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中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文章在字、词、句、段、篇、章乃至标点上更趋完善。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阅读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这一点上,孩子们的表现尤其突出。其实一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老师要做到两个善于:一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点;二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力求把教材变得鲜活生动,让学生兴致盎然;兴趣点出现后,迅速抓住兴趣点教授知识点,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课堂氛围其乐融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奇石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出示奇石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被惟妙惟肖的石头所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比起照本宣科更能诱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紧抓语文要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要求学生: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雪晴》诗:“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古人不叫上学,叫“读”书,可见语文教学“读”的重要。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能够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品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甚至熟能成诵,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孩子们可能一时无法体味语境的美妙,语言的精妙,思想的深邃,但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的,读多自然融会贯通,用时下笔如有神。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孩子们感到读书最苦的一点,古人形容为“寒窗”,这不仅是智力的展现,更是毅力的体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读书会、背诵会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能提升其自信心。在朗诵过程中,积词累句,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其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放飞课堂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恩格斯说:“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孩子们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天真无邪,思想活跃,有时近乎滑稽,这正是他们最可爱的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大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老师要掌握全局,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知识储备等发言,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思考、学习。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问:“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奇石真奇怪,很想去黄山去看看。可有的学生却回答的不同,说:黄山不仅有奇石好玩,还有松树和云彩好看。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围绕黄山展开了探索之旅,农村的孩子大都没去过黄山(可能在电视中看到过),他们就根据学校后面的山进行猜想。最后,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祖国锦绣山河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
四、调动多种器官,让学生在全面中学习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能只是教师,这也是新课标改革重点推介的部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学生只能读死书、死读书。语文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更要突出强调引导思路,诱导方法,激发潜能,鼓励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
小学教育不仅是项基础教育,也是项系统工程。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先让学生提出什么样的石头是奇石。课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奇形怪状的砖瓦石块,让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五、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从中感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作文总是不知如何下笔。我们在加强阅读训练的基础上从教材中找出几篇课文仔细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训练,从中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效果不错。如在讲完《三昧书屋》一文时,我让学生仿写一篇《我的卧室》、《我们的阅览室》、《我们的教室》等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所;讲完《爸爸和书》一文时,我让学生仿写一篇《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朋友》等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的人物。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那么作文教学则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在仿写的基础上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作文认真评讲,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哪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
总之,要创新教育思维,从小就培养学生爱学语文的兴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语文教学神采飞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阅读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这一点上,孩子们的表现尤其突出。其实一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老师要做到两个善于:一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点;二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力求把教材变得鲜活生动,让学生兴致盎然;兴趣点出现后,迅速抓住兴趣点教授知识点,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课堂氛围其乐融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奇石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出示奇石的图片,学生立刻就被惟妙惟肖的石头所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比起照本宣科更能诱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紧抓语文要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要求学生: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雪晴》诗:“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古人不叫上学,叫“读”书,可见语文教学“读”的重要。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能够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品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甚至熟能成诵,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孩子们可能一时无法体味语境的美妙,语言的精妙,思想的深邃,但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的,读多自然融会贯通,用时下笔如有神。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孩子们感到读书最苦的一点,古人形容为“寒窗”,这不仅是智力的展现,更是毅力的体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读书会、背诵会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能提升其自信心。在朗诵过程中,积词累句,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其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放飞课堂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恩格斯说:“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孩子们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天真无邪,思想活跃,有时近乎滑稽,这正是他们最可爱的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大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老师要掌握全局,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知识储备等发言,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思考、学习。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问:“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奇石真奇怪,很想去黄山去看看。可有的学生却回答的不同,说:黄山不仅有奇石好玩,还有松树和云彩好看。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围绕黄山展开了探索之旅,农村的孩子大都没去过黄山(可能在电视中看到过),他们就根据学校后面的山进行猜想。最后,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祖国锦绣山河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
四、调动多种器官,让学生在全面中学习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能只是教师,这也是新课标改革重点推介的部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学生只能读死书、死读书。语文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更要突出强调引导思路,诱导方法,激发潜能,鼓励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
小学教育不仅是项基础教育,也是项系统工程。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先让学生提出什么样的石头是奇石。课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奇形怪状的砖瓦石块,让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五、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从中感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作文总是不知如何下笔。我们在加强阅读训练的基础上从教材中找出几篇课文仔细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训练,从中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效果不错。如在讲完《三昧书屋》一文时,我让学生仿写一篇《我的卧室》、《我们的阅览室》、《我们的教室》等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所;讲完《爸爸和书》一文时,我让学生仿写一篇《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朋友》等这些学生十分熟悉的人物。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那么作文教学则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在仿写的基础上挑选写得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作文认真评讲,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哪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
总之,要创新教育思维,从小就培养学生爱学语文的兴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语文教学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