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守住生态农业“聚宝盆”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溧阳,天目湖畔。江旺庚的一天,是从清晨4点开始的。
  天刚蒙蒙亮,苗农们便开始了劳作。施肥、除草、松土、修剪……他们各司其职,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同时得到相应的报酬。
  这地方叫下城村,是溧阳天目湖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靠山近水,绿荫环绕,近千亩苗圃基地的拥有量,让安土重迁的村民们在家门口便有业可守。与苗圃打了多年交道的江旺庚,便是这片苗木的主人。
  记者见到江旺庚时,他正手把手教着一位苗圃工修剪树枝,精神状态极好,看不出已年近花甲。谈及当初为何会从事苗圃工作,江旺庚表示:“看着绿水青山慢慢荒废掉,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们祖祖辈辈都靠地吃饭,土地就是我们的根呐。”十几年前,面对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徙产生的“空巢村”现象,江旺庚决定返回农村进行创业,租用荒田进行苗圃种植。经过一番摸索,他不仅将荒田变废为宝,还带动了周边千余村民就业。
  “我这辈子就交给土地了。”回忆过往的路,江旺庚感慨万千,“我以前卖过菜、开过车、办过厂,但最让我挂念的,还是老家的一草一木。”
  如今在村道上行走,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新翻的土地上种着一排排整齐的榉树,苗农们开着拖拉机连上水泵,一管管河水从沟渠延伸向林地。正值苗木栽植交易的旺季,谈话间,堆积成垛的苗木已装满大货车,驶向远方。

“山真是越来越绿呀”


  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天目湖的山水、瓦屋山的翠绿、神女湖的恬美……随处感受“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这条长365公里、串联220多个乡村旅游点的“彩虹路”,带动溧阳市近10万人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人均增收1万余元,被当地人称为幸福路。
  离开苗圃基地前往1号公路,已近晌午,作为这条路的受益者之一,江旺庚言语间充满了对其的亲近与感激。他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我在那座山上有个茶场,生产的茶叶卖给1号公路边上的生态农庄,现在就是去送货。”
  江旺庚口中的茶叶,即天目湖白茶。溧阳人对于发展茶产业的热衷,是出了名的。去年,溧阳全市茶叶开采面积6.2万亩,产值15亿元,在300余家茶企中,百亩以上规模的近一半。“摊晾、杀青、揉捻……这些工序我都会做。”一聊起茶叶,江旺庚满是精气神,“我妹妹在十几年前,做过村党支部书记,靠种茶叶带领全村脱贫致了富,我就从她那学会了这个手艺。”
  发展茶产业让当地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一般来说,每个采茶工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平均收益在1万元左右,而且没有多高门槛。据悉,当前溧阳的茶园面积,正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逐年递增,成为国家级茶叶生产基地。“咱溧阳的山真是越来越绿呀!”江旺庚感叹道。
  围绕1号公路,溧阳把乡村田园、绿水青山不断转化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金银山”。正是因为有了许多个像江旺庚这样有着“绿色”情怀的人,才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既美了环境,又富了百姓。

贫困村的发展“智慧”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时间是下午两点,地点在镇江句容市后白镇泗庄村。近40℃的高温,让所有人都焦躁不安。江旺庚此时正背着手,立在村头,面带焦虑。一个小时之前,他还身在溧阳市1号公路的民宿,句容市泗庄村的一个电话打来,便立马放下了手头的筷子,朝着句容方向赶。
  “滴……”一阵喇叭的长鸣过后,满载着苗木的大卡车开进了村里。“天忒热,得快点卸货,不然树苗会被晒死。”从人群传来一阵忧虑的声音。但可能是天气燥热的缘故,工人们的动作很缓慢。
  这时,江旺庚站出来了。他爬上了高高的货运车,把苗木一棵一棵地搬运下车,然后又指挥工人们如何移动和摆放苗木。豆大的汗珠从两颊滚落,全程下来,江旺庚白T恤已经看不到一丝白色,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记者在与当地农民的交谈中了解到,进行规模性苗圃建设,早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普遍意识,仅句容市泗庄村,苗木规模就超过了2000亩,占了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江旺庚,就是当地干部跑了好多趟才从溧阳市引过来的。“3年前,我们村还是负债的贫困村,后来引进苗木产业、搞水产养殖,村级经济总收入超过了850万元。”泗庄村的党总支书记王发根介绍道。



  卸货完毕后,江旺庚脸上露出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急匆匆往苗圃基地走去,“听苗农说有几棵树苗干死了,我得去看看。”
  “老江这人特别好。”一个工人凑过来说,自从村里引进江旺庚的苗圃基地,他们一家人都吃上了苗木这口饭,“我爸光在地里除草施肥,一个月就能挣几千块钱。”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让农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话匣子打开后,许多村民也涌过来,俨然都成了熟知生态致富的“行家”:近一点的,后白镇的西冯村,通过发展草坪种植业,已经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面积超4万亩,村民人均年收入有3万多元;远一点的,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句容知名品牌,早在老百姓当中耳熟能详。据介绍,句容市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6个,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独占鳌头。全市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有五千多,年收入超8.5亿元。沉甸甸的數字背后,是生态富民的真实写照。

从一个人到千万人


  从句容回到溧阳,已是傍晚时分。汽车穿行在宁杭公路上,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草木在夕阳的映衬下醉人心扉。一直忙碌的江旺庚,略微松弛下来:“这条路就是宁杭走廊,美得很呐!”
  如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15个县市区,全部位列全国百强,人均GDP从3.21万元增长至现在的11.8万元,森林覆盖率增长了26%。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山”理念。
  生态观光园、农家院、水果园……一个又一个生态“聚宝盆”掩映在绿林深处。在返程途中,看到了不少科技产业园、高校研究院坐落在山水之间,不禁让人感受到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
  到达江旺庚所在的溧阳市下城村,暮色已经笼罩着整个村落。在村子里,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带月荷锄归”景象,在土地里隐退多年的庄稼,早已被种类各异的苗木和一座座茶园所替代,但人们对于绿水青山的那份敬意并没有消减。从江旺庚的眼神中,就能够读出来这些——他又走进了苗木林,像看护自己孩子一样扫视着它们,然后观察起其中的一棵瘦小树苗,“树皮下面是绿的,说明太阳没把它咋样!”江旺庚这时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在山林的一片鹧鸪声中,江旺庚的一天进入了尾声。“有时候忙起来,会到夜里两三点。”江旺庚补充道,“虽然累点,但是很充实,也很踏实。”
  从当初抱着朴素的情怀返乡创业,选择与“绿水青山”为伴,江旺庚14年如一日。而在整个溧阳,整个宁杭生态经济带,像江旺庚这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小康之家超过了8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行动者。正因为有了他们,在祖国的大地上,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的步伐才变得愈发明朗轻快。
  夜幕降临,万物寂静。等到天色渐白,藏青的山体露出轮廓的时候,江旺庚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其他文献
和身处武汉,在国际工业设计赛事上屡屡获奖的范石钟一样,1992年出生的黄山,身处成都,因在校期间创新设计机器人屡获殊荣而誉满江湖-  2013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最佳创意奖;  2014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15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  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2017年度美国Committeeof100
期刊
摄影:徐素环  100年前,赵家楼的一把大火,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五四运动,在中国这个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的历史上,注定是永远抹不去的浓墨重彩,因为它是第一次由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商人、市民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爱国救亡运动,辐射范围之广、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因为这场完全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反帝爱国运动,吹响了中国人民百年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号角。 
期刊
唯此江之浩荡兮,信渺渺而无禁。对南风以开襟兮,意怆然而难尽。知高阁之兴废兮,遂登楼以舒心。波澜惊起,其状如鳞。因作赋寄友。  时维暮春,岁在甲午。江潭清而薄暮远,残风作而舟人惴。二江滞于紫电,墨云倏聚白帆。雷声殷,峰峦岌,阳树微渺,渔父乃还。恍帝子之所降,逍遥将返;动紫皇之宫商,钟鸣弦翻。历少顷而混沌,僭乱一方;覆一夕之烟柳,人道平常。飞鸟惊走,行人惶惶。俄而雾散日出,烟霞横江;楚天清明,列舳弥望
期刊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100年,百年沧桑,而且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国家发展如今一日千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今天的生活,远的不说,就是在40年前,那也是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嫁人成家的,婚后家里不但没有一分钱存款,而且每月还欠款10元。那时,我的月工资是35.5元,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成家一年后,我的工资涨到41元,没有欠款了,日子才开始好一点。 
期刊
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在鲁西平原的山东聊城。众所周知,在五六十年代,不少人过的日子就是一个字:苦。当时我们聊城地区更是苦不堪言,人们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都是正常光景。那个时候,在我周围好像都没见到过“甜”日子的人家,偶尔看见个别家庭的生活不一样,我们就格外羡慕,心底那种渴望的眼神儿,到现在记忆犹新,就是想,我啥时也能像这样的家庭吃上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呢?  六十年代,我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候
期刊
阙东树在村里出诊  武夷山市岚谷乡山坳村年近80岁的党员阙东树是目前该市最老的一位在岗乡村医生。他从保健员到乡村医生,行医50多年,还接过生。阙东树除担负农村一般诊疗工作外,还协助上级医疗部门完成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尽管收入少,但他5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夜半出诊披星戴月,防病治病田间地头,为当地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广受百姓赞誉。阙东树告诉笔者:“朱子讲诚意、正心,对我来说,乡亲们
期刊
我是1969年参军入伍的,当时是部队医院一个普通的创伤外科护士。由于一直在部队医院工作,对老百姓看病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感触,直到1986年转业到地方医院以后,我才知道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人得重病,全家致贫。因为那时候老百姓没有医保,看病可以医疗报销的部分很少。有的单位职工看病的花费不是当月就能报销,要集中一段时间统一上报审核,而且还要看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如何。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同事因
期刊
我们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宿命。我们各自的主要历史与记忆,无论是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巨变,也许这些信息有些是存储在微信、微博里,有些也许蕴含在网游、动漫里,甚至在网络小说、华语大片里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我们的人生哲学能不能放轻松,而不要沉重;要乐观,不要悲情。我们如能摒弃对社会与世情的轻视之心和苛责之情,抱以平常心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审视生活,我们总能从身边生
期刊
我1941年出生,今年快满80岁了。作为原北京联合收割机总厂的一名退休职工,我可以说自己这辈子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奋斗在改革开放年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我原来供职的北京联合收割机总厂,由开始生产简单的农具发展到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干部、职工们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使我们厂收割机年产量从几十台发展到两千台,为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们的
期刊
天目湖湿地。  14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宁杭生态经济带区域内的浙江湖州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目前,该区域有县市区15个,常住人口1122万,自“两山”理念提出以来,这里的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人均GDP从14年前的3.21万元,提升至现在的11.8万元,增长了近4倍;森林覆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6%,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