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场“游园惊梦”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文呈现】
  《南方都市报》联合一家网站正在推出一项“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调查的起因,显然是受于丹女士2012年11月17日晚上在北京大学的昆曲专场上被嘘下台的“启发”。不管那天晚上有没有出现“滚下去”的声音,于丹尴尬离场是个不争的事实。“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调查的出现,首先表明不受公众待见的名人,非独于丹而已;其次想必是要收到探底的效果,看看公众究竟对哪个名人的厌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南方日报》2012年11月23日讯)
  在“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网络调查中,“打假斗士”方舟子以2504%的得票率暂居第一,学术名人于丹、易中天、余秋雨,电视媒体人张绍刚、梁文道、高晓松、司马南等皆名列其中,可谓蔚为大观,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各界名人汇聚一堂,接受民众的“开堂受审”。不难发现,名单中无不是活跃在当今传媒时代的一线人物,其在各自领域都创造了显著的成就,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鼎鼎大名和生平事迹可谓妇孺皆知,除少数几位语不惊人死不休者,绝大多数皆安分守己、谨言慎行,与民众并无过节,但大家为什么就是这样地不喜欢他们甚至讨厌他们呢?
  突然想起饱受文化名人、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指责与诟病的韩寒、郭德纲等人,在这次调查中却“意外落选”,按理说受到社会主流集体和体制内舆论批评的人理应会对民众的价值评判造成影响,但是人民偏偏不买这个帐,甚至还起到了更加喜爱受批判者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倒是将素有所谓“斗士”之流者推上了备受人反感和讨厌的榜首。看来,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谁好谁坏心里自有一个尺度和标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言不虚。
  民众为什么不买这些名人的账,原因很简单:拥有各种光环、各种身份的他们承担不起来自文化的重任,更回馈不了时代寄予他们的企望,甚至他们都不能像始终以学徒身份自处的郭德纲那样从来都拒绝所谓艺术家的称呼,总是摆出一副自己能代表着某种文化、某种信念的姿态,在镜头和聚光灯下故作深沉、夸夸其谈,以文化的名义作秀,常以精神领袖、文化旗手的形象自居,试图在深沉的传统文化里提炼出浅薄的色彩来装扮自己,进而欺世盗名,抬高原本没有那么高的自己,这样的手段,即便能让自己红透一时,但又岂能长久?
  随着启功、季羡林等最后一批真正学人的辞世,中国的大师时代已经宣告落幕。继任的“大师”们是否担得起或是自封或是炒作而得的诸多头衔,放到代表时间和民众的天秤上去称量一番则可知晓。于丹是因为想代表民众去亲近文化而被轰下台的,虽然有其无辜和委屈之处,但有的东西,诸如于丹教授的你们可能真的代表不了。(摘自长江网,作者王明远)
  【一句话点评】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素材运用】
  理性与尊重、兼容并包、洗礼、尴尬
  理性与尊重:狂热地捧一个人与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的都是客,居然不懂得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兼容并包: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洗礼:北大学子一般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这次,于丹遭轰,或许也是一剂清醒剂,让其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是“万人迷”,也不是永远的“万人迷”,更不是谁都欢迎的“大人物”。
  尴尬:于丹遭轰,不仅仅是于丹被“呛”!这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尴尬,也是主办方的尴尬,当然也是“北大学子”的尴尬。
  (作者:王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市里的外乡人  周国平  我出生在都市,并且在都市里度过了迄今为止的大部分岁月。可是,我常常觉得,我只是都市里的一个外乡人。我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基本上是坐在家里读书和写作,每周去一趟单位,偶尔到朋友家里串一串门,或者和朋友们去郊外玩一玩。在偌大都市中,我最熟悉的仅是住宅附近的一两家普通商店,那已经足以应付我的基本生活需要了。其余的广大区域,尤其是使都市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我们学语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使我们“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呢?经验告诉我们: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能力需一步一步地练就,情感靠日复一日地培育。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要经历吸收内化养成与实践练习提高的过程,在阅读感悟中吸收内化,在语言交际中实践练习。  语文素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领跑信息化建设的科技明星  ——记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今年4月初,全军首个军用“软件园”落户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部队官兵的眼球,引发了广大“军迷”热议。  担负“软件园”筹划、设计、组织和管理工作重任的,就是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双管齐下畅通“信息血脉”  军队信息化网络就是作战指挥的
期刊
1. 平民艺术家赵丽蓉  著名喜剧演员赵丽蓉因肺癌辞世,引起中国百姓的无限惋惜。追悼会那天,竟有近两万多不知名者赶到现场,为这位平民艺术家送行。  赵丽蓉在1989年春节晚会,以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而名扬天下。其实,她早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员,她与评剧明星新凤霞合作的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无疑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后来,赵丽蓉连续几年参加春节晚会,不顾六七十岁的高龄,也从不摆大腕的架子。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一、 “平凡之美”审题  平凡之美,审题时要紧紧扣住关键词“平凡”和“美”。首先“平凡”不是简单、简约,更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写作时不能混淆概念。而“美”则是中心词,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什么是“平凡之美”,“美”在何处。如此便
期刊
狄仁杰:“莫言?就是那个领诺贝尔奖发言词是‘My name is shut up’的那个?”  元芳:“这只是传说啊,大人,连莫言都不知道你可就out了哦。”  狄仁杰:“神马?莫言究竟是何方神圣?”  元芳:“禀告大人,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期刊
【延伸训练一】  请以“足下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  提示这是一个偏正型的短语,在审题过程中,不仅要留意“风景”,更要关注“足下”。  “风景”可以是所见的自然风光;可以是事发现场;可以是打动人心的刹那细节;可以是社会的风气、形势……而“足下”,可以理解为脚下;亦可理解为眼前,正
期刊
推荐人语  文学即人学,语文最人文。语文特别强调对同学们情感的陶冶,对同学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而美在哪里?美在发现,美在生活。生活中,有“大漠孤烟直”的壮美,有“执手相看泪眼”的凄美;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之美,有“采菊东篱下”的恬淡之美;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之美……生活中的“大”美总是被人们关注,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那些平凡的美,只要我们有一颗仁心,有一双慧眼,我们就能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下的花  孙曙  ①河岸上偶尔还可见一枝细伶仃的苇,枝头小团的苇花是枯灰的,但深邃朗蓝的天下面,迎面而来的已是春了。明媚起来的阳光和温情起来的风中,有布谷飘忽的啾鸣,有燕子轻捷的身影,温润起来如处女之腹的泥土上,麦苗和草都肥美起来。  ②便也有了花,乡下的花翩翩而来了。  ③正月末,农妇的篮中郁绿的青菜便挺出几簇淡绿的花序,一朵半朵的黄花北风淡雪中颤颤欲
期刊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个命题的板块。认真研究近年来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命题思路,我们发现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命题特别注重答题的指向性,这种预设性和提示性的提问可以说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目的是在引导同学们答题的方向,做到有针对性地答题,可是“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到头来,弄巧成拙,导致此类题目的得分率极低。分析其原因所在,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固然没有错,关键在于同学们在复习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