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 培养兴趣 激发潜能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亲自动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动手操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有人指出:“如果要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灵活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使他们做锻炼手指的活动,因为儿童的智慧是集中在手指尖的。”我们知道,儿童手指部分的发育迟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从练习手指开始。一个小学生,如果从小练习弹钢琴,他的手指就柔软,动作就灵活。课堂上,很多学生喜欢做些小动作,这是生理的本能,是一种无意识动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一动,做一做,可以使他们的手指得到锻炼和发展,促使大脑的发育,促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小学生的天性是玩,玩起来从来不感到厌倦。算式、计算、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枯燥的算式、单调的数字常常让学生厌烦。但是学生在幼儿园时,教师让他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时,往往设计“玩七巧板”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他们从不感到厌烦。同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数学教材限制,在学生身边的实例中找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数学,这既是他们生理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二、动手操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在于引领,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参与教学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购物”实践活动中,我根据现实生活在班里模拟了一个购物小超市,分别让学生扮成小售货员和小顾客,在购买东西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找兑零钱,看一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很活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训练了思维,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学生亲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参与意识就更为强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动手操作,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无穷的奥妙,而在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对数学的热爱才会更牢固、更持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对自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喜欢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需要,为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我让学生自带自己现有的测量工具到学校大门口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看一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测量完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他们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三角尺量,有的学生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地量;有的学生先用绳子量花坛,然后再用三角尺量出绳子一米的长度,再将绳子对折,得出花坛的长度。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做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大家都了解了别人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方法不同,效果相同,但更简便的方法在交流比较中清清楚楚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长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
四、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在小学阶段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很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实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春天来了,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到省城去旅游,你想一想在旅游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果运用到数学知识,将解决哪些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是租车还是买票,租车的话还要考虑路程远近与耗油量,还有最佳路线选择的问题等等。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解释。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满足学生特定年龄段的生理需求,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动手操作 培养兴趣 激发潜能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亲自动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动手操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有人指出:“如果要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灵活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使他们做锻炼手指的活动,因为儿童的智慧是集中在手指尖的。”我们知道,儿童手指部分的发育迟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从练习手指开始。一个小学生,如果从小练习弹钢琴,他的手指就柔软,动作就灵活。课堂上,很多学生喜欢做些小动作,这是生理的本能,是一种无意识动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一动,做一做,可以使他们的手指得到锻炼和发展,促使大脑的发育,促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小学生的天性是玩,玩起来从来不感到厌倦。算式、计算、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枯燥的算式、单调的数字常常让学生厌烦。但是学生在幼儿园时,教师让他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时,往往设计“玩七巧板”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他们从不感到厌烦。同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数学教材限制,在学生身边的实例中找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数学,这既是他们生理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二、动手操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在于引领,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参与教学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购物”实践活动中,我根据现实生活在班里模拟了一个购物小超市,分别让学生扮成小售货员和小顾客,在购买东西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找兑零钱,看一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很活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训练了思维,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学生亲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参与意识就更为强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动手操作,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无穷的奥妙,而在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对数学的热爱才会更牢固、更持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对自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喜欢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需要,为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我让学生自带自己现有的测量工具到学校大门口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看一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测量完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他们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三角尺量,有的学生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地量;有的学生先用绳子量花坛,然后再用三角尺量出绳子一米的长度,再将绳子对折,得出花坛的长度。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做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大家都了解了别人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方法不同,效果相同,但更简便的方法在交流比较中清清楚楚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长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
四、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在小学阶段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很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实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我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春天来了,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到省城去旅游,你想一想在旅游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果运用到数学知识,将解决哪些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是租车还是买票,租车的话还要考虑路程远近与耗油量,还有最佳路线选择的问题等等。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解释。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学习兴趣。
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满足学生特定年龄段的生理需求,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