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一环,其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着文言文教学的发展。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师教法缺乏新意,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我们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出路——以“古文字的解读和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感受文言文的深意,来挖掘诸多字词背后的内涵蕴解和不同的时代差异。
【关键词】古文字;文言文;教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7-0005-1.5
“中国话”掀起的热浪,近年来悄然蔓延至世界各处。事实上这并非昙花一现,学习中国文化的热度稳步上升、经久未褪。以儒学风尚、唐宋风采为窗的中国风,让人们的眼光从霓虹交映的现代游离,投诸到敦厚、雅致的古代文化。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愈发被学界重视。但在实际中学教学中,教师们一直延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着眼于表层,缺乏更为合理的探究方法。在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提出一条全新的出路——以“古文字的解读和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感受文言文的深意,来挖掘诸多字词背后的内涵蕴解和不同的时代差异。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古文字的学习和应用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对古文字的讲授程度不深,往往不会针对文字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讲授文言文时,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常常被高考的“指挥棒”牵着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为了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但是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此外,教材的编写也忽略了古文字学习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的古文字知识极少。
究其原因,首先,就文言文和古文字本身而言,由于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语言文字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与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基本脱节,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教育环境而言,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追求高分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语文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僵化。第三,人们对学习古文字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的了解,虽然在调查研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学习古文字会对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种认识仍然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事实上,古文字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更有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第四,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古文字抱有偏见,认为古文字辨识难度高、书写困难,不利于传播。殊不知,正是从古文字的繁难的笔画、复杂的构造入手,我们才能追本溯源,从字形的结构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
学习和了解古文字知识,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联想性立体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汉语言。
针对以上这些教学现状,主要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调查研究。在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与日常生活文化密切相关的古文字知识。通过对古文字字形的分析,学生会在轻松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和记忆汉字及其意思,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些结构较简单形象的古文字,在课堂中穿插讲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和规律。在文言文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是通过直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背诵字词、文章,学生的兴趣较低。如果教师在教授中适当加入形象生动、神秘的古文字书写和讲解,并在其中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联想思考,那么就会增加语文及文言文授课的创新点,使教学氛围焕然一新,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被调动了起来。
古文字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值得我们去思考开发。例如:“目”字,甲骨文直接画成人的眼睛形状,人们一看到该字,就能认出它是人的眼睛。“本”和“末”字,都是在象形字“木”的下、上各加一个标记符号,变成另外两个意义的字,以指明树干和树梢的所在。如“刃”字,是在象形字“刀”的刃部加一个“点”,用以指明刀的刃部所在。又如“并”字,甲骨文中是两个象形的“人”并列在一起,表示并排的意思。又如“祭”字,甲骨文写成一只手抓着一块血淋淋的肉放到贡案上,表示祭祀的动作这些都是较为简单的文字。教师们从类似这样的古文字入手,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
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古文字,其中也同样形象直观,蕴含着不同方面、阶级层级的文化,能够调动起学习氛围。例如:“既”字,甲骨文中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是吃罢吃过。再如“克”字,甲骨文中下面像肩形,整个字形像人肩物之行,本义为胜任。――《说文解字》:“克,肩也。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如“富“字,甲骨文中像房屋中一只酒坛子的形状,屋中有酒表示富有。所以“富”字的本义为富有,即财物丰饶的意思,与“贫”相对;又指财物、财富;引申为充裕、丰饶之义。
古文字的教学在中国柳州市的景行小学有着比较成功的研究和应用。该校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已历经八个春秋。课题组的老师们以低年级的字源教学,中年级的字理析词教学为研究重点,渗透字理的识字方法。他们从教学课堂着手,认真备课,找准每节课中字理教学的点,商议好每个字理点讲析的度,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学在其中、悟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古文字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中学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古文字是如何发展的,同一古文字在不同时期词义有何异同,发生了怎样的扩展、缩小和转移等,对该时段的文言文有巨大影响。首先,古文字的变化发展,与文人骚客的表达习惯和字词推敲密切相关。如在先秦时期,屈原、宋玉等诗人的抒发情感往往会借助“兮”字,但在唐宋诗歌中却无法体现,说明作为古文字的“兮”字在使用和功能上产生了一定变化。其次,不同古文字在各个时期使用度和用法的不同,会影响到文言文的整体风格和特点,通过对典型古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该文言文的诞生年代和历史背景。最后极为重要的是,对古文字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进行较为系统和透彻的学习,从源头开始了解其发展演变,形成对重点字词的树状、一脉相承的知识结构。在便于记忆的同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
[2]房占红,陈光田.浅谈古文字在汉语言学习中的作用[A].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1001-6333(2002)06-0062-02.
[3]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中华书局,1979.
[4]http://www.jhxx.net/ArticleShow.asp?ArticleID=853
【作者简介】顾庆莉:女,四川成都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卫东:女,新疆巴音郭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郭薇雅:女,山西临汾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郑洋: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古文字;文言文;教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7-0005-1.5
“中国话”掀起的热浪,近年来悄然蔓延至世界各处。事实上这并非昙花一现,学习中国文化的热度稳步上升、经久未褪。以儒学风尚、唐宋风采为窗的中国风,让人们的眼光从霓虹交映的现代游离,投诸到敦厚、雅致的古代文化。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愈发被学界重视。但在实际中学教学中,教师们一直延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着眼于表层,缺乏更为合理的探究方法。在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提出一条全新的出路——以“古文字的解读和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感受文言文的深意,来挖掘诸多字词背后的内涵蕴解和不同的时代差异。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古文字的学习和应用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对古文字的讲授程度不深,往往不会针对文字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讲授文言文时,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常常被高考的“指挥棒”牵着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为了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但是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此外,教材的编写也忽略了古文字学习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的古文字知识极少。
究其原因,首先,就文言文和古文字本身而言,由于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语言文字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与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基本脱节,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教育环境而言,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追求高分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语文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僵化。第三,人们对学习古文字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的了解,虽然在调查研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学习古文字会对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种认识仍然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事实上,古文字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更有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第四,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古文字抱有偏见,认为古文字辨识难度高、书写困难,不利于传播。殊不知,正是从古文字的繁难的笔画、复杂的构造入手,我们才能追本溯源,从字形的结构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
学习和了解古文字知识,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联想性立体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汉语言。
针对以上这些教学现状,主要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调查研究。在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与日常生活文化密切相关的古文字知识。通过对古文字字形的分析,学生会在轻松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和记忆汉字及其意思,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些结构较简单形象的古文字,在课堂中穿插讲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和规律。在文言文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是通过直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背诵字词、文章,学生的兴趣较低。如果教师在教授中适当加入形象生动、神秘的古文字书写和讲解,并在其中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联想思考,那么就会增加语文及文言文授课的创新点,使教学氛围焕然一新,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被调动了起来。
古文字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值得我们去思考开发。例如:“目”字,甲骨文直接画成人的眼睛形状,人们一看到该字,就能认出它是人的眼睛。“本”和“末”字,都是在象形字“木”的下、上各加一个标记符号,变成另外两个意义的字,以指明树干和树梢的所在。如“刃”字,是在象形字“刀”的刃部加一个“点”,用以指明刀的刃部所在。又如“并”字,甲骨文中是两个象形的“人”并列在一起,表示并排的意思。又如“祭”字,甲骨文写成一只手抓着一块血淋淋的肉放到贡案上,表示祭祀的动作这些都是较为简单的文字。教师们从类似这样的古文字入手,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
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古文字,其中也同样形象直观,蕴含着不同方面、阶级层级的文化,能够调动起学习氛围。例如:“既”字,甲骨文中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是吃罢吃过。再如“克”字,甲骨文中下面像肩形,整个字形像人肩物之行,本义为胜任。――《说文解字》:“克,肩也。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如“富“字,甲骨文中像房屋中一只酒坛子的形状,屋中有酒表示富有。所以“富”字的本义为富有,即财物丰饶的意思,与“贫”相对;又指财物、财富;引申为充裕、丰饶之义。
古文字的教学在中国柳州市的景行小学有着比较成功的研究和应用。该校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已历经八个春秋。课题组的老师们以低年级的字源教学,中年级的字理析词教学为研究重点,渗透字理的识字方法。他们从教学课堂着手,认真备课,找准每节课中字理教学的点,商议好每个字理点讲析的度,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学在其中、悟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古文字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中学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古文字是如何发展的,同一古文字在不同时期词义有何异同,发生了怎样的扩展、缩小和转移等,对该时段的文言文有巨大影响。首先,古文字的变化发展,与文人骚客的表达习惯和字词推敲密切相关。如在先秦时期,屈原、宋玉等诗人的抒发情感往往会借助“兮”字,但在唐宋诗歌中却无法体现,说明作为古文字的“兮”字在使用和功能上产生了一定变化。其次,不同古文字在各个时期使用度和用法的不同,会影响到文言文的整体风格和特点,通过对典型古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该文言文的诞生年代和历史背景。最后极为重要的是,对古文字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进行较为系统和透彻的学习,从源头开始了解其发展演变,形成对重点字词的树状、一脉相承的知识结构。在便于记忆的同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
[2]房占红,陈光田.浅谈古文字在汉语言学习中的作用[A].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1001-6333(2002)06-0062-02.
[3]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中华书局,1979.
[4]http://www.jhxx.net/ArticleShow.asp?ArticleID=853
【作者简介】顾庆莉:女,四川成都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卫东:女,新疆巴音郭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郭薇雅:女,山西临汾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郑洋: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