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信托公司开设证券账户的限制已经放开,因受到股票市场走低影响,9月份证券投资类的新产品并未显著增加。”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汪鹏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中秋和国庆双节影响,9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较8月有略微下降,期限拉长,收益率下降,但基建类信托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首次超过房地产类,位居首位。
信托环比发行下降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40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114 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下降了14.29%。
按公司统计,湖南信托、长安信托、中铁信托并列第一,华信信托第二,外贸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并列第三。湖南信托为本月发行数量的黑马。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本月发行的产品中,81%的产品公布了期限,环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平均期限约为25个月,环比上升2个月。
其中,1至3年期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年期至2年期(不含)产品的占比为37%,环比上升了0.22个百分点;2年期至3年期(不含)产品的占比为49%,环比下降了3.13个百分点;3年期以上产品占比为14.13%,环比上升了2.91个百分点。
在已公布期限的产品中,120个月的产品有两只,分别投向证券和金融权益,但未披露预期年化收益率。其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36个月期限产品,约10.875%。
剔除仅发行一只产品的公司,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北京信托,为10.25%;紧随其后的是中信信托、华融信托、陆家嘴信托、外贸信托,分别为10.07%、9.75%、9.42%、9.38%。
预期收益率上,不考虑投资起点的差别,各类别预期收益标准下降明显,整体的平均水平为9.08%,环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资金运用领域方面,基础设施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超越了房地产,约9.79%。其次是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分别为9.38%和9.17%。
就资金方式而言,权益投资产品最多,占29.82%,未披露方式产品期次,约25.44%;贷款运用第三,约24.56%。但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却是债权投资,然后依次是股权投资、贷款运用、权益投资、未披露产品、租赁和证券投资。
“虽然许多产品的资金运用方式从字面上来看有所不同,但从实质层面来看都是基于债权方式的贷款运用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整个市场的绝大多数。”汪鹏说。
基础设施类信托发行领先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9月份基础设施类信托不仅在发行量上超越了近期不温不火的房地产类信托,而且在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上也成为投向领域的榜首。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基建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正逐步走高。”汪鹏表示,这不仅是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和稳增长的双重压力下的必然诉求,也是地方政府在2009年始的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下遗留的债务,“目前正承受较大的换旧账的压力。”
基建类项目层出不穷,重新提示市场开始预防新一轮的风险,对此,汪鹏特别提到了在近几个月个别基建类产品中出现了的以“毛地”作为抵押物的情况。
“之所以应关注地方政府为平台公司融资所提供的抵押土地是否为‘毛地’,主要是因为“毛地”没有估值的基础,有的地方政府为了配合融资,往往先开出土地证,方便作抵押。”汪鹏告诉本报记者,抵押物若为“毛地”,由于其本身并未进行过土地平整和“七通一平”,平台公司无需经过正式的“招拍挂”购进土地,故其土地的真正价值难以进行恰当的评估,导致之后风险控制中的抵押率失去了锚定的参照而成为了空中楼阁。
证券投资类信托预期收益最低
随着股票市场成交持续低迷和点位一再破位下探,在信托理财中部分浮动收益的证券投资类产品表现不尽人意,即便在产品设计之初以投资定向增发股票来增加“安全垫”的定增产品,也或多或少感受到投资回报的下行压力。
在9月信托的资金投向披露中,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数量最少,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对此,汪鹏提示投资者选择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关注产品投资管理团队的过往投资业绩,存量管理规模与当下增量规模是否差异过大。“对于新创立的业务团队,其业绩和团队稳定性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其次,投资标的储备情况。“一是标的质量要好,投资标的本身的基本面和成长性在同行中占据领先地位;二是项目最好要具备专属性,也就是尽量能通过投融双方单独商定定价,而非简单的公开市场竞价靠价格竞争来获取投资标的,毕竟更低的价格买进才能有更高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满足前两者要求的项目能够吸纳的资金与产品规模是否能够匹配。资金体量大的项目,能够在谈判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更要注重资金管理方本身的能力。”
第三,投资者自身对产品发行时点是否合适要有独立判断,汪鹏表示,“若认为产品发行时点是未来两年的市场相对低点,那么就可以介入。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上市公司往往更乐于在市场情绪高涨估值偏高的时期进行融资,因为此时的融资定价可以更高一些。”
受中秋和国庆双节影响,9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较8月有略微下降,期限拉长,收益率下降,但基建类信托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首次超过房地产类,位居首位。
信托环比发行下降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40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114 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下降了14.29%。
按公司统计,湖南信托、长安信托、中铁信托并列第一,华信信托第二,外贸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并列第三。湖南信托为本月发行数量的黑马。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本月发行的产品中,81%的产品公布了期限,环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平均期限约为25个月,环比上升2个月。
其中,1至3年期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年期至2年期(不含)产品的占比为37%,环比上升了0.22个百分点;2年期至3年期(不含)产品的占比为49%,环比下降了3.13个百分点;3年期以上产品占比为14.13%,环比上升了2.91个百分点。
在已公布期限的产品中,120个月的产品有两只,分别投向证券和金融权益,但未披露预期年化收益率。其中,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36个月期限产品,约10.875%。
剔除仅发行一只产品的公司,平均收益率最高的是北京信托,为10.25%;紧随其后的是中信信托、华融信托、陆家嘴信托、外贸信托,分别为10.07%、9.75%、9.42%、9.38%。
预期收益率上,不考虑投资起点的差别,各类别预期收益标准下降明显,整体的平均水平为9.08%,环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资金运用领域方面,基础设施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超越了房地产,约9.79%。其次是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分别为9.38%和9.17%。
就资金方式而言,权益投资产品最多,占29.82%,未披露方式产品期次,约25.44%;贷款运用第三,约24.56%。但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却是债权投资,然后依次是股权投资、贷款运用、权益投资、未披露产品、租赁和证券投资。
“虽然许多产品的资金运用方式从字面上来看有所不同,但从实质层面来看都是基于债权方式的贷款运用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整个市场的绝大多数。”汪鹏说。
基础设施类信托发行领先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9月份基础设施类信托不仅在发行量上超越了近期不温不火的房地产类信托,而且在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上也成为投向领域的榜首。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基建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正逐步走高。”汪鹏表示,这不仅是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和稳增长的双重压力下的必然诉求,也是地方政府在2009年始的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下遗留的债务,“目前正承受较大的换旧账的压力。”
基建类项目层出不穷,重新提示市场开始预防新一轮的风险,对此,汪鹏特别提到了在近几个月个别基建类产品中出现了的以“毛地”作为抵押物的情况。
“之所以应关注地方政府为平台公司融资所提供的抵押土地是否为‘毛地’,主要是因为“毛地”没有估值的基础,有的地方政府为了配合融资,往往先开出土地证,方便作抵押。”汪鹏告诉本报记者,抵押物若为“毛地”,由于其本身并未进行过土地平整和“七通一平”,平台公司无需经过正式的“招拍挂”购进土地,故其土地的真正价值难以进行恰当的评估,导致之后风险控制中的抵押率失去了锚定的参照而成为了空中楼阁。
证券投资类信托预期收益最低
随着股票市场成交持续低迷和点位一再破位下探,在信托理财中部分浮动收益的证券投资类产品表现不尽人意,即便在产品设计之初以投资定向增发股票来增加“安全垫”的定增产品,也或多或少感受到投资回报的下行压力。
在9月信托的资金投向披露中,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数量最少,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对此,汪鹏提示投资者选择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关注产品投资管理团队的过往投资业绩,存量管理规模与当下增量规模是否差异过大。“对于新创立的业务团队,其业绩和团队稳定性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其次,投资标的储备情况。“一是标的质量要好,投资标的本身的基本面和成长性在同行中占据领先地位;二是项目最好要具备专属性,也就是尽量能通过投融双方单独商定定价,而非简单的公开市场竞价靠价格竞争来获取投资标的,毕竟更低的价格买进才能有更高的收益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满足前两者要求的项目能够吸纳的资金与产品规模是否能够匹配。资金体量大的项目,能够在谈判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更要注重资金管理方本身的能力。”
第三,投资者自身对产品发行时点是否合适要有独立判断,汪鹏表示,“若认为产品发行时点是未来两年的市场相对低点,那么就可以介入。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上市公司往往更乐于在市场情绪高涨估值偏高的时期进行融资,因为此时的融资定价可以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