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中学生和所有中学生一样,在成长的中学阶段有许多特殊的心理活动,而“山里娃”因为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艰苦、家庭条件相对贫困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他们更为特殊的心理。事实证明,不及时疏导许多都会演变成了一种心理障碍。作为农村教师必须认识到他们的特殊性并及时进行疏导,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农村 中学生 心理障碍 思考
笔者在土家山寨中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已20余年,每天和这些山里娃打交道,每天都在真切的感受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为社会的变化,他们的父母需要外出打工,他们成了可怜的“留守儿童”;因为农村条件也逐渐变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家也有了电脑,和外界的交流增多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改变,让这些山里娃的心理障碍也有了他们的特殊性。
个案一:某某,女,初三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经济条件还算较好。因为学生进初中后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所以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常常对她说,只要她能考个好大学,他们再苦再累也愿意。这学期学生读九年级了,面临中考的压力,常常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对不起辛苦的养育自己的父母。即使是一次普通的单元检测考试,也让她惶恐不安,常常出现记忆再现困难,看见题目脑中一片空白,考后的成绩可想而知。这样一次两次的渐渐出现了恶性循环,不仅父母焦急,学生本人更是痛苦不堪。
农村青少年把烦恼集中到学习问题上非常普遍,他们认识到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好点读书,考个好大学,这同样也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情绪、心境往往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变化。因此,我们心理健康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我曾多次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刻苦,但到了初三,就会变得浮躁,讲话声音小,表达没有层次。
个案二:某某,初二男生,该生个子较小,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生,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在同班中也没有知心好友。最后,该生常常觉得心烦意乱,失眠,曾多次要求中断学业。
由于父母整日忙着自己的事,很少和孩子交流,更不要说带出去参加活动了。久而久之,导致他成了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症。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更易导致心理偏异。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有报道称,现在的中学生中孤僻型学生占10%。还有些人在学校里是“乖乖”,而在家里却是“霸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公众场合恐惧症”。
个案三:某女,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因父母多病,导致家庭贫困,她有很强的个性,什么事都不服输。特别是进入初二后,因为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嫉妒其他学生的心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家境稍微好点的同学,常常与她们发生矛盾。学生自己也经常在作文、练笔中写出自己的抑郁苦闷,认为自己的命运太差,怨父母没有给她想要的一切,一心想早点出门打工挣钱。
这类学生的情况在初中阶段是比较多的,由于他们在逐渐的成熟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或者差距,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很多事(比如穿漂亮的衣服等)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具有嫉妒心理的学生,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例如,当自己想入团或当班干部的愿望一时不能达到,就会抱怨老师偏心眼。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佳时便会责怪某老师讲课不生动,会散布“某同学的成绩好是死用功的结果”的言论,等等。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杀人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资料显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八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就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而言,还有许多表现,这里列举的仅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
这些典型的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要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治,使其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而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或只顾忙自己的事,没有及时发现这些矛盾,使問题激化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助人自助,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减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做老师的要走近这些“山里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心理的矛盾。
在实践中,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时是轻微的心理失调,如情绪波动,意志消沉、自卑烦恼等。有的是轻度的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惧、厌食症等,还有的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变态等等。他们有的能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有的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但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放在轻微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往往被人们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而要给予认真的矫治。
目前,许多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适应家庭、社会、学校生活的能力很差,导致了苦闷、胆怯、猜疑、多虑、易怒等心理障碍。遗憾的是,由于师资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的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的。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几点想法: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要让讲课有针对性,先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然后讲知识,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二是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受询者克服遇到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要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要对来访者给予信任、理解。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三是加强治疗,对严重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早的请心理医生,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和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关键词】 农村 中学生 心理障碍 思考
笔者在土家山寨中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已20余年,每天和这些山里娃打交道,每天都在真切的感受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为社会的变化,他们的父母需要外出打工,他们成了可怜的“留守儿童”;因为农村条件也逐渐变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家也有了电脑,和外界的交流增多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改变,让这些山里娃的心理障碍也有了他们的特殊性。
个案一:某某,女,初三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经济条件还算较好。因为学生进初中后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所以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常常对她说,只要她能考个好大学,他们再苦再累也愿意。这学期学生读九年级了,面临中考的压力,常常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对不起辛苦的养育自己的父母。即使是一次普通的单元检测考试,也让她惶恐不安,常常出现记忆再现困难,看见题目脑中一片空白,考后的成绩可想而知。这样一次两次的渐渐出现了恶性循环,不仅父母焦急,学生本人更是痛苦不堪。
农村青少年把烦恼集中到学习问题上非常普遍,他们认识到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好点读书,考个好大学,这同样也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情绪、心境往往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变化。因此,我们心理健康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我曾多次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刻苦,但到了初三,就会变得浮躁,讲话声音小,表达没有层次。
个案二:某某,初二男生,该生个子较小,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生,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在同班中也没有知心好友。最后,该生常常觉得心烦意乱,失眠,曾多次要求中断学业。
由于父母整日忙着自己的事,很少和孩子交流,更不要说带出去参加活动了。久而久之,导致他成了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症。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更易导致心理偏异。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有报道称,现在的中学生中孤僻型学生占10%。还有些人在学校里是“乖乖”,而在家里却是“霸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公众场合恐惧症”。
个案三:某女,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因父母多病,导致家庭贫困,她有很强的个性,什么事都不服输。特别是进入初二后,因为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嫉妒其他学生的心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家境稍微好点的同学,常常与她们发生矛盾。学生自己也经常在作文、练笔中写出自己的抑郁苦闷,认为自己的命运太差,怨父母没有给她想要的一切,一心想早点出门打工挣钱。
这类学生的情况在初中阶段是比较多的,由于他们在逐渐的成熟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或者差距,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很多事(比如穿漂亮的衣服等)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具有嫉妒心理的学生,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例如,当自己想入团或当班干部的愿望一时不能达到,就会抱怨老师偏心眼。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佳时便会责怪某老师讲课不生动,会散布“某同学的成绩好是死用功的结果”的言论,等等。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杀人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资料显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八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就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而言,还有许多表现,这里列举的仅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
这些典型的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要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治,使其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而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或只顾忙自己的事,没有及时发现这些矛盾,使問题激化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助人自助,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减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做老师的要走近这些“山里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心理的矛盾。
在实践中,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时是轻微的心理失调,如情绪波动,意志消沉、自卑烦恼等。有的是轻度的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惧、厌食症等,还有的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变态等等。他们有的能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有的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但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放在轻微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往往被人们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而要给予认真的矫治。
目前,许多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适应家庭、社会、学校生活的能力很差,导致了苦闷、胆怯、猜疑、多虑、易怒等心理障碍。遗憾的是,由于师资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的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的。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几点想法: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要让讲课有针对性,先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然后讲知识,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二是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受询者克服遇到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要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要对来访者给予信任、理解。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三是加强治疗,对严重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早的请心理医生,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和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