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次普通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从优秀文本中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思想交流;同时新课标又在写作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表达真情实感。这两点提示我们可以把议论文教学训练与文本评析鉴赏结合起来探讨议论文教学之法。
【关键词】 思维能力 议论文写作 点评
鉴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接触面较狭窄的特点,我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角度,结合课堂文本资源对学生开展议论文写作指导,训练学生的点评能力,试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挖掘课点评式议论文写作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议论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的点评式议论文写作训练包括比喻性的人物点评、学生作品的互评、口头训练中的点评。
1比喻性人物点评中的议论训练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给予读者多方面的营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阅读文本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钱梦龙)。这就提示我们,其实优秀文本就是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丰富资源。高中学生已有自己一定的好恶、美丑、善恶的标准,在学习优秀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质疑、探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模式,这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平等中的首席”,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判断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激情就要注意提供新颖的议论模式,要培养学生依据事实和条件议论的习惯就应当引导学生从文字背后挖掘信息。结合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较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文本学习和课后练笔中通过写一百字左右的人物点评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起到提升议论能力的目的。学生们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人物(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来点评。激发学生议论兴趣的模式则是让学生用某种自然景物,如菊花,梅花,水仙,太阳,高山,小溪等来比喻所点评的人物,也可以让学生把所点评的人物比做某种甚至某几种色彩。在比喻性的点评中分析人物形象,以喻体为切入点有依据的鉴赏人物。如有学生在点评屈原时把他比做兰花。原文是这样的:屈原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犹如一朵幽香的兰花。兰花出身高贵,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屈原在《离骚》中称自己是帝高阳的苗裔,因为高贵而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因为高贵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正如兰花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与身俱来的贵气让它对环境要求很高,轻微的寒流或者过多的水分都可让它香消玉殒。在小人当道的楚国境内,屈原又怎受得了那污浊的世界,于是他选择孤独。这是一种崇高的孤独,正如娇贵的兰花也有抗旱性一般,屈原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来抗衡这黑暗。于是,黑暗中传来了一缕淡淡的幽香,那是屈原的精神,中国式的芬芳。
学生在比喻性的人物点评中能较好地抓住喻体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进行联想比较,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议论中根据喻体的性质逐层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比喻性的点评又促使学生必须与文本再次对话,从本文中寻找比喻的依据,从而做到议论有依据可循。这就是比喻性点评议论训练的练笔形式。学生在议论文作文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形式,设置能够激发兴趣的议论模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形象性的事物转换,又从形象性的比喻当中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样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的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陷入困境的议论就会突然顿悟,实现感性体会到理性思维的飞跃。
2学生作品互评中的议论训练
新课标强调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经典文本人物的点评,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模式的方式之一。但学生自己的作品未必没有可利用的元素。过去的议论文写作为了促使学生议论文写作入格,多是着重教师指导,学生下水作文,教师给予评价标准和固定得分的模式,但是实践表明,这样的形式使得教师成为了学生作品的掌权者,学生没有能激发写作兴趣,收效也不大,因为它带有教师“独裁”的痕迹,忽略了学生个体构思和个体完成创作和评价的准则,变为教师理念先行,这必然导致训练效果削减的情况。如果转变思维,变为尊重学生思维先行,也许别有洞天。毕竟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初级阶段已具备初步的议论文写作知识,放手由学生判断和提炼议论文写作的方式方法比教师代劳来得深刻得多。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只是个设定有效话题的引领者,学生是写作和评价的主体。学生个体作文后,把批改和鉴定的工作交回给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互评打分,评价的学生为被评价的学生写上几十字的评价性文字。如得分处是哪里,议论得好的原因;分析扣分之处,点评扣分的原因并附上批改者的修改文字。之后分享每一位学生的作品以及被评价的文字部分,师生共同总结出议论文的写作要领。
学生在点评过程中把自己置于评价者的地位,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乐于探讨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从而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议论。一篇“毛坯”的学生作品同样可以作为学生点评议论的切入点。这种形式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创作和思考,在开放的环境下激活思维,互相交换文本来评价又避免了作者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在交换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正是遵循了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3口头辩论中的点评议论训练
新课标还在语言文字应用一节中强调了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和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作为论辩性很强的议论文写作而言,最合适用口头论辩的形式来教会学生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虽然课堂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但是这种口头表达如果经常用一整堂课的时间来进行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融合与分解到课内阅读的辩论点评当中,进行简短的点评。特别是第四册当中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众多,对于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常有些开放性的讨论题。把这些讨论题作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体会议论,学会议论。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否虚荣,《雷雨》中的周朴园的感情分析,《窦娥冤》中如何理解窦娥指斥天地却又希望天地为其昭雪等。学生在辩论中要支持自己的观点,必定要从文本中找到有力的支撑依据,组织语言围绕观点证明。这个过程正是议论文中事例论证的关键所在。找依据,明确依据,正确使用,有针对性的发表看法,一系列的过程在无形中已经构成了学生思维中的议论文模型,在辩论后再经由教师的指点,一个简短而有效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便形成了。
议论文训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以思维能力的养成为训练结构,以生活世界为拓展的动态的关联性体系。对议论文写作训练进行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点评式议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样有助于我们教师提高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
出版社
2让学生自由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1
3李子华.灵感思维与中学生作文教学.青海民族学院
4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师生与文本对话
【关键词】 思维能力 议论文写作 点评
鉴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接触面较狭窄的特点,我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角度,结合课堂文本资源对学生开展议论文写作指导,训练学生的点评能力,试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挖掘课点评式议论文写作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议论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的点评式议论文写作训练包括比喻性的人物点评、学生作品的互评、口头训练中的点评。
1比喻性人物点评中的议论训练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给予读者多方面的营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阅读文本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钱梦龙)。这就提示我们,其实优秀文本就是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丰富资源。高中学生已有自己一定的好恶、美丑、善恶的标准,在学习优秀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质疑、探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模式,这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平等中的首席”,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判断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激情就要注意提供新颖的议论模式,要培养学生依据事实和条件议论的习惯就应当引导学生从文字背后挖掘信息。结合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较多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文本学习和课后练笔中通过写一百字左右的人物点评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起到提升议论能力的目的。学生们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人物(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来点评。激发学生议论兴趣的模式则是让学生用某种自然景物,如菊花,梅花,水仙,太阳,高山,小溪等来比喻所点评的人物,也可以让学生把所点评的人物比做某种甚至某几种色彩。在比喻性的点评中分析人物形象,以喻体为切入点有依据的鉴赏人物。如有学生在点评屈原时把他比做兰花。原文是这样的:屈原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犹如一朵幽香的兰花。兰花出身高贵,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屈原在《离骚》中称自己是帝高阳的苗裔,因为高贵而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因为高贵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正如兰花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与身俱来的贵气让它对环境要求很高,轻微的寒流或者过多的水分都可让它香消玉殒。在小人当道的楚国境内,屈原又怎受得了那污浊的世界,于是他选择孤独。这是一种崇高的孤独,正如娇贵的兰花也有抗旱性一般,屈原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来抗衡这黑暗。于是,黑暗中传来了一缕淡淡的幽香,那是屈原的精神,中国式的芬芳。
学生在比喻性的人物点评中能较好地抓住喻体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进行联想比较,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议论中根据喻体的性质逐层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比喻性的点评又促使学生必须与文本再次对话,从本文中寻找比喻的依据,从而做到议论有依据可循。这就是比喻性点评议论训练的练笔形式。学生在议论文作文陷入僵局时,不妨指导学生转换形式,设置能够激发兴趣的议论模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形象性的事物转换,又从形象性的比喻当中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样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的信息则会闪电般的重新组合而进入显意识,陷入困境的议论就会突然顿悟,实现感性体会到理性思维的飞跃。
2学生作品互评中的议论训练
新课标强调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经典文本人物的点评,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模式的方式之一。但学生自己的作品未必没有可利用的元素。过去的议论文写作为了促使学生议论文写作入格,多是着重教师指导,学生下水作文,教师给予评价标准和固定得分的模式,但是实践表明,这样的形式使得教师成为了学生作品的掌权者,学生没有能激发写作兴趣,收效也不大,因为它带有教师“独裁”的痕迹,忽略了学生个体构思和个体完成创作和评价的准则,变为教师理念先行,这必然导致训练效果削减的情况。如果转变思维,变为尊重学生思维先行,也许别有洞天。毕竟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初级阶段已具备初步的议论文写作知识,放手由学生判断和提炼议论文写作的方式方法比教师代劳来得深刻得多。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只是个设定有效话题的引领者,学生是写作和评价的主体。学生个体作文后,把批改和鉴定的工作交回给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互评打分,评价的学生为被评价的学生写上几十字的评价性文字。如得分处是哪里,议论得好的原因;分析扣分之处,点评扣分的原因并附上批改者的修改文字。之后分享每一位学生的作品以及被评价的文字部分,师生共同总结出议论文的写作要领。
学生在点评过程中把自己置于评价者的地位,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乐于探讨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从而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议论。一篇“毛坯”的学生作品同样可以作为学生点评议论的切入点。这种形式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创作和思考,在开放的环境下激活思维,互相交换文本来评价又避免了作者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在交换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正是遵循了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3口头辩论中的点评议论训练
新课标还在语言文字应用一节中强调了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和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作为论辩性很强的议论文写作而言,最合适用口头论辩的形式来教会学生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虽然课堂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但是这种口头表达如果经常用一整堂课的时间来进行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融合与分解到课内阅读的辩论点评当中,进行简短的点评。特别是第四册当中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众多,对于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常有些开放性的讨论题。把这些讨论题作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体会议论,学会议论。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否虚荣,《雷雨》中的周朴园的感情分析,《窦娥冤》中如何理解窦娥指斥天地却又希望天地为其昭雪等。学生在辩论中要支持自己的观点,必定要从文本中找到有力的支撑依据,组织语言围绕观点证明。这个过程正是议论文中事例论证的关键所在。找依据,明确依据,正确使用,有针对性的发表看法,一系列的过程在无形中已经构成了学生思维中的议论文模型,在辩论后再经由教师的指点,一个简短而有效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便形成了。
议论文训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以思维能力的养成为训练结构,以生活世界为拓展的动态的关联性体系。对议论文写作训练进行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点评式议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样有助于我们教师提高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
出版社
2让学生自由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1
3李子华.灵感思维与中学生作文教学.青海民族学院
4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师生与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