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所谓主流文化,是指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文化,是占绝大多数人民所接受,所推崇的文化。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流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代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至关重要,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源头。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兴衰与否,青年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生力军和后备人才,大学生是否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当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认同感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后继有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愿望才能够得以实现,中国才能站在世界文化发展事业的高峰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国家和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用主流文化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价值来持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此来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的信仰。
(二)加强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当今中国拥有着及其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因此,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至关重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引导,网络空间是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各种信息龙蛇混杂。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立法管理,同时网络运营商也要积极承担文化传播者的作用和责任,不能仅仅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和经营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内容。同时,网络空间又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重要平台和媒介。国家和社会要看到网络空间的双面性,更好的利用网络空间有效传播信息的能力。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利用网络空间这个优势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大学生能够方便、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构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高校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锻造大学生甄别和选择不同文化的眼力。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对于此门课程并不重视,且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也兴趣不高,动力不强。而且许多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也并不重视,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书本上,显得空洞而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深度性,故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现状,为培养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高校应加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创新其教学方式。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文化自信的的主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互联网的使用。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熏陶作用
高校应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高校可定期开设学术论坛讲座,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具有探讨性的学术问题展开讲座,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展开讲解,让学生开拓视野。并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在探讨中迸出火花,在交流中获得解放。此外,高校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校园艺术活动,通过一些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趣味小品、诗词朗诵、音乐鉴赏等艺术形式,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艺术平台,增强他们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活力,赋予其时代意义尤其重要。高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如在课堂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要多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并积极利用线下线上两个阵地,学校可以在其专门的网站上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高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让大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可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如戏曲、诗词鉴赏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三、发挥家庭的文化自信教育功能
(一)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任何时代,家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扮演了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在每一个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在思想上,家长要对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光明的未来拥有充分的信心,要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对中国在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于充分的肯定,为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作用。其次,在行为上家长要为孩子的文化自信树立榜样。家长要身体力行的践行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孩子们讲述优秀的古代文化和优良品质。讲诚信、有礼貌、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消费观念
在家庭中,一个家庭的文化消费观念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熏陶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引路灯。家长要积极为孩子获得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要从小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养成,家长可以订阅相关报纸,了解一些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件,培养孩子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习惯。另外,家长也可以多和孩子去观看优秀的国产优秀电影和优秀的电视栏目,体会优秀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增强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对于传统的文化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定期出去旅游,游览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孩子在旅行的途中和对风景名胜的观赏中感受中国大地的独特魅力,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
(三)加强良好的家风意识培养
自古以来,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尤为关键。家风在本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文化的表现。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擁有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纵观古代那些优秀的历史大家,其所取得的成就都与其家庭中所形成的良好家风密不可分。在家风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要以自己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对于一些古代优秀的道德品质,要自觉的传承和弘扬。那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永不过时,因此那些以优秀道德品质为内容的家风的重要意义也永不过时。只有拥有良好的家风,一个家庭才会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才会培养出品质优良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个家庭中拥有优良的家风,必然会更加容易的培养出拥有良好品质的子女,那些蕴含着优秀传统美德的家风定然会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产生重要作用,对于孩子以后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02).
(一)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所谓主流文化,是指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文化,是占绝大多数人民所接受,所推崇的文化。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流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代它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至关重要,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源头。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兴衰与否,青年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生力军和后备人才,大学生是否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当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认同感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后继有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愿望才能够得以实现,中国才能站在世界文化发展事业的高峰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国家和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用主流文化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价值来持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此来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的信仰。
(二)加强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当今中国拥有着及其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因此,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至关重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引导,网络空间是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各种信息龙蛇混杂。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立法管理,同时网络运营商也要积极承担文化传播者的作用和责任,不能仅仅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和经营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内容。同时,网络空间又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重要平台和媒介。国家和社会要看到网络空间的双面性,更好的利用网络空间有效传播信息的能力。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利用网络空间这个优势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大学生能够方便、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构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高校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锻造大学生甄别和选择不同文化的眼力。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对于此门课程并不重视,且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也兴趣不高,动力不强。而且许多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也并不重视,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书本上,显得空洞而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深度性,故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现状,为培养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高校应加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创新其教学方式。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文化自信的的主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互联网的使用。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熏陶作用
高校应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高校可定期开设学术论坛讲座,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具有探讨性的学术问题展开讲座,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展开讲解,让学生开拓视野。并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在探讨中迸出火花,在交流中获得解放。此外,高校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校园艺术活动,通过一些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趣味小品、诗词朗诵、音乐鉴赏等艺术形式,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艺术平台,增强他们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活力,赋予其时代意义尤其重要。高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如在课堂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讲和重视,要多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并积极利用线下线上两个阵地,学校可以在其专门的网站上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高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让大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可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如戏曲、诗词鉴赏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三、发挥家庭的文化自信教育功能
(一)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任何时代,家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扮演了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在每一个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在思想上,家长要对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光明的未来拥有充分的信心,要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对中国在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于充分的肯定,为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作用。其次,在行为上家长要为孩子的文化自信树立榜样。家长要身体力行的践行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孩子们讲述优秀的古代文化和优良品质。讲诚信、有礼貌、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消费观念
在家庭中,一个家庭的文化消费观念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熏陶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引路灯。家长要积极为孩子获得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要从小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养成,家长可以订阅相关报纸,了解一些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件,培养孩子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习惯。另外,家长也可以多和孩子去观看优秀的国产优秀电影和优秀的电视栏目,体会优秀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让孩子增强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对于传统的文化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定期出去旅游,游览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孩子在旅行的途中和对风景名胜的观赏中感受中国大地的独特魅力,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
(三)加强良好的家风意识培养
自古以来,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尤为关键。家风在本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文化的表现。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擁有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纵观古代那些优秀的历史大家,其所取得的成就都与其家庭中所形成的良好家风密不可分。在家风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要以自己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对于一些古代优秀的道德品质,要自觉的传承和弘扬。那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永不过时,因此那些以优秀道德品质为内容的家风的重要意义也永不过时。只有拥有良好的家风,一个家庭才会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才会培养出品质优良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个家庭中拥有优良的家风,必然会更加容易的培养出拥有良好品质的子女,那些蕴含着优秀传统美德的家风定然会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产生重要作用,对于孩子以后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