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新的师生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创新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与之相应,学校教育也必将由传统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同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呢?
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做一个“开放”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也就越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方面堪称我们的典范,他不光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也要与学生共同商量,甚至连公开课上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仍然跟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期望、权威的代表,而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良师益友,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与教师平等相处学习时,思想上“安全与自由”,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见,不时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的意愿化为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试想,“主人”们一旦自觉学习,主动探索起来,思维岂能不活跃、创新意识的火花岂能不迸发?
二、宽容、民主的讨论方式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陶行知语)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同学、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
我始终把发挥主体地位作为核心。无论是班级、小组活动,还是个别活动,都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感。课上问题和课外作业都应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作出必要的“弹性设计”,提出“弹性要求”,并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从事独立学习。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在学生有问题或失败时,不动辄就责备或惩罚,以避免学生的挫折感、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实行多元的、开放性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批判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开始。首先要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在教学第一册课文《家》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鸟的家美吗?看着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说什么?”小朋友畅所欲言,大谈怎样爱护小鸟,保护环境。有一个小朋友还讲了一段课外知识:“书上说,四千张贺年卡就要毁掉一棵树。我们不要用贺卡也是保护树木。”其他同学都很惊奇地看着他,觉得很新奇,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看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好好引导,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新奇”,有时也不一定正确,我们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初试错误,发现真理。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课堂提问方式
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运用启发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马克思)。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用的陈述型以外,多采用列举型、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等。要由易及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作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要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小兴安岭美丽风景的课文。我事先用扫描仪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图片输入电脑,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然后配上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轻音乐和录象片断。课堂上,教师调出设计的内容,让学生目睹荧屏上浩瀚无边的绿色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首段“几百里连成一片”、“树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着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象片段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的小鹿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行进在水中的木排一路高歌,乘风破浪。此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段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外,整洁、优雅、舒适的课堂和宁静的周边环境等,也有利于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总之,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调动各方面因素营造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创新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与之相应,学校教育也必将由传统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新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同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呢?
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做一个“开放”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也就越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方面堪称我们的典范,他不光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也要与学生共同商量,甚至连公开课上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仍然跟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期望、权威的代表,而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良师益友,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与教师平等相处学习时,思想上“安全与自由”,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见,不时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的意愿化为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试想,“主人”们一旦自觉学习,主动探索起来,思维岂能不活跃、创新意识的火花岂能不迸发?
二、宽容、民主的讨论方式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陶行知语)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同学、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
我始终把发挥主体地位作为核心。无论是班级、小组活动,还是个别活动,都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感。课上问题和课外作业都应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作出必要的“弹性设计”,提出“弹性要求”,并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从事独立学习。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在学生有问题或失败时,不动辄就责备或惩罚,以避免学生的挫折感、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实行多元的、开放性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批判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开始。首先要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在教学第一册课文《家》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鸟的家美吗?看着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说什么?”小朋友畅所欲言,大谈怎样爱护小鸟,保护环境。有一个小朋友还讲了一段课外知识:“书上说,四千张贺年卡就要毁掉一棵树。我们不要用贺卡也是保护树木。”其他同学都很惊奇地看着他,觉得很新奇,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看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好好引导,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新奇”,有时也不一定正确,我们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初试错误,发现真理。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课堂提问方式
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运用启发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马克思)。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用的陈述型以外,多采用列举型、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等。要由易及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作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要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小兴安岭美丽风景的课文。我事先用扫描仪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图片输入电脑,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然后配上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轻音乐和录象片断。课堂上,教师调出设计的内容,让学生目睹荧屏上浩瀚无边的绿色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首段“几百里连成一片”、“树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着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象片段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顽皮的小鹿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行进在水中的木排一路高歌,乘风破浪。此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段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外,整洁、优雅、舒适的课堂和宁静的周边环境等,也有利于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总之,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调动各方面因素营造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有创新思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