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层建筑施工作业面狭窄、投入大、工期长,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特别高。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层建筑;房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为了增大土地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现代城市中的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的主力军。而高层房屋建筑相对于普通房屋建筑来说,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施工技复杂、对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高层房屋的基础深。高层房屋一般都具有深基础的特点,只有深基础才能确保高层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通常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5m,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要达到20m以上。
2、高层房屋建筑的体量大。高层房屋建筑的体积庞大,涉及的工种众多,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纷繁复杂,这给高层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和协调带来巨大的难度,必须从精心施工入手,利用技术的统领作用,在加强集中管理的同时,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控制和管理。
3、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周期长。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周期要超过一年,其中要经过雨季、冬歇期等各个过程,其间各种因素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和进程。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一)钢筋连接技术。在如今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品种越来越多,各种特种钢筋、变形钢筋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因此如何做好钢筋连接对整个施工技术来说至关重要。钢筋的连接技术包括焊接、绑扎连接以及套筒挤压连接等。其中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钢筋的直径较大、工艺要求较高,因此最常用的是套筒
挤压连接技术。但是还是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钢筋连接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才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层房屋建筑的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的运用会使混凝土在横截面上要更小一些,体积变轻一些,对刚度及其抗裂度则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也更好。
(三)高层房屋建筑的支护技术。高层房屋建筑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钢板桩及其钢筋砂板桩的这几种支护结构在高层施工中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需要选择支护结构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再合理的进行判断,确保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逆作法。逆作法的施工原理为: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在四周地带修砌地下连续墙或其它支护结构,并且,建筑物内部相关位置浇筑或打中间支承桩或柱,在施工过程中底板封底前,承受上部结构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由于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因此,地上结构逐层向上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如上,地下结构和地面上结构同时施工到工程结束。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为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层房屋建筑对于工程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比较严格。在工程开工之前要制定好施测方案,还要确定好测量仪器,建立好施工的控制网。高层建筑施工的测量控制,要将内控法和外控法相互结合,要求每隔数层就用内控法测一次,这样能够使精度提高,从而降低竖向偏差;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进行校对,必要的情况下依据实际条件采取可行的方案,确保测量准确无误。
(三)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合理选材和配合比及其施工方法的选择。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原材料,且要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必须满足抗拉强度大、热强小、绝热温升小、极限拉伸变形能力大、线胀系数小的要求,不可以出现较大膨胀,对于自身收缩也有很严格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最好按混凝土自然的流淌坡度及其斜面分层、再连续逐层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的方式浇筑。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缓凝时间要高于8个小时,还要依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对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及其入模坍落度合理的控制。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要保证每层混凝土在初凝前都要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及其上下层浇筑间隔要比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低。
(四)模板工程。模板工程主要包括柱模板、剪力墙模板、楼梯模板、梁板模板,每一种模板的安装与拆卸的注意事项与工艺流程都是不同的。安装柱模板的时候要注意柱模周围一定要设置柱间剪力撑,同时还要和满堂架之间进行拉结;安装剪力墙模板的时候要注意墙筋在验收合格之后,对于非挡土墙的部分要安装和墙一样厚的模板,而对于挡土墙部分则需要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條,安装完之后一定要要由专职质检员与专业工长严格对其进行验收;次梁及板的模板安装好以后才可以对钢筋进行安装,而框架梁在梁底模板铺好之后,就能开始框架梁的钢筋绑扎工序;最后在拆除模板的时候也需要特别注意。
(五)对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1)设计措施。在设计的时候,要控制好高层房屋建筑的裂缝,一定要做到“放”和“抗”相结合。“放”指的是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及其在外墙面留好分隔缝等。“抗”指的是多个方面,首先,加强钢筋的配置,降低结构断面发生突变而形成集中应力;其次,空心砖块组成的轻质墙体,增设构造柱,间距<3cm,墙的中部增厚为120mm;再次,用钢筋混凝土对预留的门窗洞口进行加固;最后,不同的基体交接处的处理要用钢丝网进行。(2)施工措施。高层建筑通常使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因此在预防房屋裂缝的时候新浇混凝土一定要做好早期养护工作。在早期要尽可能的减少收缩,由于在产生收缩后会对内部形成约束而裂开,因此构件的湿润养护要控制好,防止水分太快蒸发而出现裂缝。
四、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对策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的技术的提升,人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在建筑施工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不断更新建筑知识,并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应用。另外,要实现技术人才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体系,鼓励研究所、高校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将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实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体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2、推广和应用新技术。高层房屋建设应适当的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取其精华,积极的加以推广和应用。工程实践需要有理论指导,所以,我们还应在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应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有效提升我国整个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水平,让我国高层建筑可以符合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
3、高层房屋建筑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高层房屋建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木,这样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客观的判断,处理高层房屋建筑存在的问题当前建筑领域的共识是计算机技术将有效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推进高层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全而提升。
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对于施工技术加以重视,突出对高层房屋建筑相关技术特别是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研讨,在做好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力争建筑过程的合理化和建筑质量的精品化,使得整个建筑行业抓住高层房屋建筑发展的良机,并且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中华建设,2011,07:170-171.
[2]李安坠.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4:78-79.
[3]霍文棋.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166.
【关键词】 高层建筑;房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为了增大土地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现代城市中的高层房屋建筑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的主力军。而高层房屋建筑相对于普通房屋建筑来说,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施工技复杂、对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高层房屋的基础深。高层房屋一般都具有深基础的特点,只有深基础才能确保高层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通常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5m,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要达到20m以上。
2、高层房屋建筑的体量大。高层房屋建筑的体积庞大,涉及的工种众多,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纷繁复杂,这给高层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和协调带来巨大的难度,必须从精心施工入手,利用技术的统领作用,在加强集中管理的同时,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控制和管理。
3、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周期长。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周期要超过一年,其中要经过雨季、冬歇期等各个过程,其间各种因素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和进程。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一)钢筋连接技术。在如今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品种越来越多,各种特种钢筋、变形钢筋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因此如何做好钢筋连接对整个施工技术来说至关重要。钢筋的连接技术包括焊接、绑扎连接以及套筒挤压连接等。其中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钢筋的直径较大、工艺要求较高,因此最常用的是套筒
挤压连接技术。但是还是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钢筋连接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才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层房屋建筑的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的运用会使混凝土在横截面上要更小一些,体积变轻一些,对刚度及其抗裂度则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也更好。
(三)高层房屋建筑的支护技术。高层房屋建筑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钢板桩及其钢筋砂板桩的这几种支护结构在高层施工中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需要选择支护结构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再合理的进行判断,确保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逆作法。逆作法的施工原理为: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在四周地带修砌地下连续墙或其它支护结构,并且,建筑物内部相关位置浇筑或打中间支承桩或柱,在施工过程中底板封底前,承受上部结构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由于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因此,地上结构逐层向上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如上,地下结构和地面上结构同时施工到工程结束。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为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层房屋建筑对于工程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比较严格。在工程开工之前要制定好施测方案,还要确定好测量仪器,建立好施工的控制网。高层建筑施工的测量控制,要将内控法和外控法相互结合,要求每隔数层就用内控法测一次,这样能够使精度提高,从而降低竖向偏差;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进行校对,必要的情况下依据实际条件采取可行的方案,确保测量准确无误。
(三)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合理选材和配合比及其施工方法的选择。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原材料,且要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必须满足抗拉强度大、热强小、绝热温升小、极限拉伸变形能力大、线胀系数小的要求,不可以出现较大膨胀,对于自身收缩也有很严格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最好按混凝土自然的流淌坡度及其斜面分层、再连续逐层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的方式浇筑。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缓凝时间要高于8个小时,还要依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对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及其入模坍落度合理的控制。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要保证每层混凝土在初凝前都要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及其上下层浇筑间隔要比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低。
(四)模板工程。模板工程主要包括柱模板、剪力墙模板、楼梯模板、梁板模板,每一种模板的安装与拆卸的注意事项与工艺流程都是不同的。安装柱模板的时候要注意柱模周围一定要设置柱间剪力撑,同时还要和满堂架之间进行拉结;安装剪力墙模板的时候要注意墙筋在验收合格之后,对于非挡土墙的部分要安装和墙一样厚的模板,而对于挡土墙部分则需要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條,安装完之后一定要要由专职质检员与专业工长严格对其进行验收;次梁及板的模板安装好以后才可以对钢筋进行安装,而框架梁在梁底模板铺好之后,就能开始框架梁的钢筋绑扎工序;最后在拆除模板的时候也需要特别注意。
(五)对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1)设计措施。在设计的时候,要控制好高层房屋建筑的裂缝,一定要做到“放”和“抗”相结合。“放”指的是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及其在外墙面留好分隔缝等。“抗”指的是多个方面,首先,加强钢筋的配置,降低结构断面发生突变而形成集中应力;其次,空心砖块组成的轻质墙体,增设构造柱,间距<3cm,墙的中部增厚为120mm;再次,用钢筋混凝土对预留的门窗洞口进行加固;最后,不同的基体交接处的处理要用钢丝网进行。(2)施工措施。高层建筑通常使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因此在预防房屋裂缝的时候新浇混凝土一定要做好早期养护工作。在早期要尽可能的减少收缩,由于在产生收缩后会对内部形成约束而裂开,因此构件的湿润养护要控制好,防止水分太快蒸发而出现裂缝。
四、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对策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的技术的提升,人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在建筑施工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不断更新建筑知识,并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应用。另外,要实现技术人才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体系,鼓励研究所、高校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将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实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体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2、推广和应用新技术。高层房屋建设应适当的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取其精华,积极的加以推广和应用。工程实践需要有理论指导,所以,我们还应在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应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有效提升我国整个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水平,让我国高层建筑可以符合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
3、高层房屋建筑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高层房屋建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木,这样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客观的判断,处理高层房屋建筑存在的问题当前建筑领域的共识是计算机技术将有效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推进高层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全而提升。
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对于施工技术加以重视,突出对高层房屋建筑相关技术特别是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研讨,在做好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力争建筑过程的合理化和建筑质量的精品化,使得整个建筑行业抓住高层房屋建筑发展的良机,并且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中华建设,2011,07:170-171.
[2]李安坠.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4:78-79.
[3]霍文棋.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