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不仅是高校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高等教育稳定与发展和维护高校形象的客观需要。本文对高校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高校;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
[FL(K2]高校应急事件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突然发生、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需要学校管理者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当前,我国高校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构建、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应对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专职组织机构,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应对能力相对欠缺,导致他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時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此外,国内高校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应急预案不足,缺乏前瞻性
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切实符合校情的应急预案,不仅要有总体预案,也要制订各类专项预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专项应急预案制订上缺乏前瞻性,这就使得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缺失相应的指导措施,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实施。
3.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状况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由于应急管理意识缺乏,应急教育培训较少,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无法有效控制局面,进而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如果大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面对突发事件、应急事件时才能沉着冷静。
二、提高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的措施
1.社会层面
[JP2]完善的应急体制为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是应急管理成功的关键。高校危机事件既具有威胁性、不确定性、时间有限性等一般危机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高校既要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已有经验和先进成果,也要充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使之符合国情、校情。
2.学校层面
[JP2]专项预案演练工作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宣传,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各种疏散、逃生演习等。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和强调预案演习。对后果严重和发生频度高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防震抗震、火灾自救、反恐逃生等,必须进行定期演练,通过演练使师生真正掌握预警、避灾、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等基本技能,提升应急能力,使人员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高校应急人员包括专业安保人员和专业的急救人员。专业安保人员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核心力量。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师生数量激增,而安保人员的数量增长却相对有限。所以通过培训、演习等让高校师生成为应急处置和救援的中坚力量很有必要。
另外,高校还应与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这些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将有利于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
3.学生层面
高校大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通过必要的培训、演习等能够成为具备应急救援能力并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力军。高校也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掌握应对措施,消除对危机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危机处理。
此外,对于留学生方面,可通过英语协会等组织提供语言沟通保障,也可与其他学生组织或协会甚至是校际之间的协会联合演练,使应对突发事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场所,它的稳步发展牵动整个社会。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加强应急预案研究,增强高校应急能力,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赋予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伟,张万红.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
[2]李勇.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关键词:中国高校;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
[FL(K2]高校应急事件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突然发生、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需要学校管理者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当前,我国高校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构建、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应对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专职组织机构,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应对能力相对欠缺,导致他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時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此外,国内高校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应急预案不足,缺乏前瞻性
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切实符合校情的应急预案,不仅要有总体预案,也要制订各类专项预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专项应急预案制订上缺乏前瞻性,这就使得在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缺失相应的指导措施,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实施。
3.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状况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由于应急管理意识缺乏,应急教育培训较少,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无法有效控制局面,进而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如果大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面对突发事件、应急事件时才能沉着冷静。
二、提高中外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的措施
1.社会层面
[JP2]完善的应急体制为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是应急管理成功的关键。高校危机事件既具有威胁性、不确定性、时间有限性等一般危机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高校既要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已有经验和先进成果,也要充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使之符合国情、校情。
2.学校层面
[JP2]专项预案演练工作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宣传,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各种疏散、逃生演习等。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和强调预案演习。对后果严重和发生频度高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防震抗震、火灾自救、反恐逃生等,必须进行定期演练,通过演练使师生真正掌握预警、避灾、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等基本技能,提升应急能力,使人员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高校应急人员包括专业安保人员和专业的急救人员。专业安保人员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核心力量。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师生数量激增,而安保人员的数量增长却相对有限。所以通过培训、演习等让高校师生成为应急处置和救援的中坚力量很有必要。
另外,高校还应与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这些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将有利于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
3.学生层面
高校大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通过必要的培训、演习等能够成为具备应急救援能力并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力军。高校也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掌握应对措施,消除对危机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危机处理。
此外,对于留学生方面,可通过英语协会等组织提供语言沟通保障,也可与其他学生组织或协会甚至是校际之间的协会联合演练,使应对突发事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场所,它的稳步发展牵动整个社会。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加强应急预案研究,增强高校应急能力,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赋予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伟,张万红.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
[2]李勇.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