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犹白驹过隙,转眼已进入2017年。年前总有各种各样2017年日历、台历和挂历面市。说起日历,人们天天见,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但是,中国的日历比起外国人的日历,有更多的内涵,有更多的话题。
这种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历书,一年一本,每日一页。它在古代被称作“历日”、“历本”、“时历”,皇帝使用的历书叫“皇历”。清代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名叫“弘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名为“时宪书”。古代的皇历与今天的日历有所不同,大约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朝廷史官将一年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一月,页数和日数相等。每一页上写月份和日期,由太监每日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然后再送史官存档。史官便按照日历所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和国内各地所发生的大事,编写“国史”。往后,为了便于皇帝祭祀祖先,又在皇历上加上了天干、地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等内容,使皇历增加了实用性。朝廷许多官员觉得这样的日历不错,于是竞相仿效,编制供自家使用的日历。
古代历书除日历部分,还有家庭通用的尺牍、对联、请帖、谢帖、呈文、诉状、民间偏方、春牛图、九九消寒图等,有的还附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等等。所以,人们喻称这种实用的历书为“万事不求人”。1925年出版的“皇历”《国民快览》竟有300多页,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厚的皇历。内容有科学常识、天文历法、民风民俗、历史知识、公债条例、数理运算、邮费清单等等,简直是“家庭生活大全”类别书籍。
民间流传一段有关日历的小故事:从前,有个经营文具的老板,经常在老婆面前夸赞日杂店老板的妻子,说她勤俭,每天藏起一包火柴,几年来竟然积累了一大堆。遇到火柴奇缺,他们家就赚了一大笔。文具的老板娘每天也偷偷藏起一本日历,日积月累,竟然堆了大半间。快过年她高兴地告诉老公:“你看,我为你积累了一笔财富!”老公看罢,一气之下便昏了过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积累日历并非错误。沈阳收藏家詹洪阁历时10多年,走遍全国各地,苦心收集到明代、清代、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版本、各地区所出版的中华历书500多种,对于研究中华历书文化、见证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书,10年前在古旧书摊上十多块钱就能淘到,现在品相好的已开价几百元。新中国开国历书网上售价则高达数千元。在2011年的嘉德四季第23期拍卖会上,《大清光绪二十二年时宪书》拍出67.2万元的高价,吸引了众藏家对历书收藏的关注。
历代谜家、谜人“爱历及谜”,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日历谜。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曾创作过一道日历谜:“摸摸无节,看看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这道谜语含蓄形象,谜味甚浓。清代小说家尹湛纳希所著《一层楼》中有一道日历谜语:“眼看季节全,手摸无扳援。两端寒彻骨,中间热炎然。”在福州民间,也有一道与此异曲同工的谜语:“头尾冰冻冻,中间曝曝热。表面干酥酥,里边多是汁。”头尾隐指年头年尾气候很冷(冰冻冻);中间六、七、八月三伏天连着秋老虎,正是“曝曝热”;而日历表面“干酥酥(干燥)”,其实都是“汁”(福州方言“汁”与“节”谐音)。日历谜语大多形象生动,风趣中包含着广泛的知识,谜目也丰富多彩,有日期、节气、纪念日、传统节日、天干地支等等。时下,独运匠心制作的日历谜经常出现在迎新年的灯谜会上。如:“明史”(日用品二)谜底:日历、月历;“公开谈廉洁”(节气名二)谜底:白露、清明。千变万化的日历谜令人开心,催人奋进,可谓寓教于乐!
每逢快过年,笔者就会想起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农家有一张《春牛图》(印有全年阳历和农历)就算不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外亲友邮寄挂历回国,我们家每年都能够收到寄自异国他邦的精美条幅挂历,虽然只是几张纸,但别说有多风光了,许多乡亲们带着羡慕的眼光到我们家看新奇。辞旧迎新拿下来的旧挂历和日历,也早早有人预订着要“赏鲜”,也有的索要给家庭中的小秀才包书皮,家中的小妹也常常为争一张明星照的挂历打架。往事并不如烟,那年头就是这样,说怪也不怪。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当新日历挂上墙,新日子开始了,人们心中总会升起许多新希望。日历随着流逝的时光一页页地撕去,犹如一棵树上的老叶一片片脱落,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有一首诗写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在新的一年,记得珍惜今日,拼搏今日,成事兴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日!
这种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历书,一年一本,每日一页。它在古代被称作“历日”、“历本”、“时历”,皇帝使用的历书叫“皇历”。清代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名叫“弘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名为“时宪书”。古代的皇历与今天的日历有所不同,大约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朝廷史官将一年的日历分为12册,每册一月,页数和日数相等。每一页上写月份和日期,由太监每日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然后再送史官存档。史官便按照日历所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和国内各地所发生的大事,编写“国史”。往后,为了便于皇帝祭祀祖先,又在皇历上加上了天干、地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等内容,使皇历增加了实用性。朝廷许多官员觉得这样的日历不错,于是竞相仿效,编制供自家使用的日历。
古代历书除日历部分,还有家庭通用的尺牍、对联、请帖、谢帖、呈文、诉状、民间偏方、春牛图、九九消寒图等,有的还附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等等。所以,人们喻称这种实用的历书为“万事不求人”。1925年出版的“皇历”《国民快览》竟有300多页,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厚的皇历。内容有科学常识、天文历法、民风民俗、历史知识、公债条例、数理运算、邮费清单等等,简直是“家庭生活大全”类别书籍。
民间流传一段有关日历的小故事:从前,有个经营文具的老板,经常在老婆面前夸赞日杂店老板的妻子,说她勤俭,每天藏起一包火柴,几年来竟然积累了一大堆。遇到火柴奇缺,他们家就赚了一大笔。文具的老板娘每天也偷偷藏起一本日历,日积月累,竟然堆了大半间。快过年她高兴地告诉老公:“你看,我为你积累了一笔财富!”老公看罢,一气之下便昏了过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积累日历并非错误。沈阳收藏家詹洪阁历时10多年,走遍全国各地,苦心收集到明代、清代、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版本、各地区所出版的中华历书500多种,对于研究中华历书文化、见证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书,10年前在古旧书摊上十多块钱就能淘到,现在品相好的已开价几百元。新中国开国历书网上售价则高达数千元。在2011年的嘉德四季第23期拍卖会上,《大清光绪二十二年时宪书》拍出67.2万元的高价,吸引了众藏家对历书收藏的关注。
历代谜家、谜人“爱历及谜”,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日历谜。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曾创作过一道日历谜:“摸摸无节,看看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这道谜语含蓄形象,谜味甚浓。清代小说家尹湛纳希所著《一层楼》中有一道日历谜语:“眼看季节全,手摸无扳援。两端寒彻骨,中间热炎然。”在福州民间,也有一道与此异曲同工的谜语:“头尾冰冻冻,中间曝曝热。表面干酥酥,里边多是汁。”头尾隐指年头年尾气候很冷(冰冻冻);中间六、七、八月三伏天连着秋老虎,正是“曝曝热”;而日历表面“干酥酥(干燥)”,其实都是“汁”(福州方言“汁”与“节”谐音)。日历谜语大多形象生动,风趣中包含着广泛的知识,谜目也丰富多彩,有日期、节气、纪念日、传统节日、天干地支等等。时下,独运匠心制作的日历谜经常出现在迎新年的灯谜会上。如:“明史”(日用品二)谜底:日历、月历;“公开谈廉洁”(节气名二)谜底:白露、清明。千变万化的日历谜令人开心,催人奋进,可谓寓教于乐!
每逢快过年,笔者就会想起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农家有一张《春牛图》(印有全年阳历和农历)就算不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外亲友邮寄挂历回国,我们家每年都能够收到寄自异国他邦的精美条幅挂历,虽然只是几张纸,但别说有多风光了,许多乡亲们带着羡慕的眼光到我们家看新奇。辞旧迎新拿下来的旧挂历和日历,也早早有人预订着要“赏鲜”,也有的索要给家庭中的小秀才包书皮,家中的小妹也常常为争一张明星照的挂历打架。往事并不如烟,那年头就是这样,说怪也不怪。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当新日历挂上墙,新日子开始了,人们心中总会升起许多新希望。日历随着流逝的时光一页页地撕去,犹如一棵树上的老叶一片片脱落,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有一首诗写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在新的一年,记得珍惜今日,拼搏今日,成事兴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