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个明星浙商陨落了。8月12日,浙江一新制药股份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在全体员工大会之前自缢身亡。这是一个月内自杀的第二名浙江企业家。7月19日,浙江云光泵阀制造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
关于浙江企业家潜逃的新闻也比比皆是。7月初,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突然失踪,据称他欠地下钱庄的资金可能高达20亿元。
谁逼死了浙商,谁逼走了浙商?郑亚津自杀的原因,据称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公司经营困难;朱吉光则死于“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而浙商整体的困境则如另一位企业家说:不借高利贷马上死,借了高利贷慢慢死,横竖都是活不下去。
浙江私营企业历来是中国民营经济最顽强的一支队伍。每一次调控来临,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但进入今年4月之后,浙江板块出现了可怕的产业惊恐:中小企业倒闭屡见不鲜,民间借贷成本持续上扬,一些还不出债务的工厂主潜逃,到6月份,连一些大型民营制造工厂也喘不过气来。根据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显示,今年1~5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
在浙江的发展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回落现象是从未有过的。高速运转了25年的浙江经济,为何突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浙江省统计局网站最近发布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详述了浙江经济的几大问题。
一是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弱。投资方面,虽然今年以来投资名义增幅稳步回升,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还在10%以内,已连续三年半低于同期GDP增幅。消费层面,消费需求相对平稳,但实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同样在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加工贸易政策变化,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使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幅(26.1%)扣除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影响,仅为14.7%。出口需求增幅回落已对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2.4%,增幅同比回落11.5 %。二是市场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虽然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但农资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走高,成品油和电价上调对CPI的拉动作用将在下半年显现,价格上行压力依然较大。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增利。上半年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征地和项目落地难依然存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还比较突出。
浙商的困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民营企业步入了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新《劳动合同法》导致人工成本显著上升,能源、电力与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了盈利空间,最令民营企业家们辗转反侧的,是借贷成本越来越高。银行信贷的大门几乎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闭了,由于更多民营企业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利率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不堪重负。有数据显示,山西民间借贷年利率最少竟达24%。
在某种意义上,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它们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
资金链断裂成为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梦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几十年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存在一个致命的死角——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还是银行体系改革,大多是为国有大型企业的融资服务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实际上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口号,月月提年年提,但是很难落到实处。
美国财长鲍尔森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曾说:“中国经济的50%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可是他们得到的银行贷款才不到5%,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则流进了国企,而在美国,这种状况正好是倒过来的。”
央行日前建议,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这可能是在灰色地带潜伏了二十年的浙江地下钱庄群体有可能冒出地面的一条缝隙。不过,人们担忧的是,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它也可能是暂时的,或者是一次更强势的收编?
关于浙江企业家潜逃的新闻也比比皆是。7月初,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突然失踪,据称他欠地下钱庄的资金可能高达20亿元。
谁逼死了浙商,谁逼走了浙商?郑亚津自杀的原因,据称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公司经营困难;朱吉光则死于“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而浙商整体的困境则如另一位企业家说:不借高利贷马上死,借了高利贷慢慢死,横竖都是活不下去。
浙江私营企业历来是中国民营经济最顽强的一支队伍。每一次调控来临,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但进入今年4月之后,浙江板块出现了可怕的产业惊恐:中小企业倒闭屡见不鲜,民间借贷成本持续上扬,一些还不出债务的工厂主潜逃,到6月份,连一些大型民营制造工厂也喘不过气来。根据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显示,今年1~5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
在浙江的发展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回落现象是从未有过的。高速运转了25年的浙江经济,为何突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浙江省统计局网站最近发布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详述了浙江经济的几大问题。
一是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所减弱。投资方面,虽然今年以来投资名义增幅稳步回升,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还在10%以内,已连续三年半低于同期GDP增幅。消费层面,消费需求相对平稳,但实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同样在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加工贸易政策变化,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使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幅(26.1%)扣除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影响,仅为14.7%。出口需求增幅回落已对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2.4%,增幅同比回落11.5 %。二是市场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虽然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但农资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走高,成品油和电价上调对CPI的拉动作用将在下半年显现,价格上行压力依然较大。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增利。上半年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征地和项目落地难依然存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还比较突出。
浙商的困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民营企业步入了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新《劳动合同法》导致人工成本显著上升,能源、电力与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了盈利空间,最令民营企业家们辗转反侧的,是借贷成本越来越高。银行信贷的大门几乎向大部分民营企业关闭了,由于更多民营企业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利率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不堪重负。有数据显示,山西民间借贷年利率最少竟达24%。
在某种意义上,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它们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
资金链断裂成为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梦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几十年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存在一个致命的死角——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还是银行体系改革,大多是为国有大型企业的融资服务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实际上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口号,月月提年年提,但是很难落到实处。
美国财长鲍尔森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曾说:“中国经济的50%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可是他们得到的银行贷款才不到5%,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则流进了国企,而在美国,这种状况正好是倒过来的。”
央行日前建议,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这可能是在灰色地带潜伏了二十年的浙江地下钱庄群体有可能冒出地面的一条缝隙。不过,人们担忧的是,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它也可能是暂时的,或者是一次更强势的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