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伤性胼胝体血肿及创伤性胼周动脉瘤临床少见,我院自2007-2010年共收治3例,而同期收治3412例颅脑外伤,其发病率为0.88‰,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多不良,现对二者间关系及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病例报告例1男,50岁.车祸致头部伤入院,入院时GCS 7分,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并双侧脑室铸形,住院9d时昏迷程度加深,急诊行右额开颅额中回入路血肿清除+脑室造瘘去骨瓣减压术,术后7
【机 构】
: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胼胝体血肿及创伤性胼周动脉瘤临床少见,我院自2007-2010年共收治3例,而同期收治3412例颅脑外伤,其发病率为0.88‰,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多不良,现对二者间关系及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病例报告例1男,50岁.车祸致头部伤入院,入院时GCS 7分,头颅CT示胼胝体血肿并双侧脑室铸形,住院9d时昏迷程度加深,急诊行右额开颅额中回入路血肿清除+脑室造瘘去骨瓣减压术,术后7d行CTA证实胼周动脉瘤约2.8 mm ×6.4 mm×7.6 mm,术后第9天再出血,急诊行开颅纵裂入路胼周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脑积水二次术后1个月行V-P分流,神志清楚出院。
其他文献
脑血管重建术是指采用手术方法重新建立脑的侧支循环通路,包括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extracranial -intracranial bypass,EC - IC bypass)等直接血管吻合技术,或头皮动脉-硬脑膜动脉-颞肌-脑皮质血管粘连成形术等间接建立脑血流等方法.其主要目的:(1)在主要颅内血管需要阻断时,起代偿作用,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阻断载瘤动脉和颅底手术切除侵犯血管的肿瘤时;(2)重建
目的 探讨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5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接受精确放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随后接受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结果 全组共21例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全组1年总生存率为79.6%,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8.7%.32例出现复发,其中原位复发为16例.卡氏评分(KPS≥7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是经卫生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所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学院,它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作为临床和应用研究培训基地,是集教学、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机构。其核心任务是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同时作为卫生部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
目的 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术中垂体柄的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34例,额底入路21例,眶上入路20例,纵裂入路35例(额底纵裂入路26例,纵裂终板入路9例).结果 垂体腺瘤47例,全切除42例,垂体柄完好保留44例,2例部分保留,1例未发现.颅咽管瘤38例,全切除32例,垂体柄完好保留27例,解剖保留或部分保留7例,未发现4例.脑膜瘤25例,全切除23例,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为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11例颅内外沟通的肿瘤,均为术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后留有脑膜、颅骨和颅底组织缺损.前、中颅底各5例,后颅窝1例.9例患者采用游离背阔肌瓣修复颅内外缺损,2例采用游离胸大肌瓣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组织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康复7-15d.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
目的 探讨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初步分型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按照动脉瘤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位置关系以及对侧椎动脉的发育情况进行初步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31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完全栓塞21例,部分栓塞9例,未栓塞1例.其中闭塞椎动脉10例,随访造影动脉瘤均无复发;支架辅助栓塞18例,术后随访造影明显复发2例,瘤颈部复发2例;2例直接栓塞无复发;保守治疗1
患者 男,46岁.因四肢抽搐一次,头晕2h入院.体查: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5 mm,左眼内斜,外转受限.头颅CT示:左顶枕见一肿块,边缘清,增强明显,周围脑组织水肿.颅脑MRI平扫+增强:左顶枕颅板下方可见一“扁平型”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局部脑膜增厚并强化明显,肿块边界欠清,局部脑沟受压,左侧顶骨骨板反应性增厚(图1).术前诊断为左顶枕脑膜瘤?入院择期在全麻下行左枕开颅肿瘤切除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混合成分的肿瘤,多见于颅内幕上.脊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少见,同时伴发颈髓间变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的病例鲜有报道.现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诊治的1例10年随访并经病理证实的间变神经节胶质细胞瘤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是一种脑部肿瘤,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 ~ 15%,发病年龄大多在20岁之前[1-2].目前临床上对TSC合并SEGA的诊断和监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对于肿瘤较大、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的患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医生最常遇到的临床问题,而对于颅内压急剧增高的重症病例,安全、有效、简易、快速的降低颅内压是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措施.自1963年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庆林、张成研创快速细孔钻颅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该技术在多种颅内疾病引发的颅内压增高危象的病例抢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1- 2010年间采用快速细孔钻颅术治疗1929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