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化学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升学压力以及学习时间的紧迫,使得化学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只有读得懂,理解得透,才能挖掘题目的内涵,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化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阅读课本内容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推敲每个词,体味每句话,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把琐碎的化学知识归纳整理连接成有机的网络,变为被掌握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因此,阅读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他们思维敏捷、领悟力强.
  学生在阅读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更好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重结果而轻过程,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际是很肤浅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求学生必须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要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另外,
  化学有它自己的专门语言和表述规范,这些化学术语只有从课本上来,从阅读中来.通过化学术语的规范性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素质.通过阅读,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揣摩,认识事物的规律.解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即必须读得懂、读得细、抓得准,特别是信息给予题,题干给出一系列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知识和启发性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题干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发现本质,寻求规律,得出正确结论.若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答好的.
  做习题时,学生常说:“老师给我们读题,我们很容易就解出来,而我们自己读题,则不知怎么解.”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提取信息不充分.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通过阅读学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由知识的掌握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学生阅读、练习习题,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自主的、科学的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终身都在学习,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自学.所以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它是能否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整合,解决新问题的基础.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后继学习的科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会终身主动的获取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搞科学研究,必须应用大量的资料,要能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去指导实践,解决新问题,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对科学活动作出评价,这样自学能力便达到高层次.
  阅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过程,先是一知半解,通过不断咀嚼和思考,进一步认知.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向更深层次探索.这样学生不但获得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阅读的作用是我们教师的讲解所无法代替的,也是不能达到的.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廖银燕]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探索,在讨论交流中求发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一、巧饰凤头,“直”“曲”尽妙    “直”如开门见山,一睹全貌;“曲”似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具体有下列三式:  第一,开门见山,可以快速将阅卷老师带入规定情境和思路中。考生可以用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老师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2008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生命!!》是这样切入的:  “老师,老师,你快醒醒呀!”孩子们一边抽噎一边摇着关老师。  此时的关老师满脸的水泥沫,两条腿
这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缘分,唐全根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对他而言,若不是天注定的缘分,如此普通的自己,又怎么会和“游艇”这一项贵族运动结缘呢?
在农村中学,英语的教与学一直是令英语教师和学生困惑的难题。现在正在使用着的许多新的英语教材更是让老师和学生一筹莫展。如新的人教版、仁爱版,它们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而广。农村学校班级往往是六七十人一个班,一个英语教师通常上三个教学班,教学任务过重。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词汇学习不感兴趣,记忆单词有困难,导致听课的困难,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确实,教材词汇量大,内容覆盖面广,很多的生词、短语都难以
国际航运中心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对那些以国际流动性为特征的服务型和知识型航运业务具有竞争力,从而在这些领域里市场份额大、国际排名领先的城市。上海需要一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