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通过激发、鼓励学生,使之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但缺乏足够的自持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用爱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因此,激励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
中学时代正是个人意识迅猛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家庭环境和性格的差异,每个人的个人境况都不相同,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同样,一句不经意的否定话语也有可能对有些学生造成巨大的打击。因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帮助自己的学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能力。在课堂上要注意添加互动环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正确释放和交流,帮助性格内向的的学生从狭小的情感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讲、读、写、说中成为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富有进取心和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责任。
二、随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含量大。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的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有兴趣才能有动力,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对学生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在语文学习中,许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读懂,语文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齐读,自由读,重点句和段品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获取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味”。 学生熟读课文以后,教师列出重要的思考题,让学生对照思考题,自学后练习思考,对疑难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课堂阅读时间有限,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耐心地指导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课外阅读课除了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些优秀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外,鼓励学生阅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各类书籍,指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这学期的名著推荐是《西游记》,学生们普遍对《西游记》电视剧非常熟悉,但对名著本身没有细致的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要求学生会复述故事情节,而且也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填空。这样学生看书就细致了,还不时地在书上圈划。对于这本名著,理解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对这本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找资料,在课上踊跃交流,各抒己见,真正地理解了这本名著的内容。通过这些激励教育的方法,学生能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学到知识。
三、注意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的语言应准确、客观,具有激励效果
进行中学语文激励教育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注重过程,关注效果。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中进入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状态。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因此,要随时注意通过及时评价鼓励学生。
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进行鞭策,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也可以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在口头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针对性,避免“还行”、“还好”这样的空洞贫乏的语言。每次测验后,我都要在课堂上对于成绩好,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委婉的批评,在批评中增加鼓励的话语,帮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指出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获得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也就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参与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同学之间在相互评价的互动中,相互沟通,增进理解,形成积极、和谐、平等的评价关系,使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不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获得进步。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意运用激励教育,可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但缺乏足够的自持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用爱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因此,激励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
中学时代正是个人意识迅猛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家庭环境和性格的差异,每个人的个人境况都不相同,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同样,一句不经意的否定话语也有可能对有些学生造成巨大的打击。因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帮助自己的学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能力。在课堂上要注意添加互动环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正确释放和交流,帮助性格内向的的学生从狭小的情感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讲、读、写、说中成为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富有进取心和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责任。
二、随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含量大。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的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有兴趣才能有动力,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对学生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在语文学习中,许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读懂,语文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齐读,自由读,重点句和段品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获取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味”。 学生熟读课文以后,教师列出重要的思考题,让学生对照思考题,自学后练习思考,对疑难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课堂阅读时间有限,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耐心地指导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课外阅读课除了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些优秀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外,鼓励学生阅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各类书籍,指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这学期的名著推荐是《西游记》,学生们普遍对《西游记》电视剧非常熟悉,但对名著本身没有细致的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要求学生会复述故事情节,而且也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填空。这样学生看书就细致了,还不时地在书上圈划。对于这本名著,理解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对这本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找资料,在课上踊跃交流,各抒己见,真正地理解了这本名著的内容。通过这些激励教育的方法,学生能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学到知识。
三、注意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的语言应准确、客观,具有激励效果
进行中学语文激励教育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注重过程,关注效果。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中进入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状态。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因此,要随时注意通过及时评价鼓励学生。
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进行鞭策,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也可以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在口头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针对性,避免“还行”、“还好”这样的空洞贫乏的语言。每次测验后,我都要在课堂上对于成绩好,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委婉的批评,在批评中增加鼓励的话语,帮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指出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获得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也就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参与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同学之间在相互评价的互动中,相互沟通,增进理解,形成积极、和谐、平等的评价关系,使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不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获得进步。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意运用激励教育,可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