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本人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肤浅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所谓创设良好氛围就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开展紧张而又活泼的认知活动,这样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譬如:我在讲授《维护祖国统一》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香港回归中英政府交接仪式,进一步使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祖国的日益强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有效激发其积极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高潮时就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如你也在现场的话,面对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内心有何感想?学生通过思索、分析和讨论后明白:祖国的强大才使香港得以和平回归。因此只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祖国更强大,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轻轻松松地达成了。
二、开设课堂活动,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真正转变角色,务必承担起组织和引导义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创师生互动新局面。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而且更要在和谐、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进行。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受片面追求高分数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在唱“主角”,他们离不开一味“灌输”知识的模式,往往使课堂充满严肃和沉寂的气氛。教师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巧妙地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努力创设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空间。譬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重要的内容时,采用了辩论的方式展开活动,辩题是:“你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步骤是: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活动前先布置全班学生搜集辩论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他们展开辩论。通过交流与讨论,大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三、提供信息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能力有顾虑,总怀疑学生不能掌握要领,于是总是津津有味地大肆渲染知识点,导致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对此,我的体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持在课堂上落实“三关”:
第一关,教会学生“看”书。
鉴于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循循善诱地让他们感悟阅读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并在真正的领悟要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似乎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当然,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系统把握所学内容,在心中勾画出知识的基本框架,并明白每堂课要掌握的重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关,教会学生善于提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合理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有条不紊地思考。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其实,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还是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才有可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材料:“江泽民主席为获得2000年和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四位院士颁发证书和奖金……”。看完材料后,学生很及时地“提出问题”——“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国家要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许多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问,还联想到了“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返航和“嫦娥二号”探月器的顺利运行等科技方面的系列成果。总之,学生自主提问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假如能自主地解决问题,就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关,教会学生精确答题。
南通市最近几年的思想品德中考命题,题型丰富多彩,有的以文字形式表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致失分过多。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教会学生答题的窍门:首先抓住试题中的关键字,其次把握材料题中问与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针对漫画题和图表题一定要抓住注释和标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实提高课堂效率,愿广大学生早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所谓创设良好氛围就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开展紧张而又活泼的认知活动,这样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譬如:我在讲授《维护祖国统一》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香港回归中英政府交接仪式,进一步使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祖国的日益强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有效激发其积极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高潮时就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如你也在现场的话,面对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内心有何感想?学生通过思索、分析和讨论后明白:祖国的强大才使香港得以和平回归。因此只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祖国更强大,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轻轻松松地达成了。
二、开设课堂活动,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真正转变角色,务必承担起组织和引导义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创师生互动新局面。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而且更要在和谐、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进行。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受片面追求高分数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在唱“主角”,他们离不开一味“灌输”知识的模式,往往使课堂充满严肃和沉寂的气氛。教师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巧妙地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努力创设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空间。譬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重要的内容时,采用了辩论的方式展开活动,辩题是:“你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步骤是: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活动前先布置全班学生搜集辩论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他们展开辩论。通过交流与讨论,大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三、提供信息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能力有顾虑,总怀疑学生不能掌握要领,于是总是津津有味地大肆渲染知识点,导致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对此,我的体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持在课堂上落实“三关”:
第一关,教会学生“看”书。
鉴于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循循善诱地让他们感悟阅读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并在真正的领悟要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似乎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当然,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系统把握所学内容,在心中勾画出知识的基本框架,并明白每堂课要掌握的重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关,教会学生善于提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合理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有条不紊地思考。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其实,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还是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才有可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材料:“江泽民主席为获得2000年和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四位院士颁发证书和奖金……”。看完材料后,学生很及时地“提出问题”——“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国家要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许多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问,还联想到了“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返航和“嫦娥二号”探月器的顺利运行等科技方面的系列成果。总之,学生自主提问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假如能自主地解决问题,就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关,教会学生精确答题。
南通市最近几年的思想品德中考命题,题型丰富多彩,有的以文字形式表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致失分过多。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教会学生答题的窍门:首先抓住试题中的关键字,其次把握材料题中问与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针对漫画题和图表题一定要抓住注释和标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实提高课堂效率,愿广大学生早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