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文呈现】
《南方都市报》联合一家网站正在推出一项“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调查的起因,显然是受于丹女士2012年11月17日晚上在北京大学的昆曲专场上被嘘下台的“启发”。不管那天晚上有没有出现“滚下去”的声音,于丹尴尬离场是个不争的事实。“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调查的出现,首先表明不受公众待见的名人,非独于丹而已;其次想必是要收到探底的效果,看看公众究竟对哪个名人的厌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南方日报》2012年11月23日讯)
在“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网络调查中,“打假斗士”方舟子以2504%的得票率暂居第一,学术名人于丹、易中天、余秋雨,电视媒体人张绍刚、梁文道、高晓松、司马南等皆名列其中,可谓蔚为大观,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各界名人汇聚一堂,接受民众的“开堂受审”。不难发现,名单中无不是活跃在当今传媒时代的一线人物,其在各自领域都创造了显著的成就,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鼎鼎大名和生平事迹可谓妇孺皆知,除少数几位语不惊人死不休者,绝大多数皆安分守己、谨言慎行,与民众并无过节,但大家为什么就是这样地不喜欢他们甚至讨厌他们呢?
突然想起饱受文化名人、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指责与诟病的韩寒、郭德纲等人,在这次调查中却“意外落选”,按理说受到社会主流集体和体制内舆论批评的人理应会对民众的价值评判造成影响,但是人民偏偏不买这个帐,甚至还起到了更加喜爱受批判者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倒是将素有所谓“斗士”之流者推上了备受人反感和讨厌的榜首。看来,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谁好谁坏心里自有一个尺度和标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言不虚。
民众为什么不买这些名人的账,原因很简单:拥有各种光环、各种身份的他们承担不起来自文化的重任,更回馈不了时代寄予他们的企望,甚至他们都不能像始终以学徒身份自处的郭德纲那样从来都拒绝所谓艺术家的称呼,总是摆出一副自己能代表着某种文化、某种信念的姿态,在镜头和聚光灯下故作深沉、夸夸其谈,以文化的名义作秀,常以精神领袖、文化旗手的形象自居,试图在深沉的传统文化里提炼出浅薄的色彩来装扮自己,进而欺世盗名,抬高原本没有那么高的自己,这样的手段,即便能让自己红透一时,但又岂能长久?
随着启功、季羡林等最后一批真正学人的辞世,中国的大师时代已经宣告落幕。继任的“大师”们是否担得起或是自封或是炒作而得的诸多头衔,放到代表时间和民众的天秤上去称量一番则可知晓。于丹是因为想代表民众去亲近文化而被轰下台的,虽然有其无辜和委屈之处,但有的东西,诸如于丹教授的你们可能真的代表不了。(摘自长江网,作者王明远)
【一句话点评】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素材运用】
理性与尊重、兼容并包、洗礼、尴尬
理性与尊重:狂热地捧一个人与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的都是客,居然不懂得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兼容并包: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洗礼:北大学子一般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这次,于丹遭轰,或许也是一剂清醒剂,让其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是“万人迷”,也不是永远的“万人迷”,更不是谁都欢迎的“大人物”。
尴尬:于丹遭轰,不仅仅是于丹被“呛”!这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尴尬,也是主办方的尴尬,当然也是“北大学子”的尴尬。
(作者:王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南方都市报》联合一家网站正在推出一项“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调查的起因,显然是受于丹女士2012年11月17日晚上在北京大学的昆曲专场上被嘘下台的“启发”。不管那天晚上有没有出现“滚下去”的声音,于丹尴尬离场是个不争的事实。“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调查的出现,首先表明不受公众待见的名人,非独于丹而已;其次想必是要收到探底的效果,看看公众究竟对哪个名人的厌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南方日报》2012年11月23日讯)
在“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网络调查中,“打假斗士”方舟子以2504%的得票率暂居第一,学术名人于丹、易中天、余秋雨,电视媒体人张绍刚、梁文道、高晓松、司马南等皆名列其中,可谓蔚为大观,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各界名人汇聚一堂,接受民众的“开堂受审”。不难发现,名单中无不是活跃在当今传媒时代的一线人物,其在各自领域都创造了显著的成就,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鼎鼎大名和生平事迹可谓妇孺皆知,除少数几位语不惊人死不休者,绝大多数皆安分守己、谨言慎行,与民众并无过节,但大家为什么就是这样地不喜欢他们甚至讨厌他们呢?
突然想起饱受文化名人、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指责与诟病的韩寒、郭德纲等人,在这次调查中却“意外落选”,按理说受到社会主流集体和体制内舆论批评的人理应会对民众的价值评判造成影响,但是人民偏偏不买这个帐,甚至还起到了更加喜爱受批判者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倒是将素有所谓“斗士”之流者推上了备受人反感和讨厌的榜首。看来,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谁好谁坏心里自有一个尺度和标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言不虚。
民众为什么不买这些名人的账,原因很简单:拥有各种光环、各种身份的他们承担不起来自文化的重任,更回馈不了时代寄予他们的企望,甚至他们都不能像始终以学徒身份自处的郭德纲那样从来都拒绝所谓艺术家的称呼,总是摆出一副自己能代表着某种文化、某种信念的姿态,在镜头和聚光灯下故作深沉、夸夸其谈,以文化的名义作秀,常以精神领袖、文化旗手的形象自居,试图在深沉的传统文化里提炼出浅薄的色彩来装扮自己,进而欺世盗名,抬高原本没有那么高的自己,这样的手段,即便能让自己红透一时,但又岂能长久?
随着启功、季羡林等最后一批真正学人的辞世,中国的大师时代已经宣告落幕。继任的“大师”们是否担得起或是自封或是炒作而得的诸多头衔,放到代表时间和民众的天秤上去称量一番则可知晓。于丹是因为想代表民众去亲近文化而被轰下台的,虽然有其无辜和委屈之处,但有的东西,诸如于丹教授的你们可能真的代表不了。(摘自长江网,作者王明远)
【一句话点评】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素材运用】
理性与尊重、兼容并包、洗礼、尴尬
理性与尊重:狂热地捧一个人与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的都是客,居然不懂得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兼容并包: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洗礼:北大学子一般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这次,于丹遭轰,或许也是一剂清醒剂,让其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是“万人迷”,也不是永远的“万人迷”,更不是谁都欢迎的“大人物”。
尴尬:于丹遭轰,不仅仅是于丹被“呛”!这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尴尬,也是主办方的尴尬,当然也是“北大学子”的尴尬。
(作者:王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