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责人:何凤霞
主要参加者:张文英 段春霞 陈爱珍
一、选题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语文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同时,此课题的提出,还将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
二、研究基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关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肖川就有效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结构的转变与备课工作中心的转变作了精辟的阐述。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语文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语文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
三、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听课”---“评课”---“课后反思”---“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具体实验,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探究如何从教学实践层层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研究的视角
“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3、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语文教学实践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方式。
(5)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语文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5、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
6、研究的重要观点
(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主要参加者:张文英 段春霞 陈爱珍
一、选题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语文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同时,此课题的提出,还将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
二、研究基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关语文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肖川就有效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结构的转变与备课工作中心的转变作了精辟的阐述。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语文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语文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
三、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听课”---“评课”---“课后反思”---“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具体实验,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探究如何从教学实践层层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研究的视角
“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3、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语文教学实践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方式。
(5)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语文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5、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
6、研究的重要观点
(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