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本的补偿和消耗的经济本质,决定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标尺地位。在当前资源短缺的形式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瓶颈的重大举措。而现代成本管理越来越呈现出系统化、复杂化、程序化、集成化等特征。成本控制的研究已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制造体系,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显示,制造行业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50%-80%,采购成本已成为企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采购被视为企业挖掘潜在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日益显著。国内实业界和学术界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第一,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目前国内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提出的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多是出自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决策体系。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将结合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采购成本对企业的业绩影响,相信这将是成本控制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二,中小型企业如何实施采购成本控制。很多文献在研究采购成本控制时,或不对企业类型加以区分,或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例,而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因此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减小中国企业间的差距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管理会计在采购成本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此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会计来推动采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新动向——顾客成本领先战略
第一,顾客成本与顾客成本领先。所谓顾客成本是指顾客从购买产品开始到使用以及废弃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中所有的耗费,一般包括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两大部分。顾客成本领先是指在产品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与传统的生产成本领先不同的是,顾客成本领先不再局限于顾客的购买成本,而是综合考虑顾客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尤其是在产品运行、维护等方面使顾客的成本降低;使顾客在享有一定的价值下成本最小,从而确保顾客满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顾客成本领先是双赢的选择。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可量化的成本角度而言,一般设备的购买成本占其经济寿命期总成本的30%,而运行和维护成本,即使用成本则高达70%。在当今企业争先恐后呼喊“以顾客为导向,让顾客满意”的竞争大环境下,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不仅要考虑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尽量降低顾客的使用成本。在满足顾客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企业产品的总体成本水平降到最低,保持企业产品的顾客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永久性地留住顾客,使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
第三,以顾客成本领先为导向,重新界定“质量成本的控制标准”。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之和。通常划分为: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自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发现故障所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指为控制产品的质量情况而发生的诸如材料检验费、产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的折旧和维修费用等;预防成本,指企业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而发生的费用。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以顾客成本领先为导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对员工进行“以人为本”的培训,鼓励员工将“令客户满意”的重要性摆在节约生产成本之上,使“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另外,要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员工自愿地参与到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中来,使“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转化为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流程分析——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
第一,价值链及价值链管理。价值链是指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企业从建成到投产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怎样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的整合起来,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珍珠般的“价值链”。
第二,价值链的价值活动构成。一是建立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并加强各过程的严格考核。二是消除无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用的效率,不断进行作业改进。三是实行全面飞质量控制管理,确保,各个价值链之间有机的衔接,没有实时的缺陷。四是进行外部价值链分析,处理好与上下游的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和供应渠道。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商的价值链及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的分析;购买商的价值链及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四、战略成本控制
第一,战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战略成本控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与成本有关的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因素,这种成本控制首先是一种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首先是全过程成本控制,因此,全过程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向前延伸到设计过程、供应过程,向后延伸到产品销售及用户使用阶段。全面成本控制也包括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成本管理,它将成本控制与具体的作业管理结合起来,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准确寻找成本的动因,再根据成本动因准确计算成本,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维护。全面成本控制还要求以相对成本节约观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即将成本的节约与效益结合起来,追求效能成本。
第二,战略成本控制的战略定位。战略成本控制定位是指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战略。战略成本控制定位一般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下的成本控制、差异化战略下的成本控制及目标聚集战略下的成本控制。一是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其产业中低成本生产厂商,以成本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加强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服务、销售、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二是差异化战略。这种战略的基本原理是:对于企业所参与竞争的产品和劳务,力求在为客户所重视的产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独树一帜,突出产品为客户所看重的某一方面的特定功能,以此吸引消费者,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差异化战略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性能、销售体系、特殊服务等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使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所不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必须探索一套能够使价格的溢价超过成本的办法,必须通过降低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成本,力图保持与竞争对手相近的成本水平,并利用产品的差异性赢得市场。三是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战略是使企业的产品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的战略,其实质是通过细分市场,将目标瞄准某一特定的消费领域,使企业的产品满足这一消费领域消费者的特定需要,从而赢得市场,排斥其他竞争者,使企业在某一较为狭小的领域获得竟争优势。目标聚集战略有两种形式——成本聚集战略和差异聚集战略。成本聚集战略是在细分市场的成本行为中挖掘差异,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而差异聚集战略则是开发细分市场上客户的特殊需要,追求其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聚集战略的这两种形式都是以目标聚集企业的目标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的差异作为基础的,采取聚集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广泛设置目标的竞争对手在两个方面的失误:广设目标的竞争对手在满足特殊市场的特殊需要方面表现欠佳,从而为其实施差异化战略打开大门;广设目标的竞争对手在满足某一市场需要方面表现过头,服务于特定细分市场时所支付的成本高于所必需的成本。仅仅满足于一个而不是多个市场的需要为成本聚集战略提供了机会,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与其他市场并无差异,聚集战略便不会成功。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其目标市场上获得持久的成本领先或者差异聚集地位,它便有可能获取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利润。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成本控制战略与企业基本战略[J].湖北财税,2000(5).
2、李建航.顾客成本领先的内涵及其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5).
3、方枭.现代成本控制方法与战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1(5).
4、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与方法[J].企业经营与管理,2001(2).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制造体系,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显示,制造行业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50%-80%,采购成本已成为企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采购被视为企业挖掘潜在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日益显著。国内实业界和学术界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第一,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目前国内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提出的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多是出自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决策体系。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将结合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采购成本对企业的业绩影响,相信这将是成本控制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二,中小型企业如何实施采购成本控制。很多文献在研究采购成本控制时,或不对企业类型加以区分,或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例,而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因此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减小中国企业间的差距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管理会计在采购成本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此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会计来推动采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新动向——顾客成本领先战略
第一,顾客成本与顾客成本领先。所谓顾客成本是指顾客从购买产品开始到使用以及废弃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中所有的耗费,一般包括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两大部分。顾客成本领先是指在产品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与传统的生产成本领先不同的是,顾客成本领先不再局限于顾客的购买成本,而是综合考虑顾客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尤其是在产品运行、维护等方面使顾客的成本降低;使顾客在享有一定的价值下成本最小,从而确保顾客满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顾客成本领先是双赢的选择。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可量化的成本角度而言,一般设备的购买成本占其经济寿命期总成本的30%,而运行和维护成本,即使用成本则高达70%。在当今企业争先恐后呼喊“以顾客为导向,让顾客满意”的竞争大环境下,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不仅要考虑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尽量降低顾客的使用成本。在满足顾客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企业产品的总体成本水平降到最低,保持企业产品的顾客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永久性地留住顾客,使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
第三,以顾客成本领先为导向,重新界定“质量成本的控制标准”。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之和。通常划分为: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出厂前由于自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发现故障所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指为控制产品的质量情况而发生的诸如材料检验费、产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的折旧和维修费用等;预防成本,指企业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而发生的费用。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以顾客成本领先为导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对员工进行“以人为本”的培训,鼓励员工将“令客户满意”的重要性摆在节约生产成本之上,使“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另外,要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员工自愿地参与到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中来,使“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文化转化为以顾客成本为导向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流程分析——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
第一,价值链及价值链管理。价值链是指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企业从建成到投产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怎样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的整合起来,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珍珠般的“价值链”。
第二,价值链的价值活动构成。一是建立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并加强各过程的严格考核。二是消除无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用的效率,不断进行作业改进。三是实行全面飞质量控制管理,确保,各个价值链之间有机的衔接,没有实时的缺陷。四是进行外部价值链分析,处理好与上下游的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和供应渠道。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商的价值链及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的分析;购买商的价值链及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四、战略成本控制
第一,战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战略成本控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与成本有关的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因素,这种成本控制首先是一种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首先是全过程成本控制,因此,全过程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向前延伸到设计过程、供应过程,向后延伸到产品销售及用户使用阶段。全面成本控制也包括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成本管理,它将成本控制与具体的作业管理结合起来,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准确寻找成本的动因,再根据成本动因准确计算成本,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维护。全面成本控制还要求以相对成本节约观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即将成本的节约与效益结合起来,追求效能成本。
第二,战略成本控制的战略定位。战略成本控制定位是指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战略。战略成本控制定位一般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下的成本控制、差异化战略下的成本控制及目标聚集战略下的成本控制。一是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其产业中低成本生产厂商,以成本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加强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服务、销售、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二是差异化战略。这种战略的基本原理是:对于企业所参与竞争的产品和劳务,力求在为客户所重视的产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独树一帜,突出产品为客户所看重的某一方面的特定功能,以此吸引消费者,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差异化战略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性能、销售体系、特殊服务等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使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所不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必须探索一套能够使价格的溢价超过成本的办法,必须通过降低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成本,力图保持与竞争对手相近的成本水平,并利用产品的差异性赢得市场。三是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战略是使企业的产品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的战略,其实质是通过细分市场,将目标瞄准某一特定的消费领域,使企业的产品满足这一消费领域消费者的特定需要,从而赢得市场,排斥其他竞争者,使企业在某一较为狭小的领域获得竟争优势。目标聚集战略有两种形式——成本聚集战略和差异聚集战略。成本聚集战略是在细分市场的成本行为中挖掘差异,寻求其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而差异聚集战略则是开发细分市场上客户的特殊需要,追求其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聚集战略的这两种形式都是以目标聚集企业的目标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的差异作为基础的,采取聚集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广泛设置目标的竞争对手在两个方面的失误:广设目标的竞争对手在满足特殊市场的特殊需要方面表现欠佳,从而为其实施差异化战略打开大门;广设目标的竞争对手在满足某一市场需要方面表现过头,服务于特定细分市场时所支付的成本高于所必需的成本。仅仅满足于一个而不是多个市场的需要为成本聚集战略提供了机会,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与其他市场并无差异,聚集战略便不会成功。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其目标市场上获得持久的成本领先或者差异聚集地位,它便有可能获取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利润。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成本控制战略与企业基本战略[J].湖北财税,2000(5).
2、李建航.顾客成本领先的内涵及其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5).
3、方枭.现代成本控制方法与战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1(5).
4、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与方法[J].企业经营与管理,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