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讨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
  中图分类号: S345;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际上比较现代的也是比较先进的耕作技术,是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一项耕作技术体系,其最大优点是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即保护性耕作六个主要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是,田间玉米秸秆覆盖或高留茬→机械化免耕播种→机械化学灭草、灭虫与防控→苗期深松追肥→机械收获→秋深松。
  1保护性耕作的优势
  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增强土壤肥力,保护农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同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都将大有作为。
  2 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总结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认识不到位;二是国家投入资金有限;三是技术体系和机具性能存在不足。
  2.1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认识不到位
  广大农民对传统耕作方式已根深蒂固,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缺乏认识。玉米保护性耕作使大量秸秆覆盖地表,给机械播种带来一定难度,农民情绪也受到影响。因此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存在等、靠意识,缺乏积极性。
  2.2 国家投入资金有限
  目前农机经营、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农民,而农业机械投资大、利用周期短、资金回收慢,导致了农民在经营和投资农机时出现短期行为。大中型拖拉机和农机不足,影响了玉米保护性耕作发展速度和项目实施的质量。尽管国家和政府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有较大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但资金十分有限,与实际需要相比,投入还远远不够。
  2.3 技术体系和机具性能存在不足
  由于玉米保护性耕作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试验点少,示范地块少,保护性耕作涉及与农艺相结合技术集成配套的技术模式仍不完善,覆盖面不广。加之有些开发出来的机具性能不稳、可靠性不高,影响了作业质量和项目效果。
  3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策略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和九台市试验示范的实践来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具有艰巨性和持续性。笔者总结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策略主要有:一是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1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至关重要,有效的推广可以使得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耐心地引导。在宣传上,首先要引导社会各界重视,共造发展保护性耕作良好舆论氛围,都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宣传形式上可以采取印发宣传单,刊登报纸杂志以及在广播和电视上进行宣传。
  加强技术培训,这一点也十分必要,一个新技术的推广时离不开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环节,确保农机手真正掌握技术规范,农民见到实效,需要全面扎实的培训。
  3.2 进一步完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
  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最主要还是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因而必须始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要加强对土壤、环境、作物动态变化的基础性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要运用各种综合性措施,优化良种、栽培、配方施肥、轮作间作、节水灌溉等技术,科学组合集成为新的高效农耕生产技术模式,力争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并要因地域特点、地块特点、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运用相应的技术,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保护性发展之路。 进一步完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3.3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保护性耕作项目推广的倾斜政策,应建立以农户投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充分重视挖掘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等群体的投资潜力,用政策保护他们的投资热情,形成以农户投资为主体、财政投资为引导的健康有序的投融资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必须有一个发展过程。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土壤耕作制度上的一次变革,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将会可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亚征,王莉,刘朝巍.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2] 吕艳红,田芳.华北地区春播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与推广[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20).
  [3]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刘武仁,高旺盛,陈源泉.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作者简介:史丽静,中专学历,九台市农机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对我国西部某省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两个自然班的126名高中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动机是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体矛盾、规则矛盾
概述多模态理论的内涵及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基于多模态理论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
砍瓜是近年来培育出的一个新的蔬菜品种,砍瓜是南瓜变种,却能隔几天砍一截下来,剩下的瓜还能够继续生长,因其有随砍随吃的特点,故称为砍瓜。砍瓜是我国最新培育品种,在农村可
分析信息技术的优势,阐述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实例,从词汇教学、英语对话练习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三个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