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接过黄药的名片,是几周前的一次朋友聚餐上。他的名片很特别,像一本缩微的书籍,可以“翻阅”。对于名片上的“药艺术馆”,我起初的理解是他是个卖药的,估计是中医出身。后来通过交流才知道他卖的是艺术之药。
他叫黄药,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获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艺术硕士,1993年定居美国成为职业艺术家。近年来他一直活跃于南京先锋艺术的前沿,策划组织了多场大型行为艺术,如“失重”、“流动药房”、“抗生素”、“8+8同床异梦”、“清明”……作为药艺术馆的掌门人,这些行为艺术活动就是他给这个世界开出的处方单。
在许多人的眼里,搞行为艺术的总是神经兮兮的,基本上可以鉴定为疯子。眼前的黄药没有疯子的任何迹象。
也许是平常生活造就的慵懒吧,除了自己策展一些艺术活动外,平时的黄药上午睡觉做梦,下午半梦半醒,晚上正式清醒,许多灵感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和朋友的聊天中获得的。偶尔骑骑车、爬爬山,这是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刻,到馆外去散步,然后带着一身尘埃回馆内,任精神自由逍遥。
八十年代时,一帮愤青以摇滚的姿态开始呐喊这个世界怎么了的时候,黄药和他的朋友们以艺术展示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理想,那是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单纯,干净,无拘却有束。
早在1986年,黄药就和一群南京的艺术青年们搞起了“晒太阳”的艺术展示活动,从那时候起,他们就自觉地享受自娱自乐不受干扰的自助式艺术展示活动。
“晒太阳”艺术活动是中国当代第一个大型户外艺术派对。20多年后的今天,在艺术因为资本与市场而“疯狂”时,对它的追溯与梳理,发掘其内涵与启示,正当其时。于是,《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中国南京》在黄药和他另一个朋友的努力下,于2010年正式出版了。这是一群奉献社会的艺术家们共同走过的路,是历史的见证。
作为旅美画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他自己对东西方的艺术发展的看法。在关于“东西方艺术交错”的问题上,黄药讲了几个实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有人在先前从来没有画过画,却在一次意外事故后突然成了天才画家。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宇宙被打开了吧。任何天才的最终丧失是源自于思想的束缚。有时,当我们面对一个疯子随手涂鸦出来的东西时,不得不惊叹于他们有常人无法超越的高度,简直就是天才。这就是为什么成人画不出儿童画的原因。我们自小就接受着模具式的教育,艺术的表达靠的是个性的张扬,而不是墙上学生的作品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师出同门”的悲哀。
黄药推崇的“东西方艺术交错”,准确地说是为了体现当下一种新的艺术观念。这种艺术交错将更直接地给中国艺术界在制度上带来一种创新的设计,呈现新的思维和启示。
1987年黄药远赴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视觉艺术系求学。一天,导师带他去参观自己学生的作品,回来后问黄药有什么印象。黄药说每个人的作品风格都不同。导师说这就对了。那一刻,黄药突然悟出了什么,激动地在自己的画室里画了个通宵。这是他永远记住的一天。在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停笔地挥毫作画,激情澎湃。他说,感觉被压抑了多年的激情彻底爆发,他的灵感终于宣泄成了现实。
国外这段艺术硕士的求学生涯对他来讲影响巨大,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生活的影响,促使他要把鼓励个性张扬的理念带回国。
许多人对行为艺术存在偏见,认为是一场作秀的行为。有人问黄药,你搞那些活动赚钱吗?这是很多人心头的一个谜团。从先后20年的“晒太阳”,到近些年的行为艺术活动,都是黄药和他的朋友们自发搞起来的,没有一分钱的收益,都是赔本,倒贴钱的。唯一的动力来自于艺术家们内心的焦虑而焕发出来的使命感。
如果说,摇滚青年以咆哮的嗓音向世界表明态度,演员以出色的表演向世人传达生活的真谛,行为艺术家们则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宣泄内心的理想主义,表达对万物生灵的立场。
“药艺术馆”的诞生,源自“使命”这个词。 “药艺术馆”藏身于南京定淮门大街“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内,一栋建在小山顶上的欧式别墅,不仔细找,根本就不知道在这闹市区还有这么一块安静的艺术创作场所。软件园是技术创新、企业孵化、企业家培育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园区。黄药的“药艺术馆”是孵化精神药物的,以艺术家的气质和担当为处方,以行为艺术展示社会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种种问题。
如今,药艺术馆成为南京先锋艺术家们常聚的活动场所,很多行为艺术的展示就在药艺术馆进行。这里不收任何人门票,人们可以观看思考,可以自己亲身参与,可以在里面吃烧烤喝啤酒畅谈海阔天空,气氛融洽友好。很多生活在南京的老外们也终于找到了自由互动的天空,成了药艺术馆的常客。他们经常给黄药打电话,嗨,黄先生,最近有什么活动?
2011年3月,美国探索与发现(Discovery)栏目组一行来到南京,他们通过中国文化部打算找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制作一些关于当地文化类的节目。南京是五个城市之一,那几天,以探索南京的文化亮点的老外们被政府宣传部门的领导带到许多最具南京文化的场所去采风拍摄。几天下来,节目编导尼克一直打不起精神,后来他通过美国的一本杂志了解到南京有个药艺术馆,于是他打电话给黄药,要求见面。那几天,这位Discovery编导兴奋了!黄药在短短的几天内,在药艺术馆策划组织了一场“清明”的行为艺术,无论是作品的内涵,还是场面的火爆,都让尼克大呼过瘾,自己也亲身参与了进来。他说,这是他在南京发现的最大亮点。
黄药和他的药艺术馆尽管一直“隐藏”在这个城市的深处,但我觉得凡是对这个世界有所仁慈的艺术家,他们的行动必将电闪雷鸣,轰轰烈烈。
那天,我和同事小青走出药艺术馆时,下意识地回望了那扇小小的院门,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门内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黄昏的街头,依然车水马龙,天空中零零星星地落下了雨滴。空气中飘忽着浮躁的气息,让人不安。
我看见那片乌云笼罩的地方,我知道,暴雨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