课的伟大社会意义,以为高中新课程改革鼓与呼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一、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点,对一名高中生来说,就近在自己从小就生长和生活的社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劳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假期或双休日当一名志愿者去搞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打扫打扫社区的公共卫生,或者去看望看望孤寡老人,陪伴陪伴他们,为他们送上一点温暖和关怀等等,这一可以使他们就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二还可以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劳动意识,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经验的产生和积累及日后尽快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措施,其意义深远。
二、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呢?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劳动就是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探索,它不仅有利于把学生造就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小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而劳动技术教育便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普通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些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培养目标,让普通高中学生就近在本社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服务于本社区的发展,我想也就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好方
式,因此说,社区服务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
三、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早在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49─1957年)就在初高中首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5年),195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就加强了劳动教育,也增加了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在高中增设劳动课。第三个阶段为“文革时期(1966─1976年)”,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和冲击。第四个阶段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8年),这一阶段,在高中又重新开设劳动技术课。第五个阶段为高中课程改革的调整和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在普通高中开设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社区服务,占2个学分,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我记得我们上中小學时,经常参加生产队的生产劳动,如拾麦穗,抬粪,收割庄稼等。所以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适当的社区服务课也是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四、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给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书本知识的的同时,也掌握和学习一定的社会知识,学会必要的劳动知识和与社会接触沟通的能力,逐步培养其认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其以后无论是升学也好,还是就业也好,都是很有好处的。只有了解了社会,才不致使自己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成为书呆子而处处碰壁。要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所掌握的社会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其一生的成败。
五、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让学生就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及实现其个体社会化的目标,就只有选择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场所——社区了,社区一般是指人们能直接发生互动的一个地理范围,在同一个社区里,人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同时社区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健全的小社会,因而让学生在社区中成长,面向本社区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开展一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本社区居民开展一些便民利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面向本社区单位开展一些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本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一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这些社区服务去关照社会实际,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就是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正确之举了。
以上就是自己关于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社会意义的粗浅认识,不知有道理否,恳请教育方家指正为盼!
(作者单位:721300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
一、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点,对一名高中生来说,就近在自己从小就生长和生活的社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劳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假期或双休日当一名志愿者去搞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打扫打扫社区的公共卫生,或者去看望看望孤寡老人,陪伴陪伴他们,为他们送上一点温暖和关怀等等,这一可以使他们就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二还可以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劳动意识,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经验的产生和积累及日后尽快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措施,其意义深远。
二、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呢?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劳动就是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探索,它不仅有利于把学生造就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小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而劳动技术教育便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普通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些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培养目标,让普通高中学生就近在本社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服务于本社区的发展,我想也就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好方
式,因此说,社区服务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
三、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早在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49─1957年)就在初高中首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5年),195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就加强了劳动教育,也增加了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在高中增设劳动课。第三个阶段为“文革时期(1966─1976年)”,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和冲击。第四个阶段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8年),这一阶段,在高中又重新开设劳动技术课。第五个阶段为高中课程改革的调整和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在普通高中开设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社区服务,占2个学分,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我记得我们上中小學时,经常参加生产队的生产劳动,如拾麦穗,抬粪,收割庄稼等。所以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适当的社区服务课也是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四、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给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书本知识的的同时,也掌握和学习一定的社会知识,学会必要的劳动知识和与社会接触沟通的能力,逐步培养其认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其以后无论是升学也好,还是就业也好,都是很有好处的。只有了解了社会,才不致使自己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成为书呆子而处处碰壁。要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所掌握的社会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其一生的成败。
五、在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让学生就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及实现其个体社会化的目标,就只有选择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场所——社区了,社区一般是指人们能直接发生互动的一个地理范围,在同一个社区里,人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同时社区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健全的小社会,因而让学生在社区中成长,面向本社区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开展一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本社区居民开展一些便民利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面向本社区单位开展一些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本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一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这些社区服务去关照社会实际,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就是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正确之举了。
以上就是自己关于普通高中开设社区服务课社会意义的粗浅认识,不知有道理否,恳请教育方家指正为盼!
(作者单位:721300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