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围绕“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这一德育理念,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德育科研,优化育人环境,畅通德育渠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学校;德育;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我校建于1963年,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现有小学教学班24个,学生1291人,教职工86人,大专以上学历近96%(其中本科33人)。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加强狠抓理念建设,落实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围绕一条理念
即“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这一德育理念。这一理念是我校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探索总结出来的。围绕这一理念,我们确立了培养孩子的“3532”育人目标:“3”即三个健康:一是健康的体魄。二是健康的人格。三是健康的心理。“5”即五种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3”即三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2”即两种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采取六条措施
1.完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总责,落实一名副校长具体分管德育工作,组建起了一支由德育主任、大中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思品教师组成的德育教育骨干队伍,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并落实经费,倾斜政策,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强化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和完善值周、升旗、活动管理制度、班队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评价方案、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德育管理干部职责、考核、评比奖励办法等数十个制度、职责,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在班隊建设中,我们始终严格坚持班队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以量化积分对班级等级评定,实施奖惩,使之成为加强班队建设的有力杠杆。彻底改变了过去凭印象评先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调动了各班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坚持了德育工作定期督导评估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周评,在升旗仪式上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通报;每月一次月评,在班主任例会上通报各班情况;学期末一次阶段性评价;学年末一次终结性评价。及时对各班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各班即时发现问题,扬长避短。
3.培养骨干教师
一是培训提高。学校积极鼓励德育管理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参加市区各类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二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年级校本研修,搞好业务学习。三是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四是每期组织一次德育经验论文的评比。五是坚持新、老班主任“传、帮、代”结对子制度,以便新手更快地熟悉并适应学校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六是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自身素质的提高。七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他们到市内名校以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另一方面,还邀请教授、专家到校讲学,提供现场指导。
4.德育科研互促
我校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题,坚持德育科研与德育实践工作互促。为适应新时期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市区级相关课题研究。如:《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展学月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研究,目前三个课题已顺利结题。《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也正在有序开展。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素养,收到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我校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力促进了我校的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5.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校园内部环境。育人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隐形教育的阵地。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入百余万元打造校园文化,目的是让整洁的校容校貌,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学习氛围。二是优化外部育人氛围。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学习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深化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与社会各单位、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建设了广泛的联系,赢得了他们的支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安全教育,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6.畅通德育渠道
一是畅通课堂主渠道。一方面将升旗课、班队会、夕会和思想品德课列入课程计划,按教学五认真要求纳入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实施育德渗透。并将其纳入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的重要评定要素。二是畅通节日教育渠道。即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各类纪念日、学生入学、入队等特殊日子,开展形式丰富的专题教育活动。三是畅通体验活动渠道。①借助烈士陵园,坚持每年开展清明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②开展与少数民族儿童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爱心、艰苦奋斗教育。③与特殊教育学校残迹儿童开展“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扶危助困、关爱友善的真正内涵。④与区武警、消防大队合作。通过参观内务、观摩演练、参加夏令营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意志品质。⑤与区规划馆、博物馆、版画院、气象站、污水厂、自来水厂合作,每年定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⑥配合当前形势进行教育。如开展“拒绝网吧”师生千人签名活动;为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同胞献爱心陵小师生捐赠活动等。
三、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红旗大队、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市特色文化单位、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区督导评估一等奖、市民主管校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师生在数奥、征文、美术、书法、体育、科技、劳技、知识竞赛等方面数千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教师优质课、论文、基本功等获全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数百人次;师生论文、教案设计、习作、书法、美术等数百件作品发表于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杂志和多种书籍,有的还入编了小学教材。学校已成为綦江区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
关键词:学校;德育;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我校建于1963年,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现有小学教学班24个,学生1291人,教职工86人,大专以上学历近96%(其中本科33人)。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加强狠抓理念建设,落实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围绕一条理念
即“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基”这一德育理念。这一理念是我校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探索总结出来的。围绕这一理念,我们确立了培养孩子的“3532”育人目标:“3”即三个健康:一是健康的体魄。二是健康的人格。三是健康的心理。“5”即五种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3”即三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2”即两种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采取六条措施
1.完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总责,落实一名副校长具体分管德育工作,组建起了一支由德育主任、大中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思品教师组成的德育教育骨干队伍,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并落实经费,倾斜政策,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强化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和完善值周、升旗、活动管理制度、班队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评价方案、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德育管理干部职责、考核、评比奖励办法等数十个制度、职责,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在班隊建设中,我们始终严格坚持班队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以量化积分对班级等级评定,实施奖惩,使之成为加强班队建设的有力杠杆。彻底改变了过去凭印象评先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调动了各班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坚持了德育工作定期督导评估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周评,在升旗仪式上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通报;每月一次月评,在班主任例会上通报各班情况;学期末一次阶段性评价;学年末一次终结性评价。及时对各班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各班即时发现问题,扬长避短。
3.培养骨干教师
一是培训提高。学校积极鼓励德育管理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参加市区各类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二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年级校本研修,搞好业务学习。三是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四是每期组织一次德育经验论文的评比。五是坚持新、老班主任“传、帮、代”结对子制度,以便新手更快地熟悉并适应学校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六是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自身素质的提高。七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他们到市内名校以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另一方面,还邀请教授、专家到校讲学,提供现场指导。
4.德育科研互促
我校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题,坚持德育科研与德育实践工作互促。为适应新时期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市区级相关课题研究。如:《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展学月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研究,目前三个课题已顺利结题。《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也正在有序开展。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素养,收到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我校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力促进了我校的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5.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校园内部环境。育人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隐形教育的阵地。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入百余万元打造校园文化,目的是让整洁的校容校貌,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学习氛围。二是优化外部育人氛围。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学习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深化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与社会各单位、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建设了广泛的联系,赢得了他们的支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安全教育,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6.畅通德育渠道
一是畅通课堂主渠道。一方面将升旗课、班队会、夕会和思想品德课列入课程计划,按教学五认真要求纳入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实施育德渗透。并将其纳入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的重要评定要素。二是畅通节日教育渠道。即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各类纪念日、学生入学、入队等特殊日子,开展形式丰富的专题教育活动。三是畅通体验活动渠道。①借助烈士陵园,坚持每年开展清明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②开展与少数民族儿童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爱心、艰苦奋斗教育。③与特殊教育学校残迹儿童开展“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扶危助困、关爱友善的真正内涵。④与区武警、消防大队合作。通过参观内务、观摩演练、参加夏令营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意志品质。⑤与区规划馆、博物馆、版画院、气象站、污水厂、自来水厂合作,每年定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⑥配合当前形势进行教育。如开展“拒绝网吧”师生千人签名活动;为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区同胞献爱心陵小师生捐赠活动等。
三、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红旗大队、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市特色文化单位、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区督导评估一等奖、市民主管校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师生在数奥、征文、美术、书法、体育、科技、劳技、知识竞赛等方面数千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教师优质课、论文、基本功等获全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数百人次;师生论文、教案设计、习作、书法、美术等数百件作品发表于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杂志和多种书籍,有的还入编了小学教材。学校已成为綦江区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