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外婆把脑瘫外孙培养成“天籁男孩”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这是外婆王亚莉送给杨砚希的一句话,她期望外孙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变得越来越强大。
  9年前,王亚莉的外孙杨砚希一出生,便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不会活太长”。女婿主张“扔掉”孩子,可王亚莉坚决不同意,她抱着外孙四处求医问药,终于让外孙得以活下来。一年多后,女婿因此与女儿离了婚,不久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把年幼的杨砚希留给王亚莉抚养。從此,王亚莉既当外婆又当“妈”,不但竭尽全力给外孙治病,还千辛万苦培养外孙的音乐天赋。如今,杨砚希脑瘫基本痊愈,右眼也有了视力,他不但已经上了小学四年级,还在全国各类少儿声乐大赛上获得了多个奖项,被人们赞誉为“天籁男孩”。2018年8月5日,在西安市领导和西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9岁的杨砚希在西安市举办了一场感人的个人演唱会。
  竭尽全力救治先天脑瘫外孙
   王亚莉今年55岁,现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退休前是油田医院的一名医生。2009年6月,王亚莉的女儿在医院产下一子,取名杨砚希,因为早产一出生便被送进了保温箱。在女儿坐月子期间,细心的王亚莉发现,外孙吃奶时总是不断呛奶,眼睛好像也不对劲儿。出于医生职业的敏感,她觉得外孙有问题。于是,在外孙满月后,王亚莉和女儿抱着外孙去医院求诊。经检查,杨砚希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不会活太长”。
   这个结果不啻晴天霹雳,王亚莉和女儿、女婿听到这个消息全惊呆了。回到家,女儿整日以泪洗面,女婿则主张把孩子“扔掉”,再生一个健康宝宝。王亚莉把女婿臭骂了一顿,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从此,王亚莉抱着杨砚希奔波于各大医院,苦苦哀求医生:“医生,求求你,救救我外孙吧!”在王亚莉的努力和坚持下,杨砚希终于活了下来。
   杨砚希一岁零两个月的时候,王亚莉的女婿不堪救治孩子的重压,决绝地与王亚莉的女儿离了婚。后来,女儿与女婿都各自组建了新家庭,王亚莉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主动揽下照顾杨砚希的重担。就这样,王亚莉既当“外婆”又当“妈”,辛苦拉扯身有残疾的外孙。
   杨砚希长到两岁时,既不能爬、不能走,也不能说话和吃饭,只能靠喝奶粉维持生命。但他喝奶一次不能喝多了,否则就会肚胀不消化,王亚莉只好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外孙冲奶粉喂奶。
   由于脑瘫的原因,杨砚希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翻身,一个姿势躺久了,会很不舒服,甚至生褥疮。于是,王亚莉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给外孙翻一下身。她买了十几个闹钟放在家里,夜里每个时间点都要定上闹铃,什么时间做什么,她都写在纸上贴在床头。那段日子,王亚莉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杨砚希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身体一直很弱,免疫力很差。为了避免被细菌感染,王亚莉每天要给家里每个角落喷洒一遍消毒液或来苏水,并且谢绝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就连女儿回来看孩子也要穿上无菌服。对外孙的衣食住行,王亚莉小心翼翼,生怕外孙会感染细菌发高烧。
   在王亚莉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外孙终于顺利成长,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一天比一天强,不用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需要呵护备至了。
   看到与外孙同龄的小孩都牙牙学语,也能自己走路,而自己的外孙身子瘫软、连“妈妈”都不会叫,王亚莉心里很痛,她决定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治好外孙的脑瘫和眼疾。王亚莉和老伴程跃平带着外孙,几乎跑遍了国内的各大脑病医院和眼科医院,每个月平均要花医药费1.8万元。外孙每年平均住院4次,每次住院1到2个月……王亚莉手里保存的各种车票、船票、飞机票就有满满一大盒子。9年间,王亚莉夫妇为给外孙治病共花费了200多万元,至今还欠着40多万元债务。
   但王亚莉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杨砚希的脑瘫已基本治愈,他不但能跑能跳,还能说会唱,和正常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眼睛病情比较严重,在做了12次眼部手术之后,左眼还是失明了,右眼在植入人工晶体之后,视力已经恢复到0.25,能达到自理的程度。
  
  全力以赴培养外孙的音乐天赋
   王亚莉年轻时就酷爱唱歌,在工作后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各种文艺汇演。一天,王亚莉带着3岁多的外孙坐车去咸阳医院看病,途中司机放了一首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她惊奇地发现,外孙竟随着音乐的节奏不自觉地舞动起来,嘴里也咿咿呀呀地哼唱着。司机从反视镜中看到了,笑着说:“这小家伙倒是很有音乐天赋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亚莉心里一动,她想:“能不能通过培养外孙唱歌,用歌声来促进外孙的大脑发育呢?而且,外孙若能掌握歌唱技能,将来也是一门生存的技能。”从咸阳回西安后,王亚莉就开始有意培养外孙唱歌。一开始,她亲自教外孙唱歌,还花钱买了一个MP4,每天播放歌曲给外孙听。虽然外孙听不懂歌词内容,但每次只要听到音乐声,他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陶醉其中,有时候身体还会跟着音乐韵律摇摆舞动。
   随着外孙的歌唱潜能一天天被开发出来,王亚莉再教他唱歌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她决定给外孙报个少儿声乐班,进行系统正规的专业学习。这些年,为了给外孙治病,王亚莉不仅用光了家里积蓄,还负债累累,但为了培养外孙的歌唱天赋,她决定要全力以赴。王亚莉让吸烟喝酒大半辈子的老伴戒了烟酒,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给外孙交声乐班的学费。尽管少儿声乐班离家不远,外孙的眼睛也有了一些视力,但王亚莉还是放心不下,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次都亲自送杨砚希去声乐班上课。有一次,在去声乐班的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王亚莉背起外孙就往公交站跑,不小心绊了一下,她在身体倒地的一瞬间,紧紧地抓着外孙的双腿。结果,她磕得满嘴流血,外孙却紧贴在她的背上,毫发无伤。
   为了能把外孙培养成才,王亚莉四处打听歌唱学习的机会。2013年秋,她听说一位著名的老音乐家回到西安颐养天年,便带着外孙前去登门拜访。可老音乐家对杨砚希的资质有些不甚满意,便婉言拒绝了。但王亚莉没有放弃,她继续前往老音乐家家里拜访,到了那里什么也不说,就帮老音乐家的夫人拖地板、擦玻璃……最后,老音乐家被感动了,同意让杨砚希唱首歌给他听。杨砚希唱了一首《好汉歌》,嗓音醇厚,歌声荡气回肠有如天籁,老音乐家竖起拇指,欣然同意指教杨砚希。在老音乐家的悉心传授和指点下,杨砚希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2014年6月,王亚莉把杨砚希的唱歌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妻子、青年舞蹈家谭梅的关注。热心的谭梅特意打电话给王亚莉,推荐杨砚希到北京八八空间国际艺术中心西安校区学习声乐,学习费用由她和丈夫朱军赞助。
  
  “天籁男孩”圆梦个人演唱会
   在王亚莉的精心培养下,杨砚希的歌唱天赋开始绽放异彩。2016年1月,在中国青少年网络春晚西安赛区选拔赛中,年仅7岁的杨砚希过五关斩六将,成功站在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用一首《好汉歌》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好评,最终获得了2016中国青少年网络春晚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2017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儿才艺大赛中,杨砚希用心演唱了一首《你是我的眼》,歌声中饱满的情感使得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感动落泪,最终他获得“最具潛力奖”。
   2018年元旦,杨砚希参加了CCTV星光青少年才艺大赛,获得少儿组声乐类“未来之星奖”。
   2018年6月,杨砚希的眼病再次发作。医生说,如果不能进行角膜移植,将会面临双目失明的危险。然而,王亚莉夫妇为给外孙治病,早已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数十万元的外债。而且,杨砚希每月所需的医药费仍近两万元,他们实在无力筹措角膜移植的费用。
   2018年6月下旬,《三秦都市报》报道了杨砚希的励志故事和面临的困境。杨砚希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他从小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希望这个夏天能在西安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靠自己的努力和歌声筹集手术费,也想用歌声来感谢大家。
   媒体的连续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在古城西安掀起了一波爱心热潮:许多普通市民前来看望杨砚希,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我想用歌声感谢每一位好心人。”2018年7月初,杨砚希将自己的愿望写信告诉了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很快,他就收到了回信。王永康书记在回信中称赞杨砚希自强自立、勇敢坚毅、积极向上,是新时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并把“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这句话送给他以表勉励。王永康书记还表示,愿意为杨砚希的演唱会提供支持和帮助。
   2018年8月5日下午,以“万份爱点亮‘新西安”为主题的杨砚希圆梦演唱会,在西安市民的关注中拉开帷幕。演唱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牵头,共青团西安市委、三秦都市报社共同主办,西安市青少年宫承办,八八空间国际艺术中心、陕西赵季平音乐艺术基金会协办。不仅如此,演出还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的各种帮助。
   演唱会现场,杨砚希精心准备了5首歌曲,他还和几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的孩子一道,唱起了《感恩的心》。来自西安近百个家庭的市民、英模代表、文艺界知名人士共同聆聽了演唱,为他鼓劲加油。演唱会上,西安市青少年宫还为杨砚希颁发了“名誉学员证书”,杨砚希18岁前所有的音乐、器乐相关学习,都将由西安市青少年宫提供免费教学。
   如今,9岁的杨砚希已经是西安长庆泾渭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并已通过声乐专业八级的考试。谈起今后的打算,杨砚希说,他要学好本领,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表示:“这么多年,外婆因为我吃了很多苦。是她不抛弃、不放弃我,才有了今天的我。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外婆,带着她去周游世界。”
   “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这是外婆王亚莉送给杨砚希的一句话,她期望外孙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变得越来越强大。
   郭学用摘自《百姓生活》
其他文献
而我再望着这棵树时,从前的日子都远去,只有你依旧清晰如昨。只是你不再是我余光里整日在我身旁兜兜转转的少年,我们奔向了各自的幸福和遗憾中继续前行。  戴上耳机,听阿信唱起: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能倒退/退回你的我的/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   你的身影越过悠悠岁月,浮现在我的脑海。是的,我想起了你——我亲爱的同桌,好久不见。   我和你初遇,彼时高一。于你,我倒没有这帅小子好像在哪见过的宿命感
期刊
十二月,一枚沉重的果核  埋在雪中,池塘沉寂  河流冻干了眼泪  寒风把门框上的玉米吹冷  茫茫雪野,一縷寒光穿透故乡的心  我的母亲,蜷缩在灶门口  怀抱火般的希望,等待一个身影  她的儿子,今夜从雪中归来  十二月,是记忆里的那个小村  它的十二月抹上一层淡妆  飘飘洒洒地下着十二月雪  那样白白地下着。十二月雪  因为没有血迹才那样白  欢乐没有沾染上奢华与浮尘  才那样白,雪下得很深  像
期刊
父亲走后,母亲听力就差了  每次通電话  我声音大得就算打雷  她还是听不清楚  我知道她一直期望  听到父亲的声音  可天堂太远,信号太弱  母亲也是高龄,却仍在努力  以至于我耳朵也跟着紧张  既想听到父亲的声音  更害怕母亲无语
期刊
在旅行中看见飞鸟我总是容易眼眶湿润,因为离家的人只有一个母亲,也只有一个母亲可以让他去想。  我是爱我母亲的,多年以前的1988年我离家去远方求学,到今天的1994年,我期间见过母亲不超过5回,加起来只有几个月,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一直在新疆住着,已经在那里住习惯了,我在内地学习和工作,来到北京也没有成家,这是我母亲最为惦记的事。我记得有一次春节回家,发现她一下子变老了,似乎也胖一些了,只是白发
期刊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尤其是你孤身一人时。  女儿,你要坚强,聪明,把微笑常挂在脸上。   你要知道,美与你对自己的感觉有关,与你的颜值、外表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永遠不要因为其他人,去做你认为错误的事。始终对自己真实。向生活期待最好,你才会获得美好的生活。让错误和失败增长你的智慧。   相信神奇,在恬静的夜晚对着星空许下你的愿望。   爱、信任、富有同情心。   扮鬼脸,在水洼里玩一会儿
期刊
第一次喊爸爸时  心都化了  松开手迈出第一步  正踩在心弦的点上  振颤之音如此美妙  毫无顾忌地索吻  以及肆无忌惮的亲密  傻傻的笑  和珍珠般滚落的泪  让我抱的紧紧的词  只有一个:天使  见识你长大  参与你的矜持与羞涩  再把你的手  放入另一个男人的手中  我能给予的力量  越来越少  唯有慈祥,越来越多  尽管你渐走渐远  相互的牵挂  也只会愈来愈多  隔山隔水隔时空  隔不断
期刊
在亲情的世界里,较之温柔和爱唠叨的母爱,父爱是沉默的寂静的,甚至是责备和对你的不认同,但请不要怀疑这份爱的深沉。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么一个男人,严谨认真,不苟言笑,可能你与他话不投机,沟通也很少。   心上嘴上你时常和他斗,无数次想要脱离他的管教,想要和他抵抗一切。   这,就是中国父亲。   他们不陪伴、不沟通、不了解,终此一生,最后才发现如此深爱着对方,却空留遗憾。   父爱无言,
期刊
每一封信都是一份‘爱的契约’,每份契约上都写着:今生今世我们都要在一起!有你在,这个家才在!  书信为媒  1500封情书私定终身   1996年1月,19岁的张占伟应征入伍,成为广州军区某部的一名列兵。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张占伟因表现突出受到部队嘉奖,从义务兵转为了志愿兵,继续留在部队工作。   某一天,张占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女孩的征友信息,便按着上面的地址给女孩写了一封信。没过多
期刊
墨尔本每到冬天,火炉就要生起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每天,我都把柴火添到壁炉里,生火保持房屋暖和。   每一次我都希望昨天的柴火余烬能燃起今天的柴,可是它们早就熄了,只好重新点燃,你是知道的,点燃木柴可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其實,我们的动力也是如此。   也许昨天,也许上周,也许上个月,我们受到了鼓舞,产生了动力,但是我们不能希望这一动力在不添加任何燃料的基础上一直持续下去。  
期刊
就像小时候,你常常和我说过的那样:“没伞的孩子努力奔跑吧。”是的,我会一直一直地向着终点跑下去。你教会了我什么是成长。  亲爱的爸爸:   你好啊。   今天算得上是女儿18年以来第一次正式地给你写一封信。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想和你好好谈一谈,但碍于我沉重的学业负担,你忙碌的工作,我们一直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机会。   记忆中的你一直和别人的父亲不太一样。以前,常常听同学或是朋友们提起他们的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