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厘清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平稳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04—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向高的动态过程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不尽相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财政支出、城镇化水平以及市场化指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FDI、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时正时负。因此,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有针对性的对待产业结构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21.3;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9-0055-05
一、引 言
经济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发展的[1],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2]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步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工业化开始后,美国采取多种方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农业机械化革命等,日本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中国也加大了对产业结构的重视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重要依托,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三次产业由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70%的局面发展到2017年的7.9:40.5:51.6,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制造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软件、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占比不断增加,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相较于经济快速增长而言,产业结构的优化稍显滞后,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自然引出一系列问题:产业结构在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起到了何种效果,是否是一成不变的?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有助于为在经济新常态模式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基于此,本文不局限于讨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简单相关关系,而是兼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素,利用2004—2016年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分析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效果,为正确引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二、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结构之间以及各产业之间联系和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的变化也称之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专家学者也纷纷做了研究。Kuzenets[3]指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需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衡量;Stiglitz[4]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需要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张云等[5]认为在考虑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熨平经济波动的四种具体机制,得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宏观经济波动降低20%左右;韩晶等[6]借助创新模型分析方法,发现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经济增长;谢婷婷等[7]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溢出效应;李翔等[8]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并不稳定,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关系;赵旭杰等[9]运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分行业通过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数量影响路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为模糊,第二、第三产业在两条影响路径上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加剧作用,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经济周期波动效应的主要来源;何燕[10]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10—2015年124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率偏低。
不难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研究经济发展,且大多数研究基于国外数据,有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忽略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的贡献机制,采用的方法多为Var、GMM、面板回归等。因此,本文的贡献在于考察总体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做出的贡献。
三、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由于数据的缺失性,本文选取研究数据时间为2004—2016年,最后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13年的数据,个别无法获取的数据采用插值法填补。
(二)模型设定
面板分位数回归基于Koenker等[11]提出的 “分位数回归”理论,其原理是基于被解释的条件分布来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分位数上回归曲线有所不同,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能更全面的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选取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较为适合。
公式(1)中,lnPGDPi,t为各省市历年的考虑了人口因素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CYJGi,t为核心解释量——产业结构,xi,t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控制变量,μi,t为残差项。 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选用区域人均生产总值,该指标同时考察了生产和人口两个因素,与区域生产总值相比,能够较为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核心解释变量:产业结构(CYJG),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采用第二、三产业占比(CYJGL)作为替代指标以进行稳健性检验。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人力资本(lnRLZB)、技术创新(lnPAT)、财政支出(CZZC)、外商直接投资(FDI)、贸易开放度(OPEN)、城镇化水平(CZHSP)、金融发展(JRSH)、市场化指数(SCHZS)。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04—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缺失值按移动平均法进行处理。表1为面板数据的介绍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图1描绘的是390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散点分布、一次项及二次项拟合情况。图中显示,经济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而呈现下降趋势,且二次项拟合并未发生明显的曲线轨迹。因此本文推断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为一次线性或线性关系,暂不讨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包括了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特性,因此在做回归前必须验证数据的平稳性,常见的平稳性检验包括LLC、ADF、PP、HT、IPS、HADRI等,考虑到各项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选取LLC、HADRI和HT来检验,考虑到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认为三种方法中只要两种以上的方法认为平稳,即认为该变量数据平稳,结果如表2所示。
(二)固定效应回归
为确定回归方程为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需要对方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检验值p值小于0.001,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模型回归拟合程度较高,调整后的组内R2为0.941 7,为方便进行比较,模型中加入了混合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以看出,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正向的影响,控制变量中,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弹性系数为0.213,即技术创新水平每增加1%,经济发展也相应的增加0.213%,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贸易开放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变量的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FDI和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不显著。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必须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采取第二、三产业占比(CYJGL)来衡量产业结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个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本一致,表明上述研究可靠。
(三)面板分位数回归
Konker与Bassett等人最早提出了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与最小二乘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基于均值的回归,前者则是在基于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考察解释变量对整个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不同分位数下对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分析该差异的趋势。为了使研究具有连续性,本文选取10%、30%、50%、70%、90%这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进行分析。
为更进一步更直观的显示产业结构分位数随着分位数变化的情形,本文利用stata14.0描述了分位数回归系数变化图,如图2所示,产业结构的分位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结合图2和表4,在分位数0.1—0.9范围内,随着分位数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影响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表4为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图,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在各个分位数上均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从2004年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观察这五个分位数上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分位数向高分位数上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产业结构每提升1%,人均GDP增加0.098%—0.676%。即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省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而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省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出现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产业结构外,还有其他要素,诸如生产、消费等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会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城市发展较好的省市,工业化程度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較低的地区,工业发展起点较低,工业化程度越高,不仅带动了就业,而且刺激了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急剧提升,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导向转换,经济水平较高的省市已经正式进入去产能的攻坚阶段,工业与服务业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
总体来讲,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适度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研究结果是固定效应模型所不具备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在各个分位数上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这与预期相符,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技术创新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强,作用更加显著。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影响水平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财政支出影响越大,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科教文卫等支出就越多,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财政支持,易形成马太效应。因此,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以平衡区域发展经济的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在所有分位数上都显著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表明在现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城镇化率还未达到拐点。金融存贷款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处于50%分位数左右时候,抑制作用最大,可能的原因是金融发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效率并未得到提高,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较为保守,数量上升但质量下降。 五、结论及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生着重大变革,2014年之后,中国开始了经济新常态的探索之路,这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速虽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增速却趋于放缓,而且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现象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2004—2016年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详细分析了产业结构等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验证,能够更好的研究经济发展水平由小及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对其影响的变化趋势。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由于传统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因此进一步进行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由10%—90%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均不同程度显著的促进了经济发展,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财政支出、城镇化水平以及市场化指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FDI、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时正时负。
由研究结论可知,总体来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产业合理发展,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创新第二产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来讲,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结构转化迫在眉睫,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不利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应提升第二产业创新力度,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二产业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地方多存在于中西部,表明我国产业转移仍不彻底,产业未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因此,我国应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无缝对接,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齐头并举,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立新.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2014(4):3-8.
[2]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
[3]KUZNETS S. National incom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49: 205-241.
[4]STIGLITZ J E.The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R].In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2004.
[5]张云,张四灿.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7):83-97.
[6]韩晶,酒二科.以产业结构为中介的创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6):51-63.
[7]谢婷婷,潘宇.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18,35(4):86-93.
[8]李翔,邓峰.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6):144-154.
[9]赵旭杰,郭庆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于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分析与检验[J].管理世界,2018,34(3):51-67.
[10]何燕.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8):139-142.
[11]KOENKER R, BASSETT JR G. Regression quantiles[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78,46(1): 33-50.
Abstrac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fundamental drive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tead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04 to 2016, this paper uses fixed effect model and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atically. The study finds that,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and shows the diminishing marginal effect.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have different dynamic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marketoriented index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DI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v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de openness impa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 different temporal sta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ertinently in differen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promot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責任编辑:张梦楠)
[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21.3;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9-0055-05
一、引 言
经济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发展的[1],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2]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步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工业化开始后,美国采取多种方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农业机械化革命等,日本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中国也加大了对产业结构的重视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重要依托,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三次产业由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70%的局面发展到2017年的7.9:40.5:51.6,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制造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软件、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占比不断增加,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相较于经济快速增长而言,产业结构的优化稍显滞后,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自然引出一系列问题:产业结构在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起到了何种效果,是否是一成不变的?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有助于为在经济新常态模式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基于此,本文不局限于讨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简单相关关系,而是兼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素,利用2004—2016年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分析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效果,为正确引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二、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产业结构之间以及各产业之间联系和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的变化也称之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专家学者也纷纷做了研究。Kuzenets[3]指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需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衡量;Stiglitz[4]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需要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张云等[5]认为在考虑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熨平经济波动的四种具体机制,得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宏观经济波动降低20%左右;韩晶等[6]借助创新模型分析方法,发现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经济增长;谢婷婷等[7]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溢出效应;李翔等[8]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并不稳定,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关系;赵旭杰等[9]运用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三次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分行业通过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数量影响路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为模糊,第二、第三产业在两条影响路径上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加剧作用,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经济周期波动效应的主要来源;何燕[10]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10—2015年124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率偏低。
不难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研究经济发展,且大多数研究基于国外数据,有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忽略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的贡献机制,采用的方法多为Var、GMM、面板回归等。因此,本文的贡献在于考察总体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做出的贡献。
三、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由于数据的缺失性,本文选取研究数据时间为2004—2016年,最后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13年的数据,个别无法获取的数据采用插值法填补。
(二)模型设定
面板分位数回归基于Koenker等[11]提出的 “分位数回归”理论,其原理是基于被解释的条件分布来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分位数上回归曲线有所不同,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能更全面的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选取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较为适合。
公式(1)中,lnPGDPi,t为各省市历年的考虑了人口因素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CYJGi,t为核心解释量——产业结构,xi,t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控制变量,μi,t为残差项。 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选用区域人均生产总值,该指标同时考察了生产和人口两个因素,与区域生产总值相比,能够较为准确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核心解释变量:产业结构(CYJG),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采用第二、三产业占比(CYJGL)作为替代指标以进行稳健性检验。
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人力资本(lnRLZB)、技术创新(lnPAT)、财政支出(CZZC)、外商直接投资(FDI)、贸易开放度(OPEN)、城镇化水平(CZHSP)、金融发展(JRSH)、市场化指数(SCHZS)。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04—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缺失值按移动平均法进行处理。表1为面板数据的介绍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图1描绘的是390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散点分布、一次项及二次项拟合情况。图中显示,经济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而呈现下降趋势,且二次项拟合并未发生明显的曲线轨迹。因此本文推断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为一次线性或线性关系,暂不讨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包括了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特性,因此在做回归前必须验证数据的平稳性,常见的平稳性检验包括LLC、ADF、PP、HT、IPS、HADRI等,考虑到各项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选取LLC、HADRI和HT来检验,考虑到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认为三种方法中只要两种以上的方法认为平稳,即认为该变量数据平稳,结果如表2所示。
(二)固定效应回归
为确定回归方程为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需要对方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检验值p值小于0.001,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模型回归拟合程度较高,调整后的组内R2为0.941 7,为方便进行比较,模型中加入了混合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以看出,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正向的影响,控制变量中,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弹性系数为0.213,即技术创新水平每增加1%,经济发展也相应的增加0.213%,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贸易开放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变量的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FDI和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不显著。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必须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采取第二、三产业占比(CYJGL)来衡量产业结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个模型结果基本一致,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本一致,表明上述研究可靠。
(三)面板分位数回归
Konker与Bassett等人最早提出了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与最小二乘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基于均值的回归,前者则是在基于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考察解释变量对整个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不同分位数下对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分析该差异的趋势。为了使研究具有连续性,本文选取10%、30%、50%、70%、90%这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进行分析。
为更进一步更直观的显示产业结构分位数随着分位数变化的情形,本文利用stata14.0描述了分位数回归系数变化图,如图2所示,产业结构的分位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结合图2和表4,在分位数0.1—0.9范围内,随着分位数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影响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表4为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图,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在各个分位数上均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表明从2004年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观察这五个分位数上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分位数向高分位数上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产业结构每提升1%,人均GDP增加0.098%—0.676%。即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省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而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省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出现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产业结构外,还有其他要素,诸如生产、消费等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会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城市发展较好的省市,工业化程度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較低的地区,工业发展起点较低,工业化程度越高,不仅带动了就业,而且刺激了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急剧提升,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导向转换,经济水平较高的省市已经正式进入去产能的攻坚阶段,工业与服务业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
总体来讲,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适度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研究结果是固定效应模型所不具备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在各个分位数上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这与预期相符,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技术创新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强,作用更加显著。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影响水平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财政支出影响越大,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科教文卫等支出就越多,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财政支持,易形成马太效应。因此,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以平衡区域发展经济的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在所有分位数上都显著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表明在现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城镇化率还未达到拐点。金融存贷款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处于50%分位数左右时候,抑制作用最大,可能的原因是金融发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效率并未得到提高,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较为保守,数量上升但质量下降。 五、结论及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生着重大变革,2014年之后,中国开始了经济新常态的探索之路,这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速虽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增速却趋于放缓,而且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现象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2004—2016年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详细分析了产业结构等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验证,能够更好的研究经济发展水平由小及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对其影响的变化趋势。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由于传统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因此进一步进行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由10%—90%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均不同程度显著的促进了经济发展,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财政支出、城镇化水平以及市场化指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FDI、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时正时负。
由研究结论可知,总体来讲,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产业合理发展,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创新第二产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来讲,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结构转化迫在眉睫,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不利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应提升第二产业创新力度,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二产业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地方多存在于中西部,表明我国产业转移仍不彻底,产业未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因此,我国应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无缝对接,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齐头并举,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立新.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2014(4):3-8.
[2]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
[3]KUZNETS S. National incom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49: 205-241.
[4]STIGLITZ J E.The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R].In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2004.
[5]张云,张四灿.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7):83-97.
[6]韩晶,酒二科.以产业结构为中介的创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6):51-63.
[7]谢婷婷,潘宇.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18,35(4):86-93.
[8]李翔,邓峰.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6):144-154.
[9]赵旭杰,郭庆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于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分析与检验[J].管理世界,2018,34(3):51-67.
[10]何燕.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8):139-142.
[11]KOENKER R, BASSETT JR G. Regression quantiles[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78,46(1): 33-50.
Abstrac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fundamental drive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tead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04 to 2016, this paper uses fixed effect model and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atically. The study finds that,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and shows the diminishing marginal effect.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have different dynamic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marketoriented index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DI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v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de openness impa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 different temporal sta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ertinently in differen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promot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責任编辑:张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