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08-02
职业指导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历史较为悠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西方各国的国情及教育结构与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在内容和方法上也与我国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 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
1.1 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美国是职业指导的发祥地,开展职业指导的历史较为悠久,这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校里的职业指导主要是收集和整理各种职业信息,并组成正式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信息教育,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教师承担。二战以后的30年里是美国职业指导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校里的职业指导从狭隘的职业指导扩大到青少年发展的全面指导,咨询的范围更加广泛。
美国高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定位是:学校不负责就业,仅仅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学生的就业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但事实上,美国高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进而关系到学校的收费、公司捐款等收入。因此,美国正规大学都成立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职能机构—— 就业辅导中心(亦称就业发展中心、职业规划介绍中心等)。
就业辅导中心对从业人员要求非常严格,负责人需具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相关学科的博、硕士学位;学生职业顾问则多为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其他专职人员也均具有指导学、咨询学等学位,并且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
就业辅导中心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校推荐、提供丰富详细的就业信息、举办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等,指导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就业。在美国,人们重视能力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专业定向、职业定向进而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身的专业与职业领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毕业生撰写求职信、突显个人特长、掌握求职要领的技能。在美国高校,教师(教授)对毕业生撰写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这种形式毕业生就业率要比其他形式就业渠道成功率高。此外,就业辅导中心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为毕业生提供丰富详细的就业信息,设立就业图书馆,集中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使毕业生拥有充足的面试机会。[1~2]
1.2 德、法两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对职业指导普遍较为重视,体系也较为成熟。德、法两国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面与美国大体相同,也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指导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手段先进,指导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学历,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咨询师证书,因此,咨询本身值得信赖、效果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在德、法高校中,学校是把学生就业纳入到学生整个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设计中来进行引导和帮助的。他们注重对新生进行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通过对专业设置情况和就业前景的介绍,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综合情况选读专业、设计职业生涯等。学校充分发挥优势,收集、提供详细的就业信息,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实习位置上锻炼自身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很多实习位置最终就会变成学生的就业岗位。法国的大学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做的非常细致,不仅对每一个毕业生情况掌握得很详细,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也了解的很细致,真正使供需双方做到了“一对一”。
此外,德、法高校同样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培训,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确定其职业生涯规划。学校会在学生毕业前夕有针对性的开展互补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注重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还积极发挥校友資源的优势,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的现身说法,帮助毕业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3~4]
2 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回顾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黄炎培等老前辈们为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的主要观点有: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职业指导的作用在于使青年、学校、社会三方面联合起来;职业指导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办法,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经验,但不能照搬;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促使社会事业与个人才智都得到发展;职业指导乃长时期继续进行之事业,非短时期之商榷;职业指导非孤立事业,乃合作的事业;开展职业指导,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要有专门之研究与训练,不行敷衍塞责;职业指导要设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些论点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材料,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职业指导未能在全国普遍推行。
后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因而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86年国家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组织力量编写就业训练统编教材《就业指导》,对就业与人生的关系,就业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就业应具备的素质、职业分类、职业选择以及就业的实现、就业与成长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理论观点明确,切合我国实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新时期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发展的新观点。跨入9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发展速度加快,原国家教委组建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加明确地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采取“自主择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通过职业介绍机构等中介组织、开展职业指导、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服务。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在高等学校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由专职就业指导和德育工作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则始于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寄梅先生为了指导学生择业,发起了职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演讲职业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择业志愿,并预测就业趋势,为确定专业方向提供依据。大学的职业指导首先从深圳开始。深圳大学是一所不包分配的大学,1986年开始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辅导课、发行就业辅导报,利用电脑搜集、贮存职业信息,设置就业信息公布栏,组织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等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1987年北京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择业指导的调查研究,1988年开设职业指导讲座,重点是指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自觉地为走上职业岗位准备知识和能力。同时开展职业咨询,帮助大学生提高择业求职能力。之后,许多大专院校都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与学生分配相结合,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组织。1989年原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创办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报。1992年北京市成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指导协会,1992年原国家教委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工作,职业指导由研究转变为教育的日常工作,由自发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已被人们逐渐接受,其社会意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我国高校目前在职业指导上的普遍做法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心理咨询、素质测评、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进行就业动员、面试技巧指导、生产实践等。
职业指导在我国起步晚,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社会情况和条件,因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不完善也不全面,尤其是高校的职业指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就业才进行职业指导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国外高校职业指导的借鉴作用[5~7]
我国的职业指导从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最先实验和提倡职业指导,到今天已有近8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限制,职业指导未能广泛地开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受计划经济和“统包统配”劳动制度的影响,职业指导也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与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指导才逐渐为世人所关注。在发展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体系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成功经验:
(1)加强领导,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就业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越來越受到社会各有关部门的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在劳动力合理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项工作涉及到教育、计划、劳动人事部门及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因此要加强领导,使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规范化。
(2)建立素质优良的专(兼)职职业指导者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的保证。职业指导者是社会职业和求职者的桥梁、是求职者的良师益友。随着职业指导工作专门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职业指导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者队伍。
职业指导者要热爱职业指导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具有职业指导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要熟悉劳动就业的政策法规,了解职业特征及分类,掌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运用适当的咨询技巧,有效地为咨询者服务。
为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向国外学习专门化的经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还应该实行岗位证书制度,持证上岗以保证咨询服务的质量。
(3)学习运用职业指导心理测验的现代化手段,使职业指导更加科学化。国外职业指导心理测验手段日趋现代化,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职业心理测验常模,这对我国开展职业指导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心理测量系统,为我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4)建立良性运转的就业市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行业进行人才预测,根据就业环境开展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追踪档案,通过长期、系统性的分析研究,针对劳动力就业市场运转机制,从而加强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
(5)深入推进产、学、研就业模式。借鉴国外大学的优秀做法,打通校企、校际、学校与就业市场间的沟通壁垒,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创造供需双方直接沟通的机会。开设专门性的职业指导课程,形成贯穿始终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体系,从而也可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更引向深入。
(6)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不仅要注意形式,更要注重内容。要把国家的政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宣传、渗透到就业指导行为之中,倡导一种奉献精神,鼓励优秀学生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史志成.美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J].中国人才,1996(5):26.
[2] 郭启炜.美德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65-166.
[3] 郭石明.日德两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106-111.
[4] 杨波.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 赴德国、法国考察报告(三)[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4):91-93.
[5] 管红.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65-66.
[6] 于光平,赵永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面面观[J].山东劳动保障,2007(1):35-37.
[7] 刘晨,宫海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190-192.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08-02
职业指导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历史较为悠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西方各国的国情及教育结构与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在内容和方法上也与我国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 国外高校的职业指导
1.1 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美国是职业指导的发祥地,开展职业指导的历史较为悠久,这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校里的职业指导主要是收集和整理各种职业信息,并组成正式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信息教育,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教师承担。二战以后的30年里是美国职业指导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校里的职业指导从狭隘的职业指导扩大到青少年发展的全面指导,咨询的范围更加广泛。
美国高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定位是:学校不负责就业,仅仅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学生的就业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但事实上,美国高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进而关系到学校的收费、公司捐款等收入。因此,美国正规大学都成立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职能机构—— 就业辅导中心(亦称就业发展中心、职业规划介绍中心等)。
就业辅导中心对从业人员要求非常严格,负责人需具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相关学科的博、硕士学位;学生职业顾问则多为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其他专职人员也均具有指导学、咨询学等学位,并且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
就业辅导中心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校推荐、提供丰富详细的就业信息、举办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等,指导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就业。在美国,人们重视能力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专业定向、职业定向进而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身的专业与职业领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毕业生撰写求职信、突显个人特长、掌握求职要领的技能。在美国高校,教师(教授)对毕业生撰写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这种形式毕业生就业率要比其他形式就业渠道成功率高。此外,就业辅导中心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为毕业生提供丰富详细的就业信息,设立就业图书馆,集中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使毕业生拥有充足的面试机会。[1~2]
1.2 德、法两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对职业指导普遍较为重视,体系也较为成熟。德、法两国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面与美国大体相同,也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指导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手段先进,指导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学历,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咨询师证书,因此,咨询本身值得信赖、效果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在德、法高校中,学校是把学生就业纳入到学生整个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设计中来进行引导和帮助的。他们注重对新生进行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通过对专业设置情况和就业前景的介绍,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综合情况选读专业、设计职业生涯等。学校充分发挥优势,收集、提供详细的就业信息,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实习位置上锻炼自身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很多实习位置最终就会变成学生的就业岗位。法国的大学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做的非常细致,不仅对每一个毕业生情况掌握得很详细,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也了解的很细致,真正使供需双方做到了“一对一”。
此外,德、法高校同样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培训,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确定其职业生涯规划。学校会在学生毕业前夕有针对性的开展互补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注重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还积极发挥校友資源的优势,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的现身说法,帮助毕业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3~4]
2 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回顾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黄炎培等老前辈们为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的主要观点有: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职业指导的作用在于使青年、学校、社会三方面联合起来;职业指导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办法,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经验,但不能照搬;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促使社会事业与个人才智都得到发展;职业指导乃长时期继续进行之事业,非短时期之商榷;职业指导非孤立事业,乃合作的事业;开展职业指导,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要有专门之研究与训练,不行敷衍塞责;职业指导要设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这些论点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材料,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职业指导未能在全国普遍推行。
后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因而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86年国家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组织力量编写就业训练统编教材《就业指导》,对就业与人生的关系,就业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就业应具备的素质、职业分类、职业选择以及就业的实现、就业与成长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理论观点明确,切合我国实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新时期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发展的新观点。跨入9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发展速度加快,原国家教委组建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加明确地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采取“自主择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通过职业介绍机构等中介组织、开展职业指导、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服务。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在高等学校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由专职就业指导和德育工作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则始于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寄梅先生为了指导学生择业,发起了职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演讲职业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择业志愿,并预测就业趋势,为确定专业方向提供依据。大学的职业指导首先从深圳开始。深圳大学是一所不包分配的大学,1986年开始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辅导课、发行就业辅导报,利用电脑搜集、贮存职业信息,设置就业信息公布栏,组织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等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1987年北京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择业指导的调查研究,1988年开设职业指导讲座,重点是指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自觉地为走上职业岗位准备知识和能力。同时开展职业咨询,帮助大学生提高择业求职能力。之后,许多大专院校都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与学生分配相结合,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组织。1989年原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创办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报。1992年北京市成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指导协会,1992年原国家教委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工作,职业指导由研究转变为教育的日常工作,由自发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已被人们逐渐接受,其社会意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我国高校目前在职业指导上的普遍做法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心理咨询、素质测评、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进行就业动员、面试技巧指导、生产实践等。
职业指导在我国起步晚,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社会情况和条件,因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不完善也不全面,尤其是高校的职业指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就业才进行职业指导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国外高校职业指导的借鉴作用[5~7]
我国的职业指导从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最先实验和提倡职业指导,到今天已有近8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限制,职业指导未能广泛地开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受计划经济和“统包统配”劳动制度的影响,职业指导也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与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指导才逐渐为世人所关注。在发展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体系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成功经验:
(1)加强领导,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就业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越來越受到社会各有关部门的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在劳动力合理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项工作涉及到教育、计划、劳动人事部门及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因此要加强领导,使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规范化。
(2)建立素质优良的专(兼)职职业指导者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的保证。职业指导者是社会职业和求职者的桥梁、是求职者的良师益友。随着职业指导工作专门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职业指导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者队伍。
职业指导者要热爱职业指导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具有职业指导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要熟悉劳动就业的政策法规,了解职业特征及分类,掌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运用适当的咨询技巧,有效地为咨询者服务。
为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向国外学习专门化的经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还应该实行岗位证书制度,持证上岗以保证咨询服务的质量。
(3)学习运用职业指导心理测验的现代化手段,使职业指导更加科学化。国外职业指导心理测验手段日趋现代化,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职业心理测验常模,这对我国开展职业指导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心理测量系统,为我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4)建立良性运转的就业市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行业进行人才预测,根据就业环境开展就业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追踪档案,通过长期、系统性的分析研究,针对劳动力就业市场运转机制,从而加强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
(5)深入推进产、学、研就业模式。借鉴国外大学的优秀做法,打通校企、校际、学校与就业市场间的沟通壁垒,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创造供需双方直接沟通的机会。开设专门性的职业指导课程,形成贯穿始终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体系,从而也可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更引向深入。
(6)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不仅要注意形式,更要注重内容。要把国家的政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宣传、渗透到就业指导行为之中,倡导一种奉献精神,鼓励优秀学生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史志成.美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J].中国人才,1996(5):26.
[2] 郭启炜.美德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比较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65-166.
[3] 郭石明.日德两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106-111.
[4] 杨波.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 赴德国、法国考察报告(三)[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4):91-93.
[5] 管红.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65-66.
[6] 于光平,赵永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面面观[J].山东劳动保障,2007(1):35-37.
[7] 刘晨,宫海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