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从细节中读懂文本,加深理解。细节描写具体表现在对人物、环境的刻画中,主要是用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氛围等方面。因此,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不仅能突显人物形象,还能传情达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节,通过反复咀嚼品味,加深感悟,获得启发。
一、寻找细节,抓牢文本主线
初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不难发现,课文主要叙述的是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但是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作者十分巧妙地将其“庐山真面目”蕴含于每一处细节之中,要想读懂文章,揭开神秘面纱,就必须寻找细节,将文本的主线一一理清。
既然文章的主线存在于细节之中,我就因势利导,首先引导学生寻找那些描写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情感的细节,学生按照要求,一一找出;然后,我继续指导学生寻找细节,通过设置“哪些细节让你读到了战士们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这一问题,让学生有迹可循,继续指导学生寻找细节。就这样,有了这两个问题的铺垫,文章的主线自然而然就清晰了。那就是课文通过对彭德怀和战士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彭德怀、战士们以及大黑骡子之间的爱。我引导学生紧抓细节,感悟彭德怀、战士们以及大黑骡子之间的爱是明线,而动作、语言、神态具体的细节描写是暗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学生不仅领悟了文章的内容,还学到了实用的写作技能,牢牢抓住了本课的主线,并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研读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绝大部分的文章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现情感的,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严格遵循“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认真朗读,指导学生即使是一句对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也要研读到位。例如当学生研读能表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情感的细节时,我适时抓住机会,针对学生所找出的“抚摸”“念叨“悄悄塞进”“深情”“平静”“背过脸去“缓缓地摘下军帽”“发火”这一系列具体的细节,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思深刻感悟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爱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学生也逐渐走进人物内心,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剩下的“战士们与大黑骡子之间的细节”,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读。通过一扶一放,梯度训练,学生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认识,潜移默化中走进了人物内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中,包括了许多饱含深情的对话,为了枪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先后下达3次命令;为了留住大黑骡子,战士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彭德怀,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把彭德怀内心的复杂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那3句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的命令,让人感受到了彭德怀的严中带爱,他深爱着他的战士们。战士们频繁地规劝,无不体现出铮铮铁汉柔情的一面,他们也爱着大黑骡子,留住大黑骡子是出于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
三、续写细节,升华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需要适时出现练习写话的环节,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静思默写中,促进内心情感的升华。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枪杀大黑骡子是文章的高潮,在这一片段中,人物情感交织碰撞,复杂难言,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留白的处理。如彭德怀向着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中,这个省略号如同乐谱中的休止符,终止了一切声音和画面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巧设空白,让学生续写细节——“此时此刻彭德怀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上文场景,发挥想象,升华情感。环环相扣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思,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品味细节,学习人物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置成“学生能够体会并学习红军战士之间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长征精神”。让学生依托细节,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悟人物精神,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语言、神态、动作中所折射出的人物内心。学生在咀嚼品味中,真切地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因为有了这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首长,有了这样相亲相爱的战士们,我们的军队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种从文本细节中品味到的人物精神,才会长存于心,融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中。
语文教材中,细节描写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并在写作中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寻找细节,抓牢文本主线
初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不难发现,课文主要叙述的是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但是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作者十分巧妙地将其“庐山真面目”蕴含于每一处细节之中,要想读懂文章,揭开神秘面纱,就必须寻找细节,将文本的主线一一理清。
既然文章的主线存在于细节之中,我就因势利导,首先引导学生寻找那些描写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情感的细节,学生按照要求,一一找出;然后,我继续指导学生寻找细节,通过设置“哪些细节让你读到了战士们和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这一问题,让学生有迹可循,继续指导学生寻找细节。就这样,有了这两个问题的铺垫,文章的主线自然而然就清晰了。那就是课文通过对彭德怀和战士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彭德怀、战士们以及大黑骡子之间的爱。我引导学生紧抓细节,感悟彭德怀、战士们以及大黑骡子之间的爱是明线,而动作、语言、神态具体的细节描写是暗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学生不仅领悟了文章的内容,还学到了实用的写作技能,牢牢抓住了本课的主线,并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研读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绝大部分的文章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现情感的,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严格遵循“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认真朗读,指导学生即使是一句对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也要研读到位。例如当学生研读能表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情感的细节时,我适时抓住机会,针对学生所找出的“抚摸”“念叨“悄悄塞进”“深情”“平静”“背过脸去“缓缓地摘下军帽”“发火”这一系列具体的细节,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思深刻感悟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爱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学生也逐渐走进人物内心,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剩下的“战士们与大黑骡子之间的细节”,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研读。通过一扶一放,梯度训练,学生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认识,潜移默化中走进了人物内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中,包括了许多饱含深情的对话,为了枪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先后下达3次命令;为了留住大黑骡子,战士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彭德怀,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把彭德怀内心的复杂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那3句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的命令,让人感受到了彭德怀的严中带爱,他深爱着他的战士们。战士们频繁地规劝,无不体现出铮铮铁汉柔情的一面,他们也爱着大黑骡子,留住大黑骡子是出于战士们对彭德怀的爱。
三、续写细节,升华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需要适时出现练习写话的环节,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静思默写中,促进内心情感的升华。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枪杀大黑骡子是文章的高潮,在这一片段中,人物情感交织碰撞,复杂难言,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留白的处理。如彭德怀向着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中,这个省略号如同乐谱中的休止符,终止了一切声音和画面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巧设空白,让学生续写细节——“此时此刻彭德怀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上文场景,发挥想象,升华情感。环环相扣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思,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品味细节,学习人物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置成“学生能够体会并学习红军战士之间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长征精神”。让学生依托细节,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悟人物精神,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语言、神态、动作中所折射出的人物内心。学生在咀嚼品味中,真切地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因为有了这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首长,有了这样相亲相爱的战士们,我们的军队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种从文本细节中品味到的人物精神,才会长存于心,融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中。
语文教材中,细节描写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精心设计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并在写作中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