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矿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能源,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壮大,煤矿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作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了世界人們的普遍关注。煤矿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严重的甚至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怎样防止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是千百年来经过地壳运动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可燃烧的能源广泛被人们开采挖掘,但问题是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可能的地质灾害,人们只关心开采量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人身的安全,因此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我国吸取教训,近几年来,为了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研究煤矿地质灾害的现实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的开采伴随着众多的非自然的表现,例如开采煤炭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体表凹陷;煤矿中进行抽水排水时引起的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地下开采煤矿时产生的地震、地标裂缝或凹陷、煤气爆炸;剥离煤矿时对地表的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
煤炭的燃烧为我国提供了十分之七的能源,这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时有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不仅阻碍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抑制作用。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开采地地表的自然地质危害,另一个是开采井下的各种人为造成的灾害威胁。一旦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调查发现,每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比我国总灾害损失的10%还要多。例如03年的5月13日,在安徽芦岭发生的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这次灾害震惊了全国;04年10月20号,在河南大平工人们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发生了瓦斯爆炸,最终导致了56死18伤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在提醒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2.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2.1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
经过考察分析,我们总结出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能潜在四种灾害特征:第一、山体滑坡。在对有斜体的滑坡进行煤矿开采时,堆放在滑坡上的石头产生的压力很容易打破滑坡原始的平衡力,使滑坡坍塌凹陷,造成了山体滑坡。我国每年因为山体滑坡损失的经济价值多达数亿元。拿抚顺的西露天矿为例,自从1914年开矿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山体滑坡事故,在抚顺西露天矿的周围几乎到处能够看到滑坡的痕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35年之后西露天矿总共发生了五十多次的山体滑坡,最大的一起造成了129万立方米的塌方,1993年发生的那次还产生了泥石流。第二、地面下降或者坍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面下降和坍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的产生原因基本上是由于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原始应力场发生了改变,因为开采煤矿的过程会使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层破碎、掉落甚至使地表产生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开采时对地下水资源的抽取,使采空区和影响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引起地表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表的沉陷。地表的沉陷不但使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较广,形成了影响叠加区,使出现灾害的地区赔偿问题更加复杂,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第三、瓦斯突出。由于地壳的运动作用,许多的碳化物形成了煤层,但也有大量的瓦斯气体充斥在煤层的缝隙之中,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游离存在。一旦进行煤炭开采时,很容易破坏这种封闭的系统,使瓦斯气体泄露出来,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或者工作人员的瓦斯中毒现象。根据调查显示,从84年到95年间,因为瓦斯突出现象发生了10万多起灾害,给国家造成了数百亿元的损失。时间较早的可以追溯到91年4月21号的山西洪洞县,在三交河发生的瓦斯爆炸造成147人死亡,较近的是06年忻州宁武县,西马坊乡煤矿气体泄露造成18人死亡。第四、矿井突水。这种灾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它对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防护产生直接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发生在1996年的太原市西山地区,由于受暴雨天气的影响,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崩坍,伴随着洪水和泥石流,堵塞了山谷,洪水排不出去,水平面一下子被抬高,下游的洪水波峰能达到6米左右,这样很容易使洪水流入矿井中,当时冲毁了官地矿的许多桥梁和公共设施,困住了546名井下作业的工人,还波及到河西下元的街道和商铺,最终致使60名矿工和居民死亡,是我国蒙受了2亿多的损失。
2.2煤矿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不能避免,有些却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开采的越深越容易使地应力变大,最终造成地表冒顶、片帮、脱盘以及岩层爆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开采不得当,管理不规范,使得一些污水废水随意排放,开采后的空洞没有及时填充,因技术不熟练而乱采乱挖,破坏地质结构,胡乱指挥,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还有一些煤矿开采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则进行开采,虽然满足了当时的一己之私,但为以后的开采种下了隐患,这也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
我国应该加大政府部门对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管控,用国家的力量对煤矿开采进行约束。为了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在加强人们对灾害发生后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开展防治减灾的工作有积极地作用。
3.2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合理开采
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遵循我国有关煤矿开采的相关政策,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利用。如果煤矿开采地有一些重要的工程设施、密集的居民区和建筑群以及多山的地区,都应该设置煤柱做好安全工作。
3.3适当提高开采地建筑的防灾能力,减小损失
煤矿区的建筑在质量上应该高于普通的建筑,因此应该在建筑材料和基础建设上保证建筑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稳固地基、做好建筑结构的牢固性等措施。对于建造建筑的施工人员要进行防灾培训,以便对施工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3.4设计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个体煤矿,大煤矿还是小煤矿,发生最多的灾害就是瓦斯爆炸事故。对于这方面的防治措施只有在通风系统上加强管理和疏通,例如加大通风量、分区域进行通风等,还有设立一些检查制度,随时检查是否瓦斯泄漏,对于明火的防范工作也要做到位,矿区中使用的电器设备要选用安全防爆型的。
4.结束语
煤矿地质灾害通俗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对煤矿进行开采活动时,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或者过度的汲取而引起自然地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危及到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也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4):82-83.
[2]臧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9):32-33.
[3]高同尚.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查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6):65-66.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是千百年来经过地壳运动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可燃烧的能源广泛被人们开采挖掘,但问题是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可能的地质灾害,人们只关心开采量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人身的安全,因此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我国吸取教训,近几年来,为了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研究煤矿地质灾害的现实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的开采伴随着众多的非自然的表现,例如开采煤炭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体表凹陷;煤矿中进行抽水排水时引起的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地下开采煤矿时产生的地震、地标裂缝或凹陷、煤气爆炸;剥离煤矿时对地表的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
煤炭的燃烧为我国提供了十分之七的能源,这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时有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不仅阻碍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抑制作用。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开采地地表的自然地质危害,另一个是开采井下的各种人为造成的灾害威胁。一旦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调查发现,每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比我国总灾害损失的10%还要多。例如03年的5月13日,在安徽芦岭发生的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这次灾害震惊了全国;04年10月20号,在河南大平工人们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发生了瓦斯爆炸,最终导致了56死18伤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在提醒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2.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2.1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
经过考察分析,我们总结出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能潜在四种灾害特征:第一、山体滑坡。在对有斜体的滑坡进行煤矿开采时,堆放在滑坡上的石头产生的压力很容易打破滑坡原始的平衡力,使滑坡坍塌凹陷,造成了山体滑坡。我国每年因为山体滑坡损失的经济价值多达数亿元。拿抚顺的西露天矿为例,自从1914年开矿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山体滑坡事故,在抚顺西露天矿的周围几乎到处能够看到滑坡的痕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35年之后西露天矿总共发生了五十多次的山体滑坡,最大的一起造成了129万立方米的塌方,1993年发生的那次还产生了泥石流。第二、地面下降或者坍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面下降和坍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的产生原因基本上是由于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原始应力场发生了改变,因为开采煤矿的过程会使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层破碎、掉落甚至使地表产生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开采时对地下水资源的抽取,使采空区和影响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引起地表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表的沉陷。地表的沉陷不但使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较广,形成了影响叠加区,使出现灾害的地区赔偿问题更加复杂,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第三、瓦斯突出。由于地壳的运动作用,许多的碳化物形成了煤层,但也有大量的瓦斯气体充斥在煤层的缝隙之中,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游离存在。一旦进行煤炭开采时,很容易破坏这种封闭的系统,使瓦斯气体泄露出来,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或者工作人员的瓦斯中毒现象。根据调查显示,从84年到95年间,因为瓦斯突出现象发生了10万多起灾害,给国家造成了数百亿元的损失。时间较早的可以追溯到91年4月21号的山西洪洞县,在三交河发生的瓦斯爆炸造成147人死亡,较近的是06年忻州宁武县,西马坊乡煤矿气体泄露造成18人死亡。第四、矿井突水。这种灾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它对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防护产生直接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发生在1996年的太原市西山地区,由于受暴雨天气的影响,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崩坍,伴随着洪水和泥石流,堵塞了山谷,洪水排不出去,水平面一下子被抬高,下游的洪水波峰能达到6米左右,这样很容易使洪水流入矿井中,当时冲毁了官地矿的许多桥梁和公共设施,困住了546名井下作业的工人,还波及到河西下元的街道和商铺,最终致使60名矿工和居民死亡,是我国蒙受了2亿多的损失。
2.2煤矿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不能避免,有些却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开采的越深越容易使地应力变大,最终造成地表冒顶、片帮、脱盘以及岩层爆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开采不得当,管理不规范,使得一些污水废水随意排放,开采后的空洞没有及时填充,因技术不熟练而乱采乱挖,破坏地质结构,胡乱指挥,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还有一些煤矿开采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则进行开采,虽然满足了当时的一己之私,但为以后的开采种下了隐患,这也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
我国应该加大政府部门对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管控,用国家的力量对煤矿开采进行约束。为了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在加强人们对灾害发生后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开展防治减灾的工作有积极地作用。
3.2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合理开采
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遵循我国有关煤矿开采的相关政策,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利用。如果煤矿开采地有一些重要的工程设施、密集的居民区和建筑群以及多山的地区,都应该设置煤柱做好安全工作。
3.3适当提高开采地建筑的防灾能力,减小损失
煤矿区的建筑在质量上应该高于普通的建筑,因此应该在建筑材料和基础建设上保证建筑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稳固地基、做好建筑结构的牢固性等措施。对于建造建筑的施工人员要进行防灾培训,以便对施工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3.4设计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个体煤矿,大煤矿还是小煤矿,发生最多的灾害就是瓦斯爆炸事故。对于这方面的防治措施只有在通风系统上加强管理和疏通,例如加大通风量、分区域进行通风等,还有设立一些检查制度,随时检查是否瓦斯泄漏,对于明火的防范工作也要做到位,矿区中使用的电器设备要选用安全防爆型的。
4.结束语
煤矿地质灾害通俗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对煤矿进行开采活动时,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或者过度的汲取而引起自然地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危及到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也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4):82-83.
[2]臧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9):32-33.
[3]高同尚.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查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