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某地各级人民政府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缓解财政收入的不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大了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保障项目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虽然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累计了数量众多的政府债务,包括显现债务和隐性债务。本文通过对某地在2017年至2020年的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的风险进行识别,明确隐性债务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化解与治理策略。
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这也表明了政府隐性债务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金融的稳定性。就其本质而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隐蔽性以及传染性方面相对较强,不同于显性债务,其形成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且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管相对较为有限,对其进行治理有着更高的难度。
一、隐性债务现状分析
(一)隐性债务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地方政府们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偿还所引发的债务。根据某地政府经济年鉴相关内容能够得知,在2018年某农林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实现生态绿化的建设以及水库工程的调蓄,向当地银行机构进行了贷款申请,签署了相应的合同,承诺通过财政拨付的方式来完成资金的偿还,这也让所承诺的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预算之中。由于某地州政府同意了这一申请,这也催生了当地隐性债务的出现。第二种是政府和社会资本PPP项目所产生的隐性债务。某地政府下属部门违反相关规定和项目公司完成了PPP协议的签订以及特许经营权的下放,并对项目公司进行了保底收益方面的承诺,这也让某地政府在隐性债务方面有所提升。第三种是其余不是很常见的隐性债务类型,例如某地某下辖县管委会通过回购的方式提高了政府隐性债务、某企业违反规定将政府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进而形成了地方隐性债务。
(二)隐性债务资金投向
从图1中能够得知,某地2017年至2020年的隐形债务投向内,最高占比为22.80%的市政建设,17.30%的交通运输建设次之,而2.8%的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在总数中的占比最少。由于贵州省某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相对较低,导致其公共预算收入以及税收占比相对较少,当地经济基本上是依靠服务业、旅游业这类第三产业所带动,地方政府部门的自身财政造血水平较低,因此通过举债来完成资金的获取势在必行。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从表1中的数据能够得知,某地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自2017年的225.2亿元逐渐上涨为了2020年的436.4亿元,虽然在2018年产生了短暂的下滑,但从整体层面来看始终处于一个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6.28%,这充分表明了某地政府隐性债务之中最为重要的成因便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
(四)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
因为受限于某些因素,不能够对某地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金额进行直接的获取,因此本文通过以下的公式来对实际金额進行测算:
Gepci=CPCI*(Gfpci/FOCI),其中Gepci主要指的是某地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FOCI指的是整个贵州省的基建投资,Gfoci指的是某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数据能够得知,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金额并未有较大的上升幅度,在2017年至2020年间上涨了12.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这和某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由此能够得知,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让某地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得以加重。
(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测算
按照2017年至2020年某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数据来完成隐性债务的估算,综合考虑上述数据信息,根据基建投资( FOCI) - 中央项目下的基建投资( CP-CI) - 预算内基建投资 ( BCCI ) - 基建投资收益( EOCC) - 地区政府显性债务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公式来得到某地2017-2020年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上表的数据情况能够得知,这四年间某地隐性债务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充分表明了某地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现状并不乐观。如若不能够对当地隐性债务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严重阻碍某地乃至整个贵州省的经济高速发展。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工程不够平衡
就其本质而言,某地产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关键导火线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早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地都推崇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有效助推当地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当时中央政府选择了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来有效带动当地各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某地加强了城镇化建设从制度层面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控, 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了某地地方政府部门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上升的原因所在。而在我国推行营改增之前,某地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是将营业税作为主要的税收种类,而在中央相继颁布了减肥降税这类政策之后,导致某地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方面面临着不断弱化的局面,也引发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不平衡供给。从某地政府财政能力以及财政自给率这类数据中能够看出,地方政府部门在2017年至2020年的财政自给系数始终浮动于0.25周围,这也说明了某地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有着较弱的资金自给水平,也不得已只能够采取“举债”的手段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长此以往某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二)财权与事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在完成对分税制度的改良与优化之后,某地当地政府部门的财权形成了“乡-县-省-中央”这一机制,逐层集中至中央,而事权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中央-省-县-乡”这一逐层下移的机制应运而生,这也让地方政府部门在财权以及事权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导致政府面临着入不敷出的财政局面,为了有效促进民生发展,不得不选择举债这一手段,进而使得政府隐性债务大幅上升。就其本质而言,财权主要指的是货币形式下的财政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本级政府的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以及相应债务。而事权则主要指的是地方政府部门支出项目以及管控权力的实际范围,按照贵州省统计局以及财政厅所给出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得知,地方政府部门的财权与事权产生了严重不匹配的现象,2020年某地的当地政府财权占比高于了50%,但其所需要承担的事权占比却高达85.18%。同时对当地政府部门财权与事权的实际分配情况进行分析,从相关数据信息中能够得知,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其财政收益以及支出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相比之下支出却有着更为显著的增长幅度,截至2020年,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了500亿左右,但支出却超出了2倍之多,达到了1300亿元。由于某地政府部门有着较少的可自主支配财权,但所负担的事权却远远高于了财权,加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部门实行了“限额管理,有限举债”这一管理模式,导致下属各个政府出现违规举债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也增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性债务。 三、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长期偿债能力
第一,根据某地的实际发展战略方针来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某地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完善服务业、旅游业基础设施来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换代;适当增加次要产业在产业结构之中的比例,相比之下第二产业的实际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应当通过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来有效扶持当地的第二产业发展。同时在高新科技这类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因此应当在确保主要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下,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减税降费力度,给当地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第二,通过全新的手段来推动传统产业的改良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其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但社会需求更新频率较快,加之技术创新周期较短,如若无法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跟上步伐,那么就无法从根本上来增强某地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抓住现代科技发展的全新动向,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全面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完成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更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达成服务业、旅游业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深入融合,获取全新的销售模式,同时也应当乘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东风,给某地内的大型优质上市企业诸如科技的力量, 以此来驱动其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强化区域内资本市场的建设
当前的资本市场制度显得不够完善,不但影响了某地抵抗隐性债务风险水平的增加,还让市场化融资进程无法得到有效的深化。目前资本市场包含了投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但从本质来看整个区域的资本市场显得不够发达。例如某地的股票市场发展显著落后于周边城市,仅有2家上市企业,在贵州省上市公司总量中的占比為6.45%,由此能够看出资本市场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同时某地的资本市场层次显得较为单一,但让区域内的再融资能力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某地应当适当提升直接融资工具的占比,让不同层次市场间能够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全面增强区域融资与再融资水平,利用金融创新来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提升抵御隐性债务风险的水平。另外依旧存在着融资平台转型较为困难,债务负担过程并且不能够合理盘活既有资产的问题,应当培育出更为优质的地方资产管理企业,并与贵州省经济水平较高的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达成协作关系,通过引入优质资产管理企业来促使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并且也应当对某地市场化债转股体系进行完善,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让存量资产得以盘活,给平台转型与升级、国际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当前地方政府部门投资与融资方式较为滞后是引发隐性债务的关键成因,必须要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转变,理顺政府部门与融资平台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灵活使用一系列的市场化手段来开展融资,才能够有效遏制隐性债务水平的提升。
具体而言,首先应当梳理与分类既有的融资平台。根据相关数据能够得知,目前某地共计拥有13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在主营业务、财务状况以及资产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应当全方位的树立地方融资平台的实际情况,遵循不同的原则来正确分类并处置地方融资平台。针对部分缺乏经济性资产或者是未能公开筹资的融资平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取缔或并购操作;针对部分即拥有公益性资产又拥有经营性资产的融资平台,应当督促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作用,同时完成对其的准确定位,让其能够认识到自身是一种独立的市场融资主体,利用合理的途径来促进其转型至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进而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产业职能的扶持;针对部分有着较强应力水平以及极高资产质量的融资平台,应当加强其至普通国企的转型,对其所具备的政府融资职能逐渐进行剥夺。其次,对平台资产进行整合,最大化地降低融资平台所承受的负担。在梳理与分类地方融资平台时,某地政府部门可以对其中有着较强实力的融资平台进行兼并重组的操作,而针对部分经营性资产较为匮乏、存量债务负担过重的融资平台,黔南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地方公共资源的集中分配、注入上市公司股权、添加经营性资产以及剥离存量债务等手段来让融资平台所承受的负担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促进融资平台的转型与升级。利用规模化发展以及集中运作的施行,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运转效率,为其转型与存续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将部分有着良好经营状况的平台作为依托,逐步兼并实力相对较弱的平台,并重组部分较为分散度的融资平台,完成经营性资源以及公益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开源节流,筹集偿债资金
要想在短期之内完成对某地政府部门所面临的隐性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与防范,可以考虑在区域之内利用政府部门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来实现对短期偿债资金的节省,以此来最大化地缓解隐性债务流动性风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某地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改良与优化支出结构,在政府日常工作之中提升债务化解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化解其中的零星债务。政府部门可以在年初对新增财力进行合理分配,选择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进行债务的偿还;加强存量资金的盘活力度,选择一定比例的存量资金来进行债务的偿还;对支出结构进行改良与优化,对一般性支出以及经常性支出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减少三公支出的比重,通过灵活的资金腾挪来完成债务的偿还。
第二,对部分效率相对较低的非经营性限制资产进行处理。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全方位统计下属部门、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回迁楼、办公楼具体情况,选择部分年久失修或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源进行出租或转让操作,将所回收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以此来对部分将要到期或已经逾期的债务紧急常怀;针对部分可以产生现金流,但不一定必须要由政府运营管理或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的基础上进行变卖。
第三,对公益性资产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针对部分现金流意义不大的准公益性项目,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让其附加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增强项目盈利水平,从而全面保障政府部门财务资金的偿还,最大化地降低政府部门的沉重财务负担。例如加强某地的旅游资源利用与资金投入,在全面考察市场具体需求的前提之下,针对区域内自然景观发展现状来进行全方位整治和管理,开发出更为优质的旅游路线,加大旅游业在省内、国内以及国外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完成短期内对地方政府部门隐性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总而言之,隐性债务是制约某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能够得知,当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隐性债务风险,需要政府部门站在短期以及长期的视角,从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良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化解隐性债务所引发的风险,进而促进地方经济水平的高速提升。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与管理研究(课题编号:Qnsk-2021-021)。
近年来,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这也表明了政府隐性债务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金融的稳定性。就其本质而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隐蔽性以及传染性方面相对较强,不同于显性债务,其形成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且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管相对较为有限,对其进行治理有着更高的难度。
一、隐性债务现状分析
(一)隐性债务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地方政府们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偿还所引发的债务。根据某地政府经济年鉴相关内容能够得知,在2018年某农林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实现生态绿化的建设以及水库工程的调蓄,向当地银行机构进行了贷款申请,签署了相应的合同,承诺通过财政拨付的方式来完成资金的偿还,这也让所承诺的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预算之中。由于某地州政府同意了这一申请,这也催生了当地隐性债务的出现。第二种是政府和社会资本PPP项目所产生的隐性债务。某地政府下属部门违反相关规定和项目公司完成了PPP协议的签订以及特许经营权的下放,并对项目公司进行了保底收益方面的承诺,这也让某地政府在隐性债务方面有所提升。第三种是其余不是很常见的隐性债务类型,例如某地某下辖县管委会通过回购的方式提高了政府隐性债务、某企业违反规定将政府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进而形成了地方隐性债务。
(二)隐性债务资金投向
从图1中能够得知,某地2017年至2020年的隐形债务投向内,最高占比为22.80%的市政建设,17.30%的交通运输建设次之,而2.8%的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在总数中的占比最少。由于贵州省某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相对较低,导致其公共预算收入以及税收占比相对较少,当地经济基本上是依靠服务业、旅游业这类第三产业所带动,地方政府部门的自身财政造血水平较低,因此通过举债来完成资金的获取势在必行。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从表1中的数据能够得知,某地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自2017年的225.2亿元逐渐上涨为了2020年的436.4亿元,虽然在2018年产生了短暂的下滑,但从整体层面来看始终处于一个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6.28%,这充分表明了某地政府隐性债务之中最为重要的成因便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
(四)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
因为受限于某些因素,不能够对某地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金额进行直接的获取,因此本文通过以下的公式来对实际金额進行测算:
Gepci=CPCI*(Gfpci/FOCI),其中Gepci主要指的是某地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FOCI指的是整个贵州省的基建投资,Gfoci指的是某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数据能够得知,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金额并未有较大的上升幅度,在2017年至2020年间上涨了12.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这和某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由此能够得知,贵州省项目下的基建投资让某地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得以加重。
(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测算
按照2017年至2020年某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数据来完成隐性债务的估算,综合考虑上述数据信息,根据基建投资( FOCI) - 中央项目下的基建投资( CP-CI) - 预算内基建投资 ( BCCI ) - 基建投资收益( EOCC) - 地区政府显性债务 =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公式来得到某地2017-2020年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上表的数据情况能够得知,这四年间某地隐性债务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充分表明了某地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现状并不乐观。如若不能够对当地隐性债务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严重阻碍某地乃至整个贵州省的经济高速发展。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工程不够平衡
就其本质而言,某地产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关键导火线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早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地都推崇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有效助推当地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当时中央政府选择了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来有效带动当地各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某地加强了城镇化建设从制度层面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控, 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了某地地方政府部门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上升的原因所在。而在我国推行营改增之前,某地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是将营业税作为主要的税收种类,而在中央相继颁布了减肥降税这类政策之后,导致某地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方面面临着不断弱化的局面,也引发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不平衡供给。从某地政府财政能力以及财政自给率这类数据中能够看出,地方政府部门在2017年至2020年的财政自给系数始终浮动于0.25周围,这也说明了某地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有着较弱的资金自给水平,也不得已只能够采取“举债”的手段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长此以往某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二)财权与事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在完成对分税制度的改良与优化之后,某地当地政府部门的财权形成了“乡-县-省-中央”这一机制,逐层集中至中央,而事权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中央-省-县-乡”这一逐层下移的机制应运而生,这也让地方政府部门在财权以及事权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导致政府面临着入不敷出的财政局面,为了有效促进民生发展,不得不选择举债这一手段,进而使得政府隐性债务大幅上升。就其本质而言,财权主要指的是货币形式下的财政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本级政府的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以及相应债务。而事权则主要指的是地方政府部门支出项目以及管控权力的实际范围,按照贵州省统计局以及财政厅所给出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得知,地方政府部门的财权与事权产生了严重不匹配的现象,2020年某地的当地政府财权占比高于了50%,但其所需要承担的事权占比却高达85.18%。同时对当地政府部门财权与事权的实际分配情况进行分析,从相关数据信息中能够得知,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其财政收益以及支出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但相比之下支出却有着更为显著的增长幅度,截至2020年,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了500亿左右,但支出却超出了2倍之多,达到了1300亿元。由于某地政府部门有着较少的可自主支配财权,但所负担的事权却远远高于了财权,加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部门实行了“限额管理,有限举债”这一管理模式,导致下属各个政府出现违规举债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也增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性债务。 三、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长期偿债能力
第一,根据某地的实际发展战略方针来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某地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完善服务业、旅游业基础设施来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换代;适当增加次要产业在产业结构之中的比例,相比之下第二产业的实际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应当通过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来有效扶持当地的第二产业发展。同时在高新科技这类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因此应当在确保主要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下,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减税降费力度,给当地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第二,通过全新的手段来推动传统产业的改良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其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但社会需求更新频率较快,加之技术创新周期较短,如若无法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跟上步伐,那么就无法从根本上来增强某地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抓住现代科技发展的全新动向,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全面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完成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更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达成服务业、旅游业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深入融合,获取全新的销售模式,同时也应当乘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东风,给某地内的大型优质上市企业诸如科技的力量, 以此来驱动其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强化区域内资本市场的建设
当前的资本市场制度显得不够完善,不但影响了某地抵抗隐性债务风险水平的增加,还让市场化融资进程无法得到有效的深化。目前资本市场包含了投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但从本质来看整个区域的资本市场显得不够发达。例如某地的股票市场发展显著落后于周边城市,仅有2家上市企业,在贵州省上市公司总量中的占比為6.45%,由此能够看出资本市场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同时某地的资本市场层次显得较为单一,但让区域内的再融资能力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某地应当适当提升直接融资工具的占比,让不同层次市场间能够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全面增强区域融资与再融资水平,利用金融创新来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提升抵御隐性债务风险的水平。另外依旧存在着融资平台转型较为困难,债务负担过程并且不能够合理盘活既有资产的问题,应当培育出更为优质的地方资产管理企业,并与贵州省经济水平较高的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达成协作关系,通过引入优质资产管理企业来促使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并且也应当对某地市场化债转股体系进行完善,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让存量资产得以盘活,给平台转型与升级、国际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当前地方政府部门投资与融资方式较为滞后是引发隐性债务的关键成因,必须要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转变,理顺政府部门与融资平台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灵活使用一系列的市场化手段来开展融资,才能够有效遏制隐性债务水平的提升。
具体而言,首先应当梳理与分类既有的融资平台。根据相关数据能够得知,目前某地共计拥有13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在主营业务、财务状况以及资产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应当全方位的树立地方融资平台的实际情况,遵循不同的原则来正确分类并处置地方融资平台。针对部分缺乏经济性资产或者是未能公开筹资的融资平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取缔或并购操作;针对部分即拥有公益性资产又拥有经营性资产的融资平台,应当督促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作用,同时完成对其的准确定位,让其能够认识到自身是一种独立的市场融资主体,利用合理的途径来促进其转型至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进而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产业职能的扶持;针对部分有着较强应力水平以及极高资产质量的融资平台,应当加强其至普通国企的转型,对其所具备的政府融资职能逐渐进行剥夺。其次,对平台资产进行整合,最大化地降低融资平台所承受的负担。在梳理与分类地方融资平台时,某地政府部门可以对其中有着较强实力的融资平台进行兼并重组的操作,而针对部分经营性资产较为匮乏、存量债务负担过重的融资平台,黔南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地方公共资源的集中分配、注入上市公司股权、添加经营性资产以及剥离存量债务等手段来让融资平台所承受的负担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促进融资平台的转型与升级。利用规模化发展以及集中运作的施行,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运转效率,为其转型与存续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将部分有着良好经营状况的平台作为依托,逐步兼并实力相对较弱的平台,并重组部分较为分散度的融资平台,完成经营性资源以及公益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开源节流,筹集偿债资金
要想在短期之内完成对某地政府部门所面临的隐性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与防范,可以考虑在区域之内利用政府部门公共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来实现对短期偿债资金的节省,以此来最大化地缓解隐性债务流动性风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某地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改良与优化支出结构,在政府日常工作之中提升债务化解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化解其中的零星债务。政府部门可以在年初对新增财力进行合理分配,选择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进行债务的偿还;加强存量资金的盘活力度,选择一定比例的存量资金来进行债务的偿还;对支出结构进行改良与优化,对一般性支出以及经常性支出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减少三公支出的比重,通过灵活的资金腾挪来完成债务的偿还。
第二,对部分效率相对较低的非经营性限制资产进行处理。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全方位统计下属部门、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回迁楼、办公楼具体情况,选择部分年久失修或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源进行出租或转让操作,将所回收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以此来对部分将要到期或已经逾期的债务紧急常怀;针对部分可以产生现金流,但不一定必须要由政府运营管理或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的基础上进行变卖。
第三,对公益性资产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针对部分现金流意义不大的准公益性项目,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让其附加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增强项目盈利水平,从而全面保障政府部门财务资金的偿还,最大化地降低政府部门的沉重财务负担。例如加强某地的旅游资源利用与资金投入,在全面考察市场具体需求的前提之下,针对区域内自然景观发展现状来进行全方位整治和管理,开发出更为优质的旅游路线,加大旅游业在省内、国内以及国外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完成短期内对地方政府部门隐性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总而言之,隐性债务是制约某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能够得知,当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隐性债务风险,需要政府部门站在短期以及长期的视角,从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良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化解隐性债务所引发的风险,进而促进地方经济水平的高速提升。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与管理研究(课题编号:Qnsk-20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