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超越平凡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题改后旗帜鲜明,强调了“超越平凡”的前提是“做好自己”,逻辑清晰,范围明确,便于文章展开。】
  一滴水珠,折射出的光彩,也可以闪耀如钻石;一枝寒梅,散发出的清香,也可以沁人心脾;一棵小草,吐纳出的氧气,也可以清新而宜人。它们都是平凡的存在,却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演绎出最动人的不平凡。【修改部分文字,弥补逻辑上的裂痕。】
  同是大千世界中的你我,都平凡得如同一瓶沙漏中的颗粒,不能总想着主沉浮,而要从自我做起,从平凡做起。将来骄傲地回顾过往时,两串深深的脚印记录着我们的经历。当我们眼前满是金色的光辉时,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我们会感谢自己,感谢平凡。【围绕中心,强化逻辑关联,处处点题,增强中心的统率功能。】
  告别了多情的雨季,告别了留恋的往昔,我们踏上青春的旅途。或许我们依旧很平凡,但此时我们有梦想和理想的召唤,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漫漫人生涂上不平凡的色彩。
  恰同学少年,在求学的道路上风华正茂。课堂上我们专心致志地听课,把每一字每一句都变成音符,深刻于记忆深处;我们激烈地探讨,寻找通向成功的捷径,每一次大汗淋漓都以莞尔一笑应对;我们埋头深思,挑灯夜读,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苦,都只为最后一战能获得累累的战果和如花的笑靥。道路艰难坎坷,可是对于平凡的我们是最公平的,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我们流过泪,淌过汗,洒过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奋斗过。也许到老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很平凡,但是我们无悔,因为无愧。【修改后,以青春这段最美好的时光为例说明平凡人的意义在于奋斗,再次扣题。】
  我们用最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为的是实现不平凡誓言。肆意地狂笑,悲伤地低泣,莫名地发呆,多情的我们这样一本正经,又那样漫不经心。
  在和平年代,在太平岁月,我们都平凡地生活着。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这是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这是与生俱来的血肉亲情,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屈精神,这是平凡的我们拥有的不平凡的民族印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是这种高贵的品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震碎了祖国母亲的心,毁灭了四川同胞的家园。虽不能亲赴四川去搬一砖一瓦,但是我们的心和四川灾区民众的心紧紧相连,我们用最平凡的方式,将温暖传与他们共享。哀悼日上,国旗下的莊严与肃穆,是我们对受难同胞最大的同情与悲痛;声声低泣,是我们对四川遇难同胞无尽的哀思与想念。新冠肆虐,我们没有退缩,举国齐心,创造了诸多神话。我们依然平凡,但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创造令世人瞩目的不平凡。【进行了整合,从个人到群体,从民族精神的大视角探讨平凡与不平凡的辩证关系,具有震撼力。】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的你我,是那么平凡,没有耀眼的聚光灯的照射,没有华美的晚礼服的衬托,也没有高大的参天之树的庇护。命运让我们扮演一只丑小鸭,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在一次华丽的转身之后成为白天鹅。那一刻,注定是轰轰烈烈的,足以让所有人铭记一生——纵然平凡,也是最美的风景。
  升格点评
  升格后,文章在逻辑上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一是修改后的标题具有辩证性,明确了“做好自己”和“超越平凡”的关系,更接地气。二是通过整合中间几段,凝神聚气,文章更加紧凑。三是把青年当下的目标任务和做好自己联系起来,文章更加真实具体,有效避免了空洞抒情,增强了理性色彩。四是素材使用上由个人到民族,形成递进,强调了“平凡是可以超越的”这个核心。
其他文献
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期刊
什么是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有人因此则认为个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情,不需要刻意追求、呵护,也不能改变塑造,只要任其自然发展即可。此言大谬!个性不但需要追求,在很多时候还非得刻意去追求不可。  个性不会自然生长。个性有其天生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天性急躁,有的人天性沉稳;有的人天赋聪颖,有的人天资愚钝。但是,个性能否得到发展,能得到怎样的发展,则与
期刊
“快点,咱们争取今明两天把麦子全部收完。”听了妈妈的话,我们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走在最前面的,是拉着排车的父亲。  到了地里,扑面而来的便是金色的麦香。我们缓缓地走在金色的麦浪中,一阵风吹过,麦浪一波连着一波,感觉整个大地都跳起了金色的舞蹈。看着金色的麦子,父亲的眼中闪着光,他轻轻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吹麦芒,抬手将香嫩的麦米倒进嘴里。可我的心中却生不出一点儿欣赏和陶醉的感觉,这么大一
期刊
你若渴望成功,必将历经疼痛;你若寻找梦想,必将披荆斩棘;你若期冀荣耀,必将忍受孤寒。  炎炎盛夏已经过去了,叶子也享受了三个多月的暖阳照射,而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树冠上那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无论从哪里射来的光线都可以照耀到它。它沐浴着阳光,从日出到日落。它无疑是幸福的,大把大把的阳光聚集在小小的葉片上,它的每一根脉络、每一个细胞都浸泡在温暖的阳光里,它舒服地在枝头颤抖。它吸收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阳光,
期刊
为了使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此外,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要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就得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善于抓住点滴的感动,写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一束温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南京某高校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倡导帮贫扶困
期刊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規则(试行)》,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还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  教育惩戒的“回归”,酝酿多时,铺垫良久,而今终于有了顶层设计。《规则》推行之后,教师、学校实
期刊
2020年底,教育部刚颁布了惩戒《规则》仅仅十几天后,一则“武汉一小学教师惩戒学生,用尺击打学生手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介入,并对涉事教师予以停课、道歉处分。  该事件把已经颁布即将实施的“教育惩戒”又搅乱了。大家对于教育惩戒的尺度和细则问题莫衷一是。我的理解是:手中有戒尺,心中有情怀。  其实教育惩戒绝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中国文化里从来不缺教育
期刊
南京某高校以学生消费记录为准直接划定资助对象,直接打款到饭卡。这一行为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样做不够公平、透明。为什么慈善永远撕不掉“暗箱操作”的标签?这实在是难言的慈善之伤。  这并非空穴来风,是一个个诈捐的圈套生生冰冷了世人的心。  詐捐、挪用善款……这样的恶性新闻无疑给慈善泼上了难以洗去的红油漆。当善心一次次遭遇圈套,人们逐渐变得“冷漠”。这种被动的“冷漠”是慈善最难融化的坚冰。诚然,这些是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一世为人,温良恭俭,不求大鸣大放。行善亦如此。无需高调慈善以吸引众人目光,隐藏与“无名”之善,或许才是这个浮躁社会的真正解药。  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隐形善行,是对被扶助者的尊重,更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坚守。人们总期待善行为人所知,受人赞赏,强调善在公众视线中的长期露面,却不知已渐渐囿于形式之笼,形成一种“为行善而行善”的不好风气。不可否认帮贫扶困之风的导向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