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促进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仅供各位初中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成效的教学、有效率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提升[1]。这种进步和提升不单单指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品格特征等多方面,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讨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一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1、课堂上引进情境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到教学计划、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知识。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建立,要求教师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情境教学是当前被大家推广的创新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经验,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在情景创设方面,建议为初一、初二的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情景,为初三的学生创设字数、合作、探索的情景[2]。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例如,在学习寓言《狮子和蚊子》时,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将课文改编成有趣的话剧,安排好合适的表演者,在课堂上为大家表演出来,学生可以在原文中添加适当的场景、独白、对话以及心理描写,重点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展现出来,其他同学在欣赏话剧的时候通过演员的表情、语言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及印象,观察过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讨论演员们的神情、语言、表情不到位的地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教材和话剧,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交流中更好的学习了语文。
2、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在课堂上只是象征性的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如果没有人能回答出来,教师就会公布答案,根本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及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惰性,总是依赖教师去解决问题。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大纲为学生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查资料、翻阅工具书等途径找出问题的答案,在经过独立的思考、分析,总结出最精准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百草园有什么乐趣?三味书屋是不是一点乐趣都没有?作者更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并归纳总结出答案,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寻找课文中的答案,朗读过后,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教师与其他同学认真评价答案是否正确、完善,再给予补充,这些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正是文章学习的重点,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之后会对文章印象深刻,相比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好很多。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出其他有意义的问题,如“鲁迅的故乡在哪?他除了写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名作?”,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以前的学习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个人简介。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成会学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学习,鉴于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水平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有限的书本知识上获得无限的收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水平,更能从学习与文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些假设性提问,如“假设文章里的小孩,你会说真话么?”或者“假如你是皇帝,你会怎么面对小孩说的话”等,学习之后教师要学生写一篇学习该文章的心得,与学生共同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不仅局限在课文里,同样可以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学生在答题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由文章中的皇帝联想到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习惯自欺欺人或是忌惮世俗的眼光而不敢讲真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积极散发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以及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
结束语 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之间形成充分的互动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不断提升语文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何华琼.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2(3)
[2]王连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研究.学周刊A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成效的教学、有效率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提升[1]。这种进步和提升不单单指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品格特征等多方面,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讨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一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1、课堂上引进情境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到教学计划、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知识。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建立,要求教师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情境教学是当前被大家推广的创新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经验,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在情景创设方面,建议为初一、初二的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情景,为初三的学生创设字数、合作、探索的情景[2]。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例如,在学习寓言《狮子和蚊子》时,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将课文改编成有趣的话剧,安排好合适的表演者,在课堂上为大家表演出来,学生可以在原文中添加适当的场景、独白、对话以及心理描写,重点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展现出来,其他同学在欣赏话剧的时候通过演员的表情、语言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及印象,观察过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讨论演员们的神情、语言、表情不到位的地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教材和话剧,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交流中更好的学习了语文。
2、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在课堂上只是象征性的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如果没有人能回答出来,教师就会公布答案,根本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及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惰性,总是依赖教师去解决问题。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大纲为学生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查资料、翻阅工具书等途径找出问题的答案,在经过独立的思考、分析,总结出最精准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百草园有什么乐趣?三味书屋是不是一点乐趣都没有?作者更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并归纳总结出答案,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寻找课文中的答案,朗读过后,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教师与其他同学认真评价答案是否正确、完善,再给予补充,这些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正是文章学习的重点,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之后会对文章印象深刻,相比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好很多。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出其他有意义的问题,如“鲁迅的故乡在哪?他除了写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名作?”,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以前的学习总结出鲁迅先生的个人简介。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成会学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学习,鉴于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水平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有限的书本知识上获得无限的收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水平,更能从学习与文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些假设性提问,如“假设文章里的小孩,你会说真话么?”或者“假如你是皇帝,你会怎么面对小孩说的话”等,学习之后教师要学生写一篇学习该文章的心得,与学生共同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不仅局限在课文里,同样可以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学生在答题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由文章中的皇帝联想到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习惯自欺欺人或是忌惮世俗的眼光而不敢讲真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积极散发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以及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
结束语 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之间形成充分的互动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不断提升语文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何华琼.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2(3)
[2]王连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研究.学周刊A版. 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