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起,教育均衡就成了教育管理的热词,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均有不同的践行方式与方法。文章以广州市的一个镇街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工作为蓝本,构建出以帮扶为抓手的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用以有效解决城乡间、区城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而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结论:此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推广于类似区域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中。
关键词:学前教育;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一、正视现状。积极应对
均衡教育的提出,首先就是承认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是某个区域、地区特有,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尤甚,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城区为例,城区所辖72所幼儿园,存在城区园与农村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公办园之间、民办园之间等全方位的差距,存在现实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成因不言而喻,城乡差别、公办园与民办园差别、管理机制差别,当然也包括師资、生源、办学条件等原因。现实如此,我们就应正视现状,坦然接受,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理性思考,寻求良策
教育均衡不单是一个指向目标,更是一个教育发展中的过程。教育均衡的发展,本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循环。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把各园所拉平均,而是共同发展,使相对薄弱园不停地向优质园靠拢、持平,而优质园自身又不断地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并再次被学习、被追赶。我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所辖园所的差距点及主要成因,分别整理成档案,并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政府的支持,对所辖区园所进行软整合,以帮扶为抓手,构建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从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三、构模践模,均衡发展
模式,是事物的样本,同时是事件的程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而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是指组建1个教研队组,捆绑帮扶实施7个落实,成立1个评估督导组和落实3个保障机制。
(一)一个队组
从宏观层面说,教育均衡指教育均衡发展;从微观方面说,教育均衡指课程均衡发展。我们这里将其引申为具体的教学研究的均衡,因而成立教研队组,发挥各教研组长的帮扶、引领作用。队组下设六个教研小组,以省、市一级园为组长,将办园质量好、中、差的幼儿园较均衡地分配其中,平时共享资源,在教学上共进步,每学期商讨拟定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制定教研工作制度,建立微信群,随时保持联系,定时进行教研讨论、交流,每学期面向市桥城区或全区开展一次公开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实际成效是显著的,优质园的好经验得以传送,而相对薄弱园也得到实质性的飞跃。
(二)七个落实
中心园与农村薄弱园组团捆绑帮扶。每年中心幼儿园都与一所农村薄弱园组团进行帮扶,落实“七个一”:一个保育管理规范、一个蹲点支教、一套资料档案、一个重要突破、一次大型活动、一个三年规划、取得一个奖励。帮扶不是单一的物质资助,而是就薄弱园的管理、教学、活动、师资培训等进行实质性的帮助与提高。在实践中,薄弱园在规范管理上有了范本,有了指导,在师资上有了支教帮扶,引领本园老师共同进步,在大型活动中取得成绩,得到综合提升与展现,提高自信心与荣誉感,从而拉近了与优质园的距离,而优质园在帮扶薄弱园中也会不断加强自身,在被追赶的同时也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一个督导
成立评估督导小组。帮助申评规范化幼儿园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评估指标要求,顺利通过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评促建,促进办园水平较低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按规范化要求,一步一步落实,这样薄弱园变成了规范园,与优质园的发展就相对均衡了,差距也变小了。督导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引、促进、协调各园所的重要作用,是实施学前教育均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三个保障
在建模与践模的过程中,我们设立了三个保障机制。先是奖励机制,对于教研组,每学期评选出成绩显著的优秀教研组及教研积极分子进行奖励。对于中心园与薄弱园捆绑帮扶落实“七个一”实行保障经费支持,每个组团5万元;年末进行考核,考核优秀奖励5万元。对通过园舍改造创建为规范化标准的幼儿园,连续3年按照每年每生300元的标准奖励资助用于补充公用经费;同时以班为单位,集体办园每班奖励15万元,民办园每班奖励5万元。
在此,不得不提村集体办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办幼儿园大部分已承租出去,成为民办幼儿园。已出租、租赁期满的幼儿园难以收回办集体办幼儿园;现有的、租赁期满收回的及新建的集体办幼儿园发展举步维艰:收费低,村委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投入经费;师资队伍素质整体较弱。对此,也要一个保障机制,由政府出台政策,由各级部门落实,明确村委责任。同时制定奖补机制,提升收费标准,这是第二个保障。三是鼓励优秀教师到村办集体园支教,促进教师双向发展,而村办园也派出教师到省、市一级园进行跟岗学习以加强师资培训,这是第三个保障。通过三个保障加快落实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最终提升各类园的综合质量。
我们在建模与践模的过程中,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取得了显著成绩,把部分原本相对薄弱的幼儿园成功地转化成规范园,产生了一批优秀团组和先进个人,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如在中心园与薄弱园的结对中,人力资源的调配不均,实际工作的时间把控不准,检测监督上的具体落实不到位等,在细节上仍可更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更多的是以帮扶为抓手,在区域上、在现实中是有成效的,具有示范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深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我们拟完善以下几个目标:强化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深化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健全管理体系,建立领导机制,把家庭、园所、社会三位一体展开合作管理,落实促进工作统筹。强化督查、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围绕当前各园所的办学条件标准化、装备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优质化等工作重点,全面完善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并将此模式推广,为本区域和类同区域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举措与成功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一、正视现状。积极应对
均衡教育的提出,首先就是承认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是某个区域、地区特有,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尤甚,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城区为例,城区所辖72所幼儿园,存在城区园与农村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公办园之间、民办园之间等全方位的差距,存在现实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成因不言而喻,城乡差别、公办园与民办园差别、管理机制差别,当然也包括師资、生源、办学条件等原因。现实如此,我们就应正视现状,坦然接受,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理性思考,寻求良策
教育均衡不单是一个指向目标,更是一个教育发展中的过程。教育均衡的发展,本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循环。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把各园所拉平均,而是共同发展,使相对薄弱园不停地向优质园靠拢、持平,而优质园自身又不断地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并再次被学习、被追赶。我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所辖园所的差距点及主要成因,分别整理成档案,并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政府的支持,对所辖区园所进行软整合,以帮扶为抓手,构建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从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三、构模践模,均衡发展
模式,是事物的样本,同时是事件的程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而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是指组建1个教研队组,捆绑帮扶实施7个落实,成立1个评估督导组和落实3个保障机制。
(一)一个队组
从宏观层面说,教育均衡指教育均衡发展;从微观方面说,教育均衡指课程均衡发展。我们这里将其引申为具体的教学研究的均衡,因而成立教研队组,发挥各教研组长的帮扶、引领作用。队组下设六个教研小组,以省、市一级园为组长,将办园质量好、中、差的幼儿园较均衡地分配其中,平时共享资源,在教学上共进步,每学期商讨拟定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制定教研工作制度,建立微信群,随时保持联系,定时进行教研讨论、交流,每学期面向市桥城区或全区开展一次公开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实际成效是显著的,优质园的好经验得以传送,而相对薄弱园也得到实质性的飞跃。
(二)七个落实
中心园与农村薄弱园组团捆绑帮扶。每年中心幼儿园都与一所农村薄弱园组团进行帮扶,落实“七个一”:一个保育管理规范、一个蹲点支教、一套资料档案、一个重要突破、一次大型活动、一个三年规划、取得一个奖励。帮扶不是单一的物质资助,而是就薄弱园的管理、教学、活动、师资培训等进行实质性的帮助与提高。在实践中,薄弱园在规范管理上有了范本,有了指导,在师资上有了支教帮扶,引领本园老师共同进步,在大型活动中取得成绩,得到综合提升与展现,提高自信心与荣誉感,从而拉近了与优质园的距离,而优质园在帮扶薄弱园中也会不断加强自身,在被追赶的同时也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一个督导
成立评估督导小组。帮助申评规范化幼儿园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评估指标要求,顺利通过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评促建,促进办园水平较低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按规范化要求,一步一步落实,这样薄弱园变成了规范园,与优质园的发展就相对均衡了,差距也变小了。督导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引、促进、协调各园所的重要作用,是实施学前教育均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三个保障
在建模与践模的过程中,我们设立了三个保障机制。先是奖励机制,对于教研组,每学期评选出成绩显著的优秀教研组及教研积极分子进行奖励。对于中心园与薄弱园捆绑帮扶落实“七个一”实行保障经费支持,每个组团5万元;年末进行考核,考核优秀奖励5万元。对通过园舍改造创建为规范化标准的幼儿园,连续3年按照每年每生300元的标准奖励资助用于补充公用经费;同时以班为单位,集体办园每班奖励15万元,民办园每班奖励5万元。
在此,不得不提村集体办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办幼儿园大部分已承租出去,成为民办幼儿园。已出租、租赁期满的幼儿园难以收回办集体办幼儿园;现有的、租赁期满收回的及新建的集体办幼儿园发展举步维艰:收费低,村委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投入经费;师资队伍素质整体较弱。对此,也要一个保障机制,由政府出台政策,由各级部门落实,明确村委责任。同时制定奖补机制,提升收费标准,这是第二个保障。三是鼓励优秀教师到村办集体园支教,促进教师双向发展,而村办园也派出教师到省、市一级园进行跟岗学习以加强师资培训,这是第三个保障。通过三个保障加快落实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最终提升各类园的综合质量。
我们在建模与践模的过程中,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取得了显著成绩,把部分原本相对薄弱的幼儿园成功地转化成规范园,产生了一批优秀团组和先进个人,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如在中心园与薄弱园的结对中,人力资源的调配不均,实际工作的时间把控不准,检测监督上的具体落实不到位等,在细节上仍可更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更多的是以帮扶为抓手,在区域上、在现实中是有成效的,具有示范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深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我们拟完善以下几个目标:强化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深化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健全管理体系,建立领导机制,把家庭、园所、社会三位一体展开合作管理,落实促进工作统筹。强化督查、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围绕当前各园所的办学条件标准化、装备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优质化等工作重点,全面完善城乡区域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1713”模式,并将此模式推广,为本区域和类同区域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举措与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