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绿色建筑”逐渐引起各个领域的关注,成为“潮流所趋”。设计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节能计算书”和评“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来控制工程的“绿色化”。此外,还有些国外的认证体系如美国的“LEED” 认证、英国的“ BREEAM”认证。文中简单介绍笔者所做项目中绿色认证、节能计算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及建筑师绿色环保意识。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认证体系;节能计算;绿色意识;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02-01
现如今,“绿色建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指的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所谓“节能”,顾名思义就是节约能源。在如今,几乎每种建筑都离不开“耗能”,一个公共建筑每年在采暖、空调、通风中的耗能一般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因为国人的“节俭”意识,中国居住建筑相对耗能低,但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空调能耗也越来越高。还有各类工业建筑的使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问题是个核心,如何“节能”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成为每个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工作实践工程中接触的所有项目都执行了“节能”,就其中两个项目来谈谈绿色节能在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具体运用。
1.方案阶段
“节能计算书”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每个项目都会涉及这方面运用的计算。节能计算涵盖建筑外围护的热工计算、窗墙比的比值控制,体型系数的控制等。建筑师从方案构思阶段把节能和绿色环保综合考虑进去,最后实施的建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如造型上考虑窗墙比、体型系数的控制。“绿色认证”的要求也在这一阶段考虑进去,如有些建筑要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大量的屋顶绿化,形体上就要考虑不能设置太陡的坡屋面,否则太阳能板架空在上面十分突兀,尽量多做平屋面,升高女儿墙从侧面遮挡住这些太阳能集热板,保证建筑物美观。在“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三期新建项目”中,建筑升高了女儿墙就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此外设置各个不同高度的屋顶绿化、下沉式庭院绿化,来改善建筑的小气候,实现绿色设计。
近年各地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师根据建筑的绿色定位给予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笔者今年参与的上海虹桥开发区的一个新项目中,项目定位绿色三星。土建上的措施有: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等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有害物质等危险源。所在基地周边无居住文教卫生等有日照要求的敏感建筑,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立面及夜景照明不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光污染。控制可见光反射率。夜景景观照明超出被照区域内的溢散光不超过15%,照明光线严格控制在被照区域内,限制灯具产生的干扰光。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建筑设有大量屋顶绿化,美化办公与城市环境。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绿化选择适宜上海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且包含乔、灌、草等多种类型植物。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5m/s,不应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建筑体型控制合理,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5m/s。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相关规定。地下空间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远大于15%。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应不小于40%。在室外广场等硬质铺地采用了透水砖、植草砖、偷税混凝土等透水地面,环保节能。节能与能源利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求。合理选用保温及玻璃等,保证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满足要求。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南向不大于0.7,其他朝向,不应大于0.5。控制窗墙比满足要求。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规定的6级;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规定的3级。建筑围护结构透明部分合理采用外遮阳设施,减少建筑能耗。严格控制材料,保证材料中有害物质和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要求。项目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应大于70%。建筑砂浆全部使用预拌砂浆。项目维护结构材料采用铝合金、玻璃、钢结构等再生材料,比例不小于10%。项目办公空间采用大空间开敞式办公设计,比例不小于30%。建筑通过内院、控制进深等方式促进自然通风。项目无障碍设计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设计。项目下沉庭院与地下一层结合设置,满足地下室的采光与通风要求。
2.扩初(上海地区为“总体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是主要的控制手段。“绿色认证”各个要求具体落实到图纸中了,设置绿化的屋顶,建筑考虑种植哪方面的植物并依此确定覆土的厚度以及梁柱的受荷重量,在经济性和美观性中达到平衡、实现最优。设置太阳能板的上人屋面,预留架空的梁或基础用于后期铺设太阳能板。建筑设计中考虑废水、废气、垃圾集中回收、抗震减噪措施、电磁波污染防治、光污染防治等。例如在“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三期新建项目”中,具体措施有:排水雨污分流、隔油池处理、给水管的水流速度控制(防噪音)、合理的排风系统、垃圾房的设置(考虑在下风向)、高压配电用房四周墙体外衬1010钢板穿洞网片,以防强磁泄露对四周环境影响。玻璃幕墙选用的中空双银LOW-E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不超过15%,有效降低了幕墙玻璃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建筑沿道路外围种植大型树种,有效减少对道路及低矮建筑的影响。
3.施工图及后期配合阶段
施工图阶段,主要保证扩初设计的手段的运用。这一阶段最重要是在“后期服务”这方面。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建筑师有责任保证该建筑的“按图施工”,使绿色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按质按量建造”。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往往建筑师有时很难控制,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最后很多工程由方案中的“高富帅”成为现实中的“矮搓丑”。建筑师在这一环节中,本着职业操守和建筑师的责任感,努力使自己的设计构想完美实现。
此外,现场配合也很重要。例如某次太阳能深化厂家提出“施工现场屋顶上梁高低错落,太阳能板不好设置”,去现场看,梁基本平整,个别施工误差引起的不平处由厂家做支架可以解决。至此,某些“问题”就变得不是问题。
笔者去年参与的经纬汇商业广场项目现在在评LEED认证,可持续发展场地中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控、新风流量监控、办公、酒店评分表。LEED认证中,其中办公楼场地的选择、开发密度与社区连接、废置用地恢复发展、新型交通、场地开发、暴雨水管理、减少热岛效应、灯光污染减少、租户设计和施工指导、节水型绿化、创新的废水处理、减少用水;能源与大气环境中的优化能耗性能、现场可再生能源、高级调试、高级制冷剂管理、测量和审计、绿色电能;材料与资源包括建筑再利用、施工废弃物管理、可回收成分材料、本地材料、认证木材;室内环境质量包含最低的室内空气质量性能、环境吸烟控制、新风量监控、施工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计划、低挥发性材料、室内化学制品和污染源控制、系统可控制性、热环境舒适、日光和视野;设计创新包括绿色教育、100%地下停车、双倍的公共交通、30%本地材料,这些都是项目得分点。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个口号或是一份计算书一份报告,而应该是深入每个建筑师心中的意识和责任感。“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是一件关系到子孙未来的大事,对整个社会、国家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认证体系;节能计算;绿色意识;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02-01
现如今,“绿色建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指的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所谓“节能”,顾名思义就是节约能源。在如今,几乎每种建筑都离不开“耗能”,一个公共建筑每年在采暖、空调、通风中的耗能一般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因为国人的“节俭”意识,中国居住建筑相对耗能低,但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空调能耗也越来越高。还有各类工业建筑的使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问题是个核心,如何“节能”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成为每个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工作实践工程中接触的所有项目都执行了“节能”,就其中两个项目来谈谈绿色节能在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具体运用。
1.方案阶段
“节能计算书”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每个项目都会涉及这方面运用的计算。节能计算涵盖建筑外围护的热工计算、窗墙比的比值控制,体型系数的控制等。建筑师从方案构思阶段把节能和绿色环保综合考虑进去,最后实施的建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如造型上考虑窗墙比、体型系数的控制。“绿色认证”的要求也在这一阶段考虑进去,如有些建筑要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大量的屋顶绿化,形体上就要考虑不能设置太陡的坡屋面,否则太阳能板架空在上面十分突兀,尽量多做平屋面,升高女儿墙从侧面遮挡住这些太阳能集热板,保证建筑物美观。在“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三期新建项目”中,建筑升高了女儿墙就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此外设置各个不同高度的屋顶绿化、下沉式庭院绿化,来改善建筑的小气候,实现绿色设计。
近年各地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师根据建筑的绿色定位给予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笔者今年参与的上海虹桥开发区的一个新项目中,项目定位绿色三星。土建上的措施有: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等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有害物质等危险源。所在基地周边无居住文教卫生等有日照要求的敏感建筑,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立面及夜景照明不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光污染。控制可见光反射率。夜景景观照明超出被照区域内的溢散光不超过15%,照明光线严格控制在被照区域内,限制灯具产生的干扰光。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建筑设有大量屋顶绿化,美化办公与城市环境。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绿化选择适宜上海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且包含乔、灌、草等多种类型植物。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5m/s,不应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建筑体型控制合理,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5m/s。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相关规定。地下空间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远大于15%。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应不小于40%。在室外广场等硬质铺地采用了透水砖、植草砖、偷税混凝土等透水地面,环保节能。节能与能源利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求。合理选用保温及玻璃等,保证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满足要求。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南向不大于0.7,其他朝向,不应大于0.5。控制窗墙比满足要求。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规定的6级;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规定的3级。建筑围护结构透明部分合理采用外遮阳设施,减少建筑能耗。严格控制材料,保证材料中有害物质和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要求。项目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应大于70%。建筑砂浆全部使用预拌砂浆。项目维护结构材料采用铝合金、玻璃、钢结构等再生材料,比例不小于10%。项目办公空间采用大空间开敞式办公设计,比例不小于30%。建筑通过内院、控制进深等方式促进自然通风。项目无障碍设计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设计。项目下沉庭院与地下一层结合设置,满足地下室的采光与通风要求。
2.扩初(上海地区为“总体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是主要的控制手段。“绿色认证”各个要求具体落实到图纸中了,设置绿化的屋顶,建筑考虑种植哪方面的植物并依此确定覆土的厚度以及梁柱的受荷重量,在经济性和美观性中达到平衡、实现最优。设置太阳能板的上人屋面,预留架空的梁或基础用于后期铺设太阳能板。建筑设计中考虑废水、废气、垃圾集中回收、抗震减噪措施、电磁波污染防治、光污染防治等。例如在“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三期新建项目”中,具体措施有:排水雨污分流、隔油池处理、给水管的水流速度控制(防噪音)、合理的排风系统、垃圾房的设置(考虑在下风向)、高压配电用房四周墙体外衬1010钢板穿洞网片,以防强磁泄露对四周环境影响。玻璃幕墙选用的中空双银LOW-E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不超过15%,有效降低了幕墙玻璃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建筑沿道路外围种植大型树种,有效减少对道路及低矮建筑的影响。
3.施工图及后期配合阶段
施工图阶段,主要保证扩初设计的手段的运用。这一阶段最重要是在“后期服务”这方面。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建筑师有责任保证该建筑的“按图施工”,使绿色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按质按量建造”。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往往建筑师有时很难控制,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最后很多工程由方案中的“高富帅”成为现实中的“矮搓丑”。建筑师在这一环节中,本着职业操守和建筑师的责任感,努力使自己的设计构想完美实现。
此外,现场配合也很重要。例如某次太阳能深化厂家提出“施工现场屋顶上梁高低错落,太阳能板不好设置”,去现场看,梁基本平整,个别施工误差引起的不平处由厂家做支架可以解决。至此,某些“问题”就变得不是问题。
笔者去年参与的经纬汇商业广场项目现在在评LEED认证,可持续发展场地中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控、新风流量监控、办公、酒店评分表。LEED认证中,其中办公楼场地的选择、开发密度与社区连接、废置用地恢复发展、新型交通、场地开发、暴雨水管理、减少热岛效应、灯光污染减少、租户设计和施工指导、节水型绿化、创新的废水处理、减少用水;能源与大气环境中的优化能耗性能、现场可再生能源、高级调试、高级制冷剂管理、测量和审计、绿色电能;材料与资源包括建筑再利用、施工废弃物管理、可回收成分材料、本地材料、认证木材;室内环境质量包含最低的室内空气质量性能、环境吸烟控制、新风量监控、施工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计划、低挥发性材料、室内化学制品和污染源控制、系统可控制性、热环境舒适、日光和视野;设计创新包括绿色教育、100%地下停车、双倍的公共交通、30%本地材料,这些都是项目得分点。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个口号或是一份计算书一份报告,而应该是深入每个建筑师心中的意识和责任感。“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是一件关系到子孙未来的大事,对整个社会、国家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