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 春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眼科主任、康复眼科医院院长。2016年度中国好人。他从医近30年,让数以万计的眼疾患者得以康复,被广大患者誉为“光明使者”。作为中国第七期援助圭亚那医疗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带领团队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获得圭亚那历史上首次总统授权颁发的总统勋章、中圭友谊荣誉勋章和援圭特别贡献奖。
  一
  春雨踩着鸟鸣的节拍走来
  他们还在迷蒙中煎熬
  春风载着花草的芬芳走来
  他们依然在黑夜中沉沦
  缤纷的春色推不开
  被尘封了的窗户
  温馨的春情融不化
  被冰霜包裹的心灵
  难道这就是宿命
  该在无奈中苦斗人生
  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
  他们却用它寻找光明
  情暖春江爱满江城
  “爱心康复光明行”的活动
  给眼疾患者送去福音
  石春和 这名字不胫而走
  他将为你把心灵之窗擦净
  二
  第一眼就是可以依赖的睿智
  烙进记忆的是宅心仁厚
  经历淬炼出一个信念
  感受升華起一个心愿
  江城人治眼疾不出江城
  信念鞭策了三十年的崎岖跋涉
  心愿收获了三十年的苦甜酸辛
  于是 他和他的团队
  用脚步寻访 地毯式检索
  工厂 学校 社区 乡村
  春花秋月的浪漫
  排除出生活的分秒
  亲情天伦的乐趣
  收纳进拥挤的梦中
  筛查 诊治 手术
  如电工修复好最后的线路
  电流射出 一户亮了
  一片亮出甜美的笑声
  实至名归的光明使者呵
  顶一程风雨 送一路光明
  三
  普查中邂逅了刘长龙老人
  脑海中便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家境困窘 儿子残疾
  八旬老人患白内障几近失明
  雪上加霜沉沉重压
  脆弱的这对父子相依为命
  然而为了苦命儿 害怕万一
  老人婉拒了手术的申请
  石春和的心在颤抖
  决心挽救这濒临垮塌的家庭
  至诚至爱的暖阳
  把冰凉的心结紧紧焐在怀中
  从患者求医到医生请治
  他又一次净化自己的心灵
  他厌恶职业冷漠技术傲慢
  对衣食父母若无心专注
  活着也只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
  手术终于如期进行
  无影灯下是纵横驰骋的天地
  手术刀恰似一枚绣花针
  拭去尘埃 拨开雾障
  描绣出一盏希望的明灯
  此时 所有的声音都已沉睡
  五光十色的图景均已消遁
  只有 窗户与窗户的对话
  心与心的交融 静水流深
  当纱布如书一页页翻过
  眼前一片久违的精彩纷呈
  老爷子只喃喃一句
  共产党好 这亿万人共同心声
  四
  一道援外医疗的命令
  石春和率队踏上遥远航程
  这一走跨越了半个地球 来到
  圭亚那 南美洲的一处陌生地
  正是大选临近的日子
  政局不稳带来治安严峻
  偷盗频发 耳畔常掠过抢劫的枪声
  还有瘟疫 还有地震
  他掂量出不辱使命
  四个字 字字千钧
  重压将团队的心抱成一团
  豁出去了 一搏洪荒之力
  也不枉永志纪念的年华青春
  病员络绎不绝排成长龙
  团队如机器高速轰鸣
  每接诊一个人
  就是播下一颗友谊的种子
  每手术一个人
  就是点亮一颗璀璨的星辰
  作為主角 接诊 手术 培训
  场场他都披挂上阵
  润润喉 那是要见缝插针
  手术刀一放就瘫倒打盹
  劳累几次诱发了旧疾
  吞把药安慰下紧绷的神经
  一次手术中地震突然降临
  当地医护人员慌忙四奔
  他 他们别无选择
  在大地的颤抖中
  默默守护着麻醉着的病人
  两年 也就七百多个昼夜吧
  完成门急诊四万五手术四千人
  八百多危重者与死神告别
  二十五项医疗新技术从此诞生
  请别总说数字枯燥无味
  若读懂它们背后的故事
  每个“一”都是那么刻骨铭心
  当地主流媒体挖到了金矿
  各种奖项接踵而至
  友谊勋章 特别贡献奖
  更有他们首发总统勋章的殊荣
  圭亚那政府郑重重申
  恪守“一个中国”立场如磐石坚定
  此时任何话语都显苍白
  只有豪情奔涌在心中沸腾
  五
  一曲曾经风行的“光明行”
  勾起多少用热泪浸泡的回忆
  历史与现实共振
  石春和正谱写梦的奏鸣
  他要把光明的路
  铺得更宽 筑得更新
  康复眼科医院挂牌了
  多点执业模式尝试了
  集团加股份的运营起步了
  送去光明的团队
  滚起了雪球 洁白晶莹
  请听 天籁之音已然响起
  那是他 光明使者石春和
  用他那回春的妙手
  指挥着一部新时代的“光明行”
  (选自诗集《灯火》)
其他文献
三娃婶一辈子就一个爱好,喜欢串门,对 那些只有一个人在家的孤寡老人,几乎是每天早上一趟。  “二婶子,起啦!”三娃婶边敲门边喊。只听房门一响,满头银发的二婶子跌跌撞撞走出来,三娃婶赶忙扶住。  “八十几岁的人了,出门也不说注意点,跌倒了可要命呢!”三娃婶看看二婶子没什么事,又连忙去了另一家。  “二叔,起嘞!早上空气好,起来锻炼锻炼。”她隔着院墙扯着嗓子喊,因为二叔耳背不是一年两年了。  “哎!就
期刊
考 进市政府那年我25岁,与琴同在一幢大 厦里办公。  一天,琴发微信说她的宝马车坏了,问我能否带她?我说行。到了琴住的豪华小区,琴下车后,忽然腼腆地说,明天能接接她吗?我说行。  于是,我每天開着大众去接琴,下班后又绕着道去送琴。时间长了,我和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这天,妻有事到市政府找我。琴问她是谁。我说是我妻。琴涨红着脸问我为啥不早说。我说你也从没问起啊。  又下班了,我发微信准备去接
期刊
耿 叔刚迈进会议室,就被新来的贾局长骂 得狗血喷头:“今天是我到任后第一次召开职工大会,你就迟到!老耿啊,你可不能倚老卖老啊!”  没想到贾局长会发这么大火,有的职工吓得不敢抬头,有的职工惊愕地看着耿叔,而耿叔只是尴尬地笑笑,便赶紧在会场后面找个位置,老老实实坐了下来。  第二天,局里下了通报,对违纪职工进行严厉处罚,其中就包括耿叔开会迟到的行为,对耿叔除通報批评外,还扣罚了他半个月的绩效工资。 
期刊
小 王大学毕业,当了大学生村官,刚一上任, 小王就考察民情。他到老刘家,老刘惊讶地问:“你是新來的吧?村干联系农户都先找队长。”  小王找到队长,队长说:“没啥可考察的。”  没几天,老刘的秧苗生了怪病,眼看要枯死,小王联系技术指导员,予以指导补救。老刘说:“幸亏你是新来的,遇事不懂得躲著。”
期刊
为 小金和小周的事,老范早就决定要找皮 总皮计康交一交心了。  事情如此邪门:也就是一两年工夫,小金转正升级不说,还把他从车间弄到自己这个技术科来;那个小周,不仅从打水打扫打杂很快转正,当上白领,前天竟摇身一变,“破格”晋升为公司工会主席!尽管厂子民营了,用人也得有个章程,不能丝毫不讲德才、不讲资历嘛!  老范早就看不下去皮总的做派,好好一个公司非得取个洋名字——依帕斯!脾气也随着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期刊
妮 子结婚的时候,没有盘头,那时她的头 发很短,像个男孩子。  妮子生孩子的时候,男人在外打工。她自己在屋里把孩子生下来,端着一盆鸡食给院里的鸡们放下,去到后院找婆婆。婆婆忙抓个褥子把她包上,让她赶紧坐小三轮上,拉着她去村医院打了个针,拿了药,这才回家。  婆婆坐到床上,抱着妮子才生下的娃笑得合不拢嘴:“带把的,咱们老唐家后继有人了!”  妮子的男人姓唐。婆婆给娃起名叫唐糖,婆婆说,甜上加甜!  
期刊
此 篇立意确定,无非要提醒某些官员别搞 歪门邪道,别做心术不正者枪口中的“猎物”。这样的作品在1981年发表,倒是很及时的,颇具警策意义。可是时至今日,在我们的大大小小新旧干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心术不正者的“猎物”的已不在少数。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来思考这篇作品提出的课题,又似乎觉得太平淡无奇了。唉!这也许是社会的悲哀吧!  作品中杨局长听了李秘书有关王主任的“关心”之后说:“该死,早把我
期刊
他 有空就用纸叠心形折紙,见到她就给她。 这个习惯有多久了,他自己都记不清楚。突然,有天,她电话里说:“今天有个收废纸的来,我问了价钱,然后把你送我的心形折紙都卖掉了……”顿了顿,“刚好九块钱,等下你打扮打扮,我们一起去民政局领证吧。”
期刊
本 文以幽默调侃的笔调来嘲讽装腔作势、 故弄玄虚的人,妙趣横生而又鞭辟入里,是一篇很有艺术特色的微型小说,具有很浓的喜剧色彩。  笑,是喜剧的基本特征,讽刺喜剧要在笑声中达到否定批判的目的。年轻而精明的约翰·史密斯,希望刚开业的律师事务所马上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并为了迎合顾客“不想当第一”的心理,要使事务所一开始就显得非常忙碌,这种愿望并不坏,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愿望:在没有
期刊
都 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头娶了娇妻又升了 官,倍儿爽。  下屬设宴祝贺,见头道菜是豆腐渣炒海参,大头腾地火了:“我家世代做豆腐,当年为了不再吃豆腐渣才玩命地拼。谁点的菜,罚酒!”  “还罚酒,太阳都晒屁股了,再不去卖豆腐,尿都喝不上嘍。”大头被父亲的喝斥惊醒,边穿衣边嘀咕:“枕上梦中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