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德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为此,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进行了尝试探索,提出了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加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德育、完成德育目标,成为我们历史老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此谈谈个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它所涉及的是学生的情感领域,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情感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新课标中也只是提出了一些概括性的目标和原则,至于如何具体落实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详细的规划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体会,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从而制定出详细的单元计划和课堂计划,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充分利用史实,加强诚信教育
例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成员、慈禧下令屠杀义和团、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等,都是很好的历史范例,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及社会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如果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失去了诚信,那么社会秩序将会处于混乱状态,社会安全也失去了基本的保障。至于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历史人物,不管最终的遭遇如何,他们的名声必将名垂千古,受到后人的尊重与爱戴;相反,那些背信弃义、不讲诚信的小人,最终的丑行必然受到人们的唾骂,遗臭万年。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采用一些表示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词语,来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利用历史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已经逐年上升,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利用历史教材中与法制知识相关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英国为了限制王室权利而颁布的《权利法案》,让学生充分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四、加强行为训练,提高道德素养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明白历史教学是一门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科,其道德行为的教育指向并不是社会的道德行为实践,而是一种以知识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临界状态的预备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所渗透的道德教育训练,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识别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道德行为环境,来培养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如:司马迁惨受腐刑却矢志撰写史书的场景、邓世昌以死殉国的壮举等,都是非常好的道德教育素材。二是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动机。让学生明确历史人物的高尚动机,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谢绝想要帮他逃走的朋友,大义凛然,以血酬国。三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历史榜样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正确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与他们交流交际的能力。
五、利用乡土历史,增强德育效果
历史学科中的乡土教学,不仅拓展了文本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利用地方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量将与本课历史知识相关的乡土知识加以穿插利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素。
总之,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我国,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要求我们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及发展健全的人格,与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高效德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巧玲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04):36-38。
[2]姚希良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25-27。
[3]姚希良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9):65-66。
[4]杨林 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9-21。
[5]龚云端 万晓东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78-80。
[6]陈明红 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13。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效德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加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德育、完成德育目标,成为我们历史老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此谈谈个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它所涉及的是学生的情感领域,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情感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新课标中也只是提出了一些概括性的目标和原则,至于如何具体落实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详细的规划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体会,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从而制定出详细的单元计划和课堂计划,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充分利用史实,加强诚信教育
例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成员、慈禧下令屠杀义和团、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等,都是很好的历史范例,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及社会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如果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失去了诚信,那么社会秩序将会处于混乱状态,社会安全也失去了基本的保障。至于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历史人物,不管最终的遭遇如何,他们的名声必将名垂千古,受到后人的尊重与爱戴;相反,那些背信弃义、不讲诚信的小人,最终的丑行必然受到人们的唾骂,遗臭万年。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采用一些表示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词语,来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利用历史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已经逐年上升,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利用历史教材中与法制知识相关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英国为了限制王室权利而颁布的《权利法案》,让学生充分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四、加强行为训练,提高道德素养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明白历史教学是一门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科,其道德行为的教育指向并不是社会的道德行为实践,而是一种以知识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临界状态的预备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所渗透的道德教育训练,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识别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道德行为环境,来培养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如:司马迁惨受腐刑却矢志撰写史书的场景、邓世昌以死殉国的壮举等,都是非常好的道德教育素材。二是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动机。让学生明确历史人物的高尚动机,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谢绝想要帮他逃走的朋友,大义凛然,以血酬国。三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历史榜样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正确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与他们交流交际的能力。
五、利用乡土历史,增强德育效果
历史学科中的乡土教学,不仅拓展了文本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利用地方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量将与本课历史知识相关的乡土知识加以穿插利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素。
总之,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我国,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要求我们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及发展健全的人格,与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高效德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巧玲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04):36-38。
[2]姚希良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25-27。
[3]姚希良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9):65-66。
[4]杨林 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9-21。
[5]龚云端 万晓东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78-80。
[6]陈明红 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