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掌握和运用好这样的特殊语言,对于城市轨道车辆检修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期准备,通过学习机械制图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设计师可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工艺师可以进行组织生产,工人则可以根据图样表达的形状、尺寸要求进行生产,检验人员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鉴定。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可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科目和范围的文件。课程标准是规定本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确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作为“底线”要求,课程标准要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体系,并分解到各学习阶段性目标,落实到不同阶段的理論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同时建立相应的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处理好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与核心技能、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务必重视实践环节,如标准图纸的绘制、零部件的拆装与测量、草图和正图的绘制等,穿插于教学环节中,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要明确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要素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3.坚持可行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课程标准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及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一定要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方案实施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可行性的基础就是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离开学生的实际基础,一切只能是口号和空谈。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在综合职业能力分析中确定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点,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联系、应用频度和难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并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此作为制定课程标准和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习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必须体现人才培养培养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实际,有高度的可行性。
二、基于学生现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阅读活动相结合。在介绍技术要求时,通过公差与配合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打下基础,再通过自行查阅附录中“优先配合中孔(轴)的极限偏差”,找出关键词,教师给出相关例题,学生自行查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
2.小组讨论,协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除教师新知识点的讲授以外,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更为积极地思考问题,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如尺寸注法知识点掌握,可以通过典型错误展示,提出问题,数字书写、尺寸线方向圆和圆弧、小尺寸标注等要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所思考的问题都有深入思考,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3.动画展示,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前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并茂,在课上轻点鼠标,就能动态展示所需内容,大大提高上课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趁热打铁式练习,节省宝贵的时间,使教学组织更为灵活,使学生大脑受感官的刺激,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立刻修改课件,为第二轮教学这部分内容提供资料,为创造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4.注重练习,增强技能。
因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三、项目化教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存在定位偏差、内容以偏概全、题型陈旧单一、手段传统老套等弊端,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内容,同时制定项目任务书,通过指定工作任务、目的,布置相关工作内容,提出任务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合作创新的工作意识。项目化教学的最终成果质量虽然很重要,但项目化课程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成果的“加工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项目化课程评价应更重视对实施过程的理性评价。在项目任务书中,评价该项目时,分为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合作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改进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晓峰,李鸣亚.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运用模式浅探.装备制造技术,2010(8).
[2]张妮.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0(21).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科目和范围的文件。课程标准是规定本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确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作为“底线”要求,课程标准要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体系,并分解到各学习阶段性目标,落实到不同阶段的理論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同时建立相应的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处理好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与核心技能、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务必重视实践环节,如标准图纸的绘制、零部件的拆装与测量、草图和正图的绘制等,穿插于教学环节中,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要明确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要素目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3.坚持可行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课程标准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及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一定要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方案实施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可行性的基础就是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离开学生的实际基础,一切只能是口号和空谈。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在综合职业能力分析中确定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点,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联系、应用频度和难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并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此作为制定课程标准和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习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必须体现人才培养培养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实际,有高度的可行性。
二、基于学生现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阅读活动相结合。在介绍技术要求时,通过公差与配合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打下基础,再通过自行查阅附录中“优先配合中孔(轴)的极限偏差”,找出关键词,教师给出相关例题,学生自行查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
2.小组讨论,协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除教师新知识点的讲授以外,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更为积极地思考问题,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如尺寸注法知识点掌握,可以通过典型错误展示,提出问题,数字书写、尺寸线方向圆和圆弧、小尺寸标注等要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所思考的问题都有深入思考,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3.动画展示,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前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并茂,在课上轻点鼠标,就能动态展示所需内容,大大提高上课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趁热打铁式练习,节省宝贵的时间,使教学组织更为灵活,使学生大脑受感官的刺激,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立刻修改课件,为第二轮教学这部分内容提供资料,为创造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4.注重练习,增强技能。
因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三、项目化教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存在定位偏差、内容以偏概全、题型陈旧单一、手段传统老套等弊端,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内容,同时制定项目任务书,通过指定工作任务、目的,布置相关工作内容,提出任务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合作创新的工作意识。项目化教学的最终成果质量虽然很重要,但项目化课程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成果的“加工制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项目化课程评价应更重视对实施过程的理性评价。在项目任务书中,评价该项目时,分为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合作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改进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晓峰,李鸣亚.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运用模式浅探.装备制造技术,2010(8).
[2]张妮.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