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教师必须采用多种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学生渗透德育的:
  一、纵情歌唱,净化学生的心灵。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践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
  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
  《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50年代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传唱至今仍备受人们的喜爱。它那圆舞曲式轻快的速度、上下起伏优美的旋律、贴近生活儿童化的语言以及多次出现的衬词“哈哈哈”,使歌曲充满了热烈和欢乐的气氛。歌声随着琴声,一张张笑脸是那么的灿烂。学生们尽情抒发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二、静心聆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今中外的音乐名作浩如烟海。学生能演唱、演奏的只是沧海一粟。音乐欣赏活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它培养学生能够听懂音乐。通过感知音响,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
  《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终曲,由我国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在欣赏之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过程,以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欣赏的同时,教师播放有关的录像,使学生感受作品的宏大气势、黄河的汹涌澎湃,体会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斗争的伟大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无数事实证明,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有些學生在欣赏了中国民族音乐之后,深深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姿多彩的乐器门类、扣人心弦的乐声所打动。他们从音响中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作为华夏子孙是值得自豪的。
  三、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音乐的实践活动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中协作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独唱、独奏有与伴奏合作的关系,与观众上下呼应的关系。合唱、合奏有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小组创作表演的合作活动中,通过不同个体间思想的交流,形成统一
  的意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蜻蜓》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它以跳跃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形象的歌词表现了活泼、轻盈的蜻蜓的形象。在分组展示竞赛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有的唱、有的舞、有的奏、有的指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公正评价的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萤火虫》是一首旋律流畅、歌词简洁的歌曲。词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一个童话世界,赞扬了萤火虫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有感情演唱歌曲之后,我设计了学生分组创编哑剧的教学环节。各组自选一种情境分工合作、即兴表演:“为老、弱、怀抱婴儿者让座”、“搀扶盲人过马路”、“为里弄、孤老大扫除”、“为贫困地区募捐”。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中,各小组表演了主题鲜明、富有创意的哑剧小品。学生们各展其能,使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表演、音乐与形体、音乐与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能哑剧表演,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统一起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总之教学探索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的一样:"……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最实质的问题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不但使学生学到作品知识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经过无数苦难磨练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从而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的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学习,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加倍努力。
其他文献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在
期刊
目的:通过对兔膝OA模型中IL-6水的观察,探讨杜灵注射液对OA的治疗效果。 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杜灵Ⅰ组;杜灵Ⅱ组; 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何教学生掌握和运用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策略的认知策略入手,探讨了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策略。  [关健词] 初中英语 词汇 学习策略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外语教学自然离不开词汇教学。没有大量的词汇,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许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是效率极低的。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也不甚了解,要真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因为现实生活中严重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听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新的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初中一线英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初中英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协调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提高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高效课堂,提出合作学习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合作模式  从新课改的持续发展来看,在初中英语中要切实激发学生学习
目的:比较芪红利水饮配合微创血肿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阐明芪红利水饮配合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确切疗效。方法:以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我科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