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傲夫诗歌一组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扳 正
  中风后的父亲
  身体半边瘫痪
  整个世界
  也都跟着倾斜了
  父亲每天打针
  吃药
  在母亲的帮扶下
  拄拐
  斜斜地走
  齐心协力
  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要把已倾斜的世界
  扳转过来
  父母的爱情
  父亲最终放手
  母亲跟李矿长的
  来往
  是见到母亲
  将一瓶农药
  放在了
  枕头边之后
  后来,我和姐妹五个
  长大成人
  李矿长也成了
  李老头
  父亲仍然默许
  母亲跟他的往来
  父亲说
  年轻时都忍了
  现在老了
  更不讲究
  那个啥了
  李桂与陈香香
  为婚宴准备的
  一场水库炸鱼
  李桂炸飞了
  自己左臂
  也炸跑了
  陈香香这个人
  陈香香嫁到外地
  李桂没有哭
  他用毛笔
  将“李桂”和“陈香香”
  工工整整地
  写在了两家
  并排的电表上
  蝉
  我对蝉
  从来就沒
  好感
  我童年偷的
  每一个梨
  蝉们
  都看到过
  看到了她
  不知是因为
  她长得好
  所以爱打扮
  还是爱打扮
  所以长得好
  总之,我今天
  在地铁上遇见她
  我当时心情
  很沮丧
  觉得整个世界
  没什么新鲜感
  当我从车厢人群中
  发现了她
  我觉得生活
  还是有希望的
  你看她
  从脚趾到头发末梢
  身体每一个部位
  都散发着
  热爱
  全家福
  爷爷下葬那天
  伯父提议
  “老爷子有个心愿
  就是我们家族
  必须拍一张
  大合照
  今天人到齐了
  就拍一张吧”
  于是那天
  大伯抱着爷爷的遗像
  我们几十人
  男女老少
  站成三排
  在摄影师喊
  “预备——
  茄子——”声中
  我们终于有了一张
  全家福
  碗 叠
  他是过于害羞的
  少年
  她是整个街区
  最老练的
  情感里手
  他爱上了她
  公共食堂里
  她一吃完
  他跟着也吃完
  她将碗
  放到回收处
  他也来到回收处
  将自己吃过的那只碗
  轻轻叠放到
  她的碗上
  刺 青
  去年出差半个月
  回到家时
  妻子高兴地
  说要给我礼物
  只见她掀开内衣
  露出肚皮
  我看到以前
  因剖腹产
  留下的那条刀纹
  已经被一条
  刺青覆盖住
  刺青上
  还有几个字
  “水发爱我”
  秋天了
  秋天了,门前的草木
  还是那么茂盛
  我不知道它们能否
  叫出彼此的名字,而我
  一种都叫不出
  有一天,我梦中醒来
  突然对门前的无知
  隐隐不安
  秋天了,一些东西必须改变
  我开始叫出了
  无花果 香椿 紫藤
  我每日的出行和归来
  好似也踏实了一些
  迁 移
  这一天我终于弄清
  什么叫真正的流失
  明白了体内发出的窸窣声响
  ——某种东西的迁移
  也明白了,什么
  让我具有抵抗的力量
  我一次次打开窗户,让风不用变细变小
  就可以撞上室内的墙壁
  我一次次抱起路过的孩子,告诉他们
  河水即将穿上坚硬的外衣
  这个夜晚,我听到了空中沙沙的声音
  我就告诫自己:不用再听
  那是万物正在迁移
  乙亥年一月雨雪
  雨滴到枝头
  凝成冰
  雪也加入了压枝的队伍
  最后一夜
  树枝从树干上被撕裂开来
  森林里爆发出此起彼伏的
  嘎嘎巨响
  整个夜晚,父亲独立窗前
  天亮雨雪一停
  就带领乡亲们
  来到后山,用火笼里的木炭
  化冰化雪。一小撮
  一小撮的火
  对抗的是群山之上
  密密匝匝的树
  树上无数枝桠里
  更多数量的冰和雪
  这明显是一种徒劳
  20年后再回忆起
  那天中午出现的火太阳
  我不再认为是上天的
  眷怜和垂顾。我相信
  那是父亲和众乡亲
  用火笼里的木炭
  呼唤出的天上的火种
  深夜大雨
  父亲穿着蓑衣
  拿着网罩
  将鱼塘的下水口
  封住
  住在31层的我起床
  来到书房
  将窗玻璃
  拉上
  育 儿
  母亲用赣南方言的普通话
  教闹闹念书
  闹闹用北京普通话
  将课文读出来
  我放弃了
  教闹闹读英语
  她妈妈用山东英语
  教她念
  然后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音像出版社的碟片
  纠正一下
其他文献
中年男人什么樣?  ——上有老、下有小,发妻枕边常唠叨;  ——是全家的依靠,像一张时刻紧绷的弓弦;  ——老婆已经变成亲人,儿女渐入青春期,却时常不待见自己;  ——绷得太紧,唯恐“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一般有私家车(可以出去钓钓鱼);  ——健康开始慢慢出问题,就像段子说的“收入不高、位子不高,血压高;能力不突出、业绩不突出,椎间盘突出”。因此,足球、篮球、
期刊
走向遗忘的观看  关于视觉,关于观看,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问题。首先,所谓“观看”,在我看来并不是无条件成为视觉问题,乃是在转化为对“图像”的观看的时候,它才是视觉问题。只有在观看事物本身不在场,而且事物以图像的形式来呈现的时刻,我们再去观看它的时候,才产生了所谓“视觉问题”。如此看来,实际上视觉问题是一个关于事物的缺席,关于我们对于事物有可能产生的“遗忘”的产物。所以,观看图像是克
期刊
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群体性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散文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整体性成长在全国散文群体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老中青三代散文作家们继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缀耕不止,产生了一大批兼具沛然之气与诗意盎然的散文佳作,《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媒体称之为“江西散文现象”。  盛名之下,江西散文创作仍然持续着汹涌澎湃的势头,在反映世情广度、把握历史高度和透析人性深度几个层面,渐进
期刊
寻常一天的傍晚,刚走出熙熙攘攘的地铁口,突然接到心田君打来的电话:要我为他即将问世的散文随笔集写篇序言。立定环顾,只见霓虹灯的影照之下,十字路口像个巨大的脱水机,在迅疾地分流着奔走忙碌的城市红尘男女。惶然间我有些讶异:在我心中一直如兄长般存在的心田君,主持着著名的《教师博览》等多份教育期刊,是一个有着40多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的灵魂人物与实际操盘手;在文学界、读书界,尤其是教育界,交游广泛,下至乡村
期刊
新世纪以来,人物散文创作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期。关于历史人物、现当代人物的散文,以及现实生活中卑微个体的境遇,成为散文创作的富矿。并且,许多人物散文在人物塑造方面,不同程度借鉴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以事件为核心展开叙述,着力刻画人物形象,铺垫细节,乃至心理活动,意识流动,冲突与反转等等。此类主观形式与客观存在的创作方式,都被放在文本的重要内容里,使得散文创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及至当下,层出不穷的散文写
期刊
十年前,老杨曾是我钓鱼活动中的御用模特,每次他都能以“出类拔萃”的硬实力当仁不让地成为我钓鱼故事中的男一号,想换个人写都不给机会。发生在老杨身上的乐子事层出不穷,老杨的故事也似乎总也写不完。  可是近十年,他的故事却没再更新,因为这十年里,他再没和我一起去过水库。  历经十年,很多弃钓的钓友对钓鱼再也提不起兴趣,连作为一个话题的兴趣都没有,彻底淡漠下来。老杨却不是这样。  想当年老杨钓鱼虽然没到废
期刊
钓鱼人对于跑铅钓法都不陌生,一路使用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跑铅钓法有很多弊端还没被大多数钓友认识到。  所谓“跑铅”,不是指铅坠本身能动,而是在鱼咬钩的时候,主线可以在空心的铅皮座内顺畅地滑动,从而产生标相。这个人尽皆知的看法,却是我最不认可的。主线真的能顺畅地滑动吗?很多人坚定地认为,只要松开锁住铅皮座的太空豆,主线就能顺畅地滑动。不信的话,可以用两手绷直主线,将右手抬高,铅坠就会自然滑
期刊
凡钓过几年鱼的人,身边总有这样那样的钓友。他们可能是良师益友,可能是最佳损友,可能钓技超群,可能差三错四,可能特立独行,可能是奇葩界的“扛把子”,可能是钓鱼圈中最搞笑的,也可能总让大伙儿陷入尴尬……总之,在我们的钓鱼功勋章上,有属于他们的荣耀。  近期,本刊于“悦钓钓鱼”“路亚中国”公众号上发起了“那些年,我们身边的钓友”话题有奖征集活动,请广大粉丝以留言形式讲述他们身边的那些难忘的钓友。  本次
期刊
调标的目的是让铅坠重量和浮标浮力之间达成平衡,在此基础上使水下的钓组出现我们所需要的姿态,或者使浮标露出合适的高度。  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水下钓组的状态,但它的状态能通过调钓及其他一些现象表达出来。很多人自信地认为经自己调钓后的钓组入水后就是自己想要的状态,确实有人能做到,但大多数人达不到这样精准的程度。  前几天,有一位新手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在调标桶内调好的浮标,到了水库还需要重新调吗?我的回答
期刊
一  我是资深的钓鱼迷,对于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年男人喜欢钓鱼,我虽然不能代表他人,但我可以为自己代言。  我是城里孩子,却在农村的老家长大。上世纪70年代,别说是农村了,就算城里的孩子也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打发时间的项目。没错,我就是在广阔天地中“野生散养”的,陪伴我的就是门前的那条“大河”,我们屯里人叫它河套。  河套在我还不具备独立钓鱼能力的时候就筑了一条大坝,形成了一个小水库,这个水库似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