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楷模——取颖超——纪念邓颖超诞辰一百周年学习心得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共中央为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邓颖超同志革命的一生,并说邓颖超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邓颖超同志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邓颖超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作为老年人,我觉得尤其应该学习晚年邓颖超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邓颖超同志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晚年更是体弱多病。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党和国家的需要,年逾古稀的邓颖超服从安排,毅然肩负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重任;1983年6月,79岁的邓颖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她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为确立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胡锦涛同志在赞扬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时,特别提及邓颖超同志喜爱的诗句:“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胡锦涛同志认为,这正是邓颖超同志晚年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邓颖超同志是1988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她退而不休,除了继续关心妇女儿童的工作和改革开放外,还不遗余力地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苦心策划。1988年5月,她致信宋美龄,表示“深愿与夫人共谋我国家民族之统一,俾我中华腾飞于世界。”1990年5月31日,她致信张学良,祝贺张学良九十寿辰,使身在海外的张学良将军非常感动,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慰藉,表示赞同统一大业。这些工作,都为别人所不能代替。
  二,活到老,学到老。
  邓颖超同志晚年不仅在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的时候注意学习,就是在退休甚至病重住进医院之后仍关心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仍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南力·讲话”等重要文件。据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回忆:邓颖超住院后老发烧,当她知道“南方讲话”等重要文件已经下发,便急切地叫赵炜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不得“偷工减料”,以便认真学习,完整领会。这正如邓颖超1992年6月28日在一篇纪念中共成立七十一周年的文章中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一息尚存,战斗不止,这是我的一贯思想。”
  老同志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思想常新。也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余热为党和社会工作。
  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邓颖超同志是最富亲和力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她善良,宽厚,仁慈,平易近人。老干部、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依年龄大小分别亲切地称呼她为邓大姐、邓妈妈和邓奶奶。
  邓颖超没有儿女,但她一生关爱着全国的少年儿童。原孩子剧团第二任团长、中央文化部教育局原局长许翰如曾回忆在抗日战争中“到了武汉以后,邓妈妈来看我们。我们叫她邓妈妈,我们都是孩子啊,也没有父母在身边,邓颖超就是我们的妈妈。”1939年,邓颖超和周恩来到苏联,曾多次到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看望在苏联学习的烈士后代和中共领导人的孩子们。据何宝珍烈士的女儿刘爱琴回忆“邓妈妈给我洗头,铰头发……因为我亲生母亲牺牲了,我就觉得邓妈妈真像个妈妈。”邓颖超热爱孩子,除基于伟大的母爱,还基于伟大的政治理念。1942年4月4日,邓颖超在重庆红岩村同一些年轻父母座谈,曾说;“再由共产主义的含义和共产党人的立场说,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爱护任何一个孩子。不问孩子的父母出身、社会政治地位、思想信仰怎样,亦不论识与不识,更不分男孩或女孩、自己的或别人的、或是私生子、甚至敌人之子女,我们都应该大公无私地‘一视同仁’,把他们都看成是将来国家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新的主人翁。”这样博大的胸怀,也只有像邓颖超这样伟大的革命戰士才能具有。
  据记载,邓颖超同志一直到她逝世的前几个月,都还在关心着青少年儿童们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强可靠的接班人。她在一封贺信中希望小学老师们“教育学生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b中有祖国。”
   现在很多离退休老同志都在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让我们以邓颖超为榜样,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邓颖超同志生性乐观豁达,她坚定的革命性又使她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灿烂的升华。
  邓颖超同志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先后患过几种慢性病,特别是在延安生活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她肺结核病复发,竟找不到一点药品,只好听任病情自然发展。她的这些慢性病,后来是怎么痊愈和基本痊愈的?除了积极医治和休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具有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她就有决心有信心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病愈后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逝世对晚年邓颖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的艰难处境也是可想而知的。那种处境,正如邓颖超后来对陈毅的女儿所说的:你们周伯伯去世以后,我的处境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也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明知道像“四人帮”这些人都在不断地借题发挥,在攻击周总理,我既要应付这些人,另外我也要保护好总理。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春天!邓颖超同志也踏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回顾当年的沉重打击和艰难处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邓颖超挺过来的?一个是她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另一个则是她所具有的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年人都知道乐观和良好的心态有助长寿的道理。邓颖超同志是1992年7月11日去世的,享年88岁,可谓长寿。
  
  五,严子律己,保持晚节。
  邓颖超和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已的故事很多,诸如她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拒绝组织上给她换车和增派工作人员等等。他们是人所共知的律己奉公的楷模。
  晚年邓颖超十分重视保持革命晚节。早在1978年7月,她就为身后事立下遗嘱,她说:对于我死后的处理,恳切要求中央批准我以下的要求,即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不保留、撒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四年以后,邓颖超又致信党中央,提出增补的遗嘱内容;一,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二,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采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1982年11月5日,邓颖超写下《委托下列几位同志办的几项事》,其中有两点也很显她的高风亮节,一是患病救治无望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增加有关党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二是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邓颖超的遗嘱与许多民众的遗嘱不同的是:因她没有子女,没有遗产分配给直系亲属的问题。邓颖超的遗产除衣物、书籍就是很少的“未用完的工资”,处理的方式是“全部交党费”。有人说邓颖超的遗嘱是留给人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人们读了她的遗嘱之后—个共同的感受。
  晚年邓颖超还有两件事足以为老人楷模的。一件是周恩来逝世撒完骨灰后,邓颖超叫警卫秘书高振普等把周恩来的骨灰盒拿回来,她说:“咱们自己保管。等我死后,也用这个骨灰盒。不要再买新的,为国家节约钱。”另一件是邓颖超穿平时穿的衣服火化。据秘书赵炜回忆:“邓大姐交代去世后穿一件平常衣服。大姐说,人死了再穿新衣服没用,那是给活人着的。我就穿这套衣服。”据说取颖超临终前指定要穿的那套黑西装,工作人员打开一看,西装里子里打着三个补丁,裤子的补丁更多。
  斯人已逝,楷模永存。回顾邓颖超同志的一生,不禁使人想起陶行知写的一副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其他文献
花是美的文明象征。我国农历每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民间称谓“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  正月梅花凌寒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期刊
“学而”第一篇一章:“为官时捞之,不亦悦乎!有女自发廊来,不亦乐乎!人不知我贪污,不亦君子乎!”  同上第十五章:“君子问:贫而无贪,富而无妾,何如?小人曰:可也。未若贫而偷,富而好色者也”。  “为政”第二篇十三章:“小偷问老贼,贼曰:先看其钱而后从之。”  同上第十四章:“君子富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富”。  同上第十五章:“贼曰:偷而不思则蠢,思而不偷则怯”。  同上第二十章:“老百姓问:使民敬
期刊
保持镇静    库勒尔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商店老板,一年四季,他专做服装生意,找了不少钱。  “我之所以能找许多钱”,库勒尔骄傲地对人说,“最大的决窍是:不管出现任何情况,都能保持镇静!”  一天库勒尔回到家,他发现妻子躺在床上,愁眉苦脸挺不高兴。  “亲爱的,出了什么事啦,为什么你这样不高兴呀!?”  “咳,真倒霉!又停电了……”妻子说,“早上我才买来的烤鸡,刚刚放进冰箱。所有的电器都用不成了,饭也
期刊
袁枚,清乾隆四年进土,浙江钱塘人,号随园老人。历任溧水、江浦、沐阳等县知县,在江宁任上辞官,筑园林于小仓山闲居,写诗著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修真养性。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以抒发其闲情逸致,吟咏养生之道为乐事,被誉为一代诗星和寿星。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以诗抒发了他的养生之道和生死观,给同时代人和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情趣和启迪。  如他的《病后作》一诗:  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有时逸
期刊
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神州大地,几乎每年深秋、寒冬和春季都会有范围或大或小的流感流行。  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看似普通的疾病,却曾屡屡酿成大祸。 1918~1919年蔓延环球的“西班牙流感”至今仍令人怵目惊心。这场流感最终导致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人数。尔后又有1957年、 1968年和1977年几次世界范围内的流感流行。罹难的人也不少。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
期刊
在这百花凋零、万物肃杀的时节,您却昂首挺拔、凌空玉立。呼唤着高天的湛蓝,激情燃烧着一笼笼金色的火炬。每一根枝条都拼搏着向上,每一片叶子都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奇幻得旖旎。每一粒果实都呈洁白的椭圆形,似银铃,似佩玉。古银杏啊,您浑身上下利落、静谧、飒爽、绝伦的美丽。  百年沧桑,十载风云,四季的雨露点点滴滴,都深深聚集在心里。没有哀伤、没有沮丧、没有怨恨,投有叹息。只有满腔炽烈的爱,扬扬洒洒撒遍枝
期刊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给生活添了无穷乐趣,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疾病。为了健康长寿,建议老年人切记春季生活五忌。  一忌睡眠过多。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既要保证充足睡眠,又要防止睡眠过多,一般每天睡八小时即可。  二忌懒于活动
期刊
坐上从宜宾开往“蜀南竹海”的汽车,导游赵小姐便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俗话说,到了东南看大海,到了东北看林海,到了西北看沙海,到了我们西南看什么呢?就看“竹海”……  对赵小姐的话,我有点半信半疑,心想:你说的这句“俗话”,我怎么没听说过?东北的森林一望无际,西北的沙漠浩瀚无比,将其称之为“海”,好像并不过分,但是把你们四川的一片竹林也称作“竹海”,是否有夸大其词之嫌?  然而,两个小时之后,当汽车
期刊
我的父亲孟广兴,1898年出生江苏省沛县付庙村。父亲18岁那年,祖父母早逝,留下的良田百亩因父亲不善经营,一年下来人不敷出。就这样,一些人仍羡慕父亲,以为他是大福大贵之人。  父亲有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婚后十年不到我六兄弟降生,父亲竖起大姆指说:我子辈超七郎有八虎,名列全县榜首。榜首带来的不是福,而是艰难、贫困、为了我们吃饭,穿衣,读书,几年的光景,土地卖光,房屋千窗百孔,我8岁那年开始,吃饭靠外公
期刊
张均堂是一名老军医,曾任多年医院院长。1989年退休后,他闲不下来仍积极为干休所的工作和医院的忙碌着;他是一个团结同志、关心战士、乐于帮助别人的“活雷锋”;两次被评为“先进离退休老干部”。  如今,已退休多年的张均堂仍然每天穿梭于干休所及医院,把它当作自己的家,把战士视为自己的子女。每逢过年过节,他像父母一样,把战士接到家中过节。在他的带动下,干休所的老干部以他为榜样,都轮流请战士们到各自家中做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