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返璞归真的教学,才得语文真味。何谓“真”?未经矫饰、自然而然的状态即为真。何谓教学之“真”?真挚、自然、简约、无外在繁饰,无拖沓冗杂,循遵教学规律,流露真情实感的教学可谓真教学。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初中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中,我代表徐州市参赛的《满井游记》,便以本真取胜,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被评为本次评优课活动的第一名。
一、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增强解读文本的深厚底蕴
正如段承校博士所说:“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满井游记》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篇幅不短,且难字奇多。但在课堂设计中,我并未做任何串讲,因为需要串讲的内容大半注释已有。所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在听读和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浅层字句问题。教师随后从字音、字形、文言现象和文言句式四个层次加以强化和归纳,既扎实地夯实了文言的根基,又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学生兴趣盎然。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师:作者眼中的美景我们能赏,作者心中的情怀我们能懂,我们才算真正触摸到了文言文的生命和温度。以前老版本的语文教材只选了前两节,但我们这版,编者又把最后那段加上了,你能理解编者的意图吗?
生1:交代了为何写此文,这也是游记的通常写法。
生2: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师:是的,再次表达作者寄情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请你帮我们读读这段资料。
生2:读袁宏道的补充资料。
(投影:袁宏道——禀性淡泊,酷爱山水,常怀丘壑之想,“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以为“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这篇文章写于他31岁第二次入朝为官之时,但此后不久便告假还乡,访师求学,游历山川,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师:老师这有一本书,是林薇编的《山水有清音》,在这本书中选入的《满井游记》第三节的第一句是“夫能不以游堕事”,但咱们这个版本的第一句为“夫不能以游堕事”,你觉得哪个版本的好?自己先读读感觉感觉。
生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我读出了作者在自嘲。
师:这种自嘲的语气,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生3:“惟此官也”的“惟”,只有他这个官儿可以,其他人都不可。“夫不能以游堕事”我感觉这是袁宏道针对所有人说的。
师:那“夫能不以游堕事”呢?
生3:好像就更强调他自己了,只有他可以,别的“城居者”都不可以。
师:(笑)好!每每读到此处,我就会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话。
生:(齐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是的!那再体会体会,袁宏道的这句除了自嘲的语气,还有没有别的意味呢?
生3:除了自嘲,还有自傲。
师:“世人莫道乌纱好,君独垂头思丰草。”他就是这么率性的人!这样的人说出“夫能不以游堕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点头示意。
师:古代散文家常有意无意地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加上最后一节,文章才完整,我们才能读出文气,才能读出袁宏道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记恰如他任性而发的为人。才能明白,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的记游之作,他是要通过写景有所寄托。
(投影:“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正是因为他甘愿做一只脱笼之鹄,而不屑做忙于世俗的鸟,他才恍然大悟,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也正是因为他投身自然,纵情山水,他才有了意外的惊喜。再读这句,读出惊喜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也正是因为他潇然物外,超凡脱俗,他才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再读这句,读出沉思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读
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是现代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品语言包括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如赏析重点语句,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解读难句、品味意蕴深刻的语句;总体地评价文章的语言风格等。教学文言文,也需要品读语言。品得好品得妙,甚至会掀起整堂文言文教学的高潮。我想,要使自己的课堂有魔力、有韵味,上出新意,上得余音绕梁,必须要激活学生们的阅读体验并进一步吸引学生们从文字中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要在解读与交流中打通课内课外,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师:此时的袁宏道,早已迷醉于这泱泱无边的春色之中了。他就像那刚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那脱笼之鹄,说说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老师选了一处喜欢的,并运用了神奇比喻的句子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投影:作者这样写道:麦田浅鬣寸许。我真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因为浅绿的麦苗已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微风吹来,麦田仿佛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师:要想说好,我们先来梳理下思路:首先,找到能使自己心生欢喜的句子,然后选好一个或几个角度(投影:赏字句、品修辞、想画面等角度),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想象,最后用比较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懂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请你也仿照老师的示例,做一下品评。把相关的批注写在文中的空白处,当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会更好。
生:仿照示例批注。
生1:作者这样写道,“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时原本在冬日被冰封的河水解冻了,这一刻天地间的一切景都变换了表情,水开始流淌,天地间有了生气……水波也开始明丽了起来,一闪一闪的像鱼鳞一样……就像春天的眼睛是那样的纯洁无瑕,让人感到天地万物的灵性似乎都被这水唤醒了。 师:哦,抓住了水明丽和清亮的特点,并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1:(酝酿感情朗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师:很好,如果刚才在品评的时候把“晶晶然”这句加上就更好了,以新开之镜比喻新绿水波,非常贴近、有新意。
生1:刚才说到中间就有些接不下去了。
师:已经挺好了。要能把这句也加上,会比刚才的表达更美,更好,更流畅。不过,你的朗读真的很棒,请你带领大家把这描写水的句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水的清亮,读出初春的感觉。
生1:带领大家齐读描写水的句子。
生2:作者这样写道,“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初春暖暖的阳光照在沙滩上,一些鸟儿惬意地沐浴在阳光下,冰面刚刚解冻,鱼儿便迫不及待地从水中探出头来,悠闲地吐着泡泡,一切动物都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仿佛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所描述的画面动静结合,很有趣也很美。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写出了动物们的灵气。假如能在朗读中加入些表情,会更传神,再读读看。
生2:加入表情读原句。
师:嗯,比刚才稍好些了。知道这句是要突出一切动物的什么特点吗?
生2:悠然自得。
师:那在读“悠然自得”时,语速自然要慢些,要能稍稍地处理下,就更能体现“悠然”的感觉,再试试看。
生2:重读此句。
师:好多了。
生3:“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作者来到春天的原野,满眼望去,空旷开阔,看到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并刚刚开始舒展枝叶,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并长满了嫩嫩的小草,自由之感油然而生,非常快乐。
师: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生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寰之始掠也。”山上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开始微微融化,洗涤着肃杀了一冬的山峦,重新焕发了生机,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娇美的脸庞,梳理好发髻,十分明媚动人。
师:好,我觉得“洗涤”这个词用得不是特别美,其实就是山峦被刚刚融化的雪水洗得很干净的意思。作者笔下的山不再是我们通常描写的高大的、伟岸的,而是非常的娇美。作者以新妆的美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体现了春山净美的特点,非常生动。请你再读读此句,让我们再一起体会体会这特点。
生4:读原句。
师:好!其实,仔细琢磨琢磨,这山这水好像还有联系呢!
生:镜子和美人。
师:是的。作者是由明镜自然引出了对镜梳妆的美人,把春山春水融为一体,真是出手不凡。当然,写其他的鱼鸟等景物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后人曾这样评价他的山水小品:“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
三、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质疑的精神
我们的课堂,不能总满足于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让学生“说一不二”,而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说三道四”,敢于说出自己的存疑性意见,敢于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敢于说出自己的创造性方法,从而彰显学生的智慧。
有的教师不钻研教材,故很难发现教材的不同版本,甚至有些教师即使看到了教材采用的不同版本,也是甚感反感。其实这正是教师缺少正确的教材观、缺少处理教材的机智的表现,殊不知版本的差异常常会是非常好的教学凭借,犹如上面《满井游记》的实录中让学生比较两种版本的差异,进而纵向比较,横向勾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推敲文义的能力,并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扎实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思索。思想碰撞的火花,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博得了满堂彩。
一、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增强解读文本的深厚底蕴
正如段承校博士所说:“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满井游记》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篇幅不短,且难字奇多。但在课堂设计中,我并未做任何串讲,因为需要串讲的内容大半注释已有。所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在听读和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浅层字句问题。教师随后从字音、字形、文言现象和文言句式四个层次加以强化和归纳,既扎实地夯实了文言的根基,又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学生兴趣盎然。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师:作者眼中的美景我们能赏,作者心中的情怀我们能懂,我们才算真正触摸到了文言文的生命和温度。以前老版本的语文教材只选了前两节,但我们这版,编者又把最后那段加上了,你能理解编者的意图吗?
生1:交代了为何写此文,这也是游记的通常写法。
生2: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师:是的,再次表达作者寄情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请你帮我们读读这段资料。
生2:读袁宏道的补充资料。
(投影:袁宏道——禀性淡泊,酷爱山水,常怀丘壑之想,“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以为“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这篇文章写于他31岁第二次入朝为官之时,但此后不久便告假还乡,访师求学,游历山川,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师:老师这有一本书,是林薇编的《山水有清音》,在这本书中选入的《满井游记》第三节的第一句是“夫能不以游堕事”,但咱们这个版本的第一句为“夫不能以游堕事”,你觉得哪个版本的好?自己先读读感觉感觉。
生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我读出了作者在自嘲。
师:这种自嘲的语气,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生3:“惟此官也”的“惟”,只有他这个官儿可以,其他人都不可。“夫不能以游堕事”我感觉这是袁宏道针对所有人说的。
师:那“夫能不以游堕事”呢?
生3:好像就更强调他自己了,只有他可以,别的“城居者”都不可以。
师:(笑)好!每每读到此处,我就会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话。
生:(齐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是的!那再体会体会,袁宏道的这句除了自嘲的语气,还有没有别的意味呢?
生3:除了自嘲,还有自傲。
师:“世人莫道乌纱好,君独垂头思丰草。”他就是这么率性的人!这样的人说出“夫能不以游堕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点头示意。
师:古代散文家常有意无意地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加上最后一节,文章才完整,我们才能读出文气,才能读出袁宏道清新俊逸的山水游记恰如他任性而发的为人。才能明白,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的记游之作,他是要通过写景有所寄托。
(投影:“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正是因为他甘愿做一只脱笼之鹄,而不屑做忙于世俗的鸟,他才恍然大悟,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也正是因为他投身自然,纵情山水,他才有了意外的惊喜。再读这句,读出惊喜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师:也正是因为他潇然物外,超凡脱俗,他才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再读这句,读出沉思的语气!
生:(齐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读
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是现代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品语言包括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如赏析重点语句,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解读难句、品味意蕴深刻的语句;总体地评价文章的语言风格等。教学文言文,也需要品读语言。品得好品得妙,甚至会掀起整堂文言文教学的高潮。我想,要使自己的课堂有魔力、有韵味,上出新意,上得余音绕梁,必须要激活学生们的阅读体验并进一步吸引学生们从文字中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要在解读与交流中打通课内课外,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师:此时的袁宏道,早已迷醉于这泱泱无边的春色之中了。他就像那刚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自己就是那脱笼之鹄,说说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老师选了一处喜欢的,并运用了神奇比喻的句子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投影:作者这样写道:麦田浅鬣寸许。我真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因为浅绿的麦苗已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微风吹来,麦田仿佛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师:要想说好,我们先来梳理下思路:首先,找到能使自己心生欢喜的句子,然后选好一个或几个角度(投影:赏字句、品修辞、想画面等角度),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想象,最后用比较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懂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请你也仿照老师的示例,做一下品评。把相关的批注写在文中的空白处,当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会更好。
生:仿照示例批注。
生1:作者这样写道,“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时原本在冬日被冰封的河水解冻了,这一刻天地间的一切景都变换了表情,水开始流淌,天地间有了生气……水波也开始明丽了起来,一闪一闪的像鱼鳞一样……就像春天的眼睛是那样的纯洁无瑕,让人感到天地万物的灵性似乎都被这水唤醒了。 师:哦,抓住了水明丽和清亮的特点,并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1:(酝酿感情朗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师:很好,如果刚才在品评的时候把“晶晶然”这句加上就更好了,以新开之镜比喻新绿水波,非常贴近、有新意。
生1:刚才说到中间就有些接不下去了。
师:已经挺好了。要能把这句也加上,会比刚才的表达更美,更好,更流畅。不过,你的朗读真的很棒,请你带领大家把这描写水的句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水的清亮,读出初春的感觉。
生1:带领大家齐读描写水的句子。
生2:作者这样写道,“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初春暖暖的阳光照在沙滩上,一些鸟儿惬意地沐浴在阳光下,冰面刚刚解冻,鱼儿便迫不及待地从水中探出头来,悠闲地吐着泡泡,一切动物都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仿佛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所描述的画面动静结合,很有趣也很美。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写出了动物们的灵气。假如能在朗读中加入些表情,会更传神,再读读看。
生2:加入表情读原句。
师:嗯,比刚才稍好些了。知道这句是要突出一切动物的什么特点吗?
生2:悠然自得。
师:那在读“悠然自得”时,语速自然要慢些,要能稍稍地处理下,就更能体现“悠然”的感觉,再试试看。
生2:重读此句。
师:好多了。
生3:“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作者来到春天的原野,满眼望去,空旷开阔,看到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并刚刚开始舒展枝叶,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并长满了嫩嫩的小草,自由之感油然而生,非常快乐。
师: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生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寰之始掠也。”山上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开始微微融化,洗涤着肃杀了一冬的山峦,重新焕发了生机,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娇美的脸庞,梳理好发髻,十分明媚动人。
师:好,我觉得“洗涤”这个词用得不是特别美,其实就是山峦被刚刚融化的雪水洗得很干净的意思。作者笔下的山不再是我们通常描写的高大的、伟岸的,而是非常的娇美。作者以新妆的美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体现了春山净美的特点,非常生动。请你再读读此句,让我们再一起体会体会这特点。
生4:读原句。
师:好!其实,仔细琢磨琢磨,这山这水好像还有联系呢!
生:镜子和美人。
师:是的。作者是由明镜自然引出了对镜梳妆的美人,把春山春水融为一体,真是出手不凡。当然,写其他的鱼鸟等景物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后人曾这样评价他的山水小品:“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
三、返璞归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质疑的精神
我们的课堂,不能总满足于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让学生“说一不二”,而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说三道四”,敢于说出自己的存疑性意见,敢于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敢于说出自己的创造性方法,从而彰显学生的智慧。
有的教师不钻研教材,故很难发现教材的不同版本,甚至有些教师即使看到了教材采用的不同版本,也是甚感反感。其实这正是教师缺少正确的教材观、缺少处理教材的机智的表现,殊不知版本的差异常常会是非常好的教学凭借,犹如上面《满井游记》的实录中让学生比较两种版本的差异,进而纵向比较,横向勾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推敲文义的能力,并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扎实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思索。思想碰撞的火花,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博得了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