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共中央为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邓颖超同志革命的一生,并说邓颖超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邓颖超同志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邓颖超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作为老年人,我觉得尤其应该学习晚年邓颖超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邓颖超同志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晚年更是体弱多病。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党和国家的需要,年逾古稀的邓颖超服从安排,毅然肩负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重任;1983年6月,79岁的邓颖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她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为确立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胡锦涛同志在赞扬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时,特别提及邓颖超同志喜爱的诗句:“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胡锦涛同志认为,这正是邓颖超同志晚年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邓颖超同志是1988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她退而不休,除了继续关心妇女儿童的工作和改革开放外,还不遗余力地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苦心策划。1988年5月,她致信宋美龄,表示“深愿与夫人共谋我国家民族之统一,俾我中华腾飞于世界。”1990年5月31日,她致信张学良,祝贺张学良九十寿辰,使身在海外的张学良将军非常感动,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慰藉,表示赞同统一大业。这些工作,都为别人所不能代替。
二,活到老,学到老。
邓颖超同志晚年不仅在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的时候注意学习,就是在退休甚至病重住进医院之后仍关心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仍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南力·讲话”等重要文件。据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回忆:邓颖超住院后老发烧,当她知道“南方讲话”等重要文件已经下发,便急切地叫赵炜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不得“偷工减料”,以便认真学习,完整领会。这正如邓颖超1992年6月28日在一篇纪念中共成立七十一周年的文章中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一息尚存,战斗不止,这是我的一贯思想。”
老同志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思想常新。也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余热为党和社会工作。
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邓颖超同志是最富亲和力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她善良,宽厚,仁慈,平易近人。老干部、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依年龄大小分别亲切地称呼她为邓大姐、邓妈妈和邓奶奶。
邓颖超没有儿女,但她一生关爱着全国的少年儿童。原孩子剧团第二任团长、中央文化部教育局原局长许翰如曾回忆在抗日战争中“到了武汉以后,邓妈妈来看我们。我们叫她邓妈妈,我们都是孩子啊,也没有父母在身边,邓颖超就是我们的妈妈。”1939年,邓颖超和周恩来到苏联,曾多次到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看望在苏联学习的烈士后代和中共领导人的孩子们。据何宝珍烈士的女儿刘爱琴回忆“邓妈妈给我洗头,铰头发……因为我亲生母亲牺牲了,我就觉得邓妈妈真像个妈妈。”邓颖超热爱孩子,除基于伟大的母爱,还基于伟大的政治理念。1942年4月4日,邓颖超在重庆红岩村同一些年轻父母座谈,曾说;“再由共产主义的含义和共产党人的立场说,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爱护任何一个孩子。不问孩子的父母出身、社会政治地位、思想信仰怎样,亦不论识与不识,更不分男孩或女孩、自己的或别人的、或是私生子、甚至敌人之子女,我们都应该大公无私地‘一视同仁’,把他们都看成是将来国家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新的主人翁。”这样博大的胸怀,也只有像邓颖超这样伟大的革命戰士才能具有。
据记载,邓颖超同志一直到她逝世的前几个月,都还在关心着青少年儿童们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强可靠的接班人。她在一封贺信中希望小学老师们“教育学生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b中有祖国。”
现在很多离退休老同志都在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让我们以邓颖超为榜样,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邓颖超同志生性乐观豁达,她坚定的革命性又使她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灿烂的升华。
邓颖超同志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先后患过几种慢性病,特别是在延安生活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她肺结核病复发,竟找不到一点药品,只好听任病情自然发展。她的这些慢性病,后来是怎么痊愈和基本痊愈的?除了积极医治和休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具有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她就有决心有信心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病愈后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逝世对晚年邓颖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的艰难处境也是可想而知的。那种处境,正如邓颖超后来对陈毅的女儿所说的:你们周伯伯去世以后,我的处境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也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明知道像“四人帮”这些人都在不断地借题发挥,在攻击周总理,我既要应付这些人,另外我也要保护好总理。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春天!邓颖超同志也踏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回顾当年的沉重打击和艰难处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邓颖超挺过来的?一个是她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另一个则是她所具有的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年人都知道乐观和良好的心态有助长寿的道理。邓颖超同志是1992年7月11日去世的,享年88岁,可谓长寿。
五,严子律己,保持晚节。
邓颖超和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已的故事很多,诸如她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拒绝组织上给她换车和增派工作人员等等。他们是人所共知的律己奉公的楷模。
晚年邓颖超十分重视保持革命晚节。早在1978年7月,她就为身后事立下遗嘱,她说:对于我死后的处理,恳切要求中央批准我以下的要求,即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不保留、撒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四年以后,邓颖超又致信党中央,提出增补的遗嘱内容;一,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二,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采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1982年11月5日,邓颖超写下《委托下列几位同志办的几项事》,其中有两点也很显她的高风亮节,一是患病救治无望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增加有关党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二是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邓颖超的遗嘱与许多民众的遗嘱不同的是:因她没有子女,没有遗产分配给直系亲属的问题。邓颖超的遗产除衣物、书籍就是很少的“未用完的工资”,处理的方式是“全部交党费”。有人说邓颖超的遗嘱是留给人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人们读了她的遗嘱之后—个共同的感受。
晚年邓颖超还有两件事足以为老人楷模的。一件是周恩来逝世撒完骨灰后,邓颖超叫警卫秘书高振普等把周恩来的骨灰盒拿回来,她说:“咱们自己保管。等我死后,也用这个骨灰盒。不要再买新的,为国家节约钱。”另一件是邓颖超穿平时穿的衣服火化。据秘书赵炜回忆:“邓大姐交代去世后穿一件平常衣服。大姐说,人死了再穿新衣服没用,那是给活人着的。我就穿这套衣服。”据说取颖超临终前指定要穿的那套黑西装,工作人员打开一看,西装里子里打着三个补丁,裤子的补丁更多。
斯人已逝,楷模永存。回顾邓颖超同志的一生,不禁使人想起陶行知写的一副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邓颖超同志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邓颖超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作为老年人,我觉得尤其应该学习晚年邓颖超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邓颖超同志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晚年更是体弱多病。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党和国家的需要,年逾古稀的邓颖超服从安排,毅然肩负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重任;1983年6月,79岁的邓颖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她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为确立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胡锦涛同志在赞扬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时,特别提及邓颖超同志喜爱的诗句:“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胡锦涛同志认为,这正是邓颖超同志晚年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邓颖超同志是1988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她退而不休,除了继续关心妇女儿童的工作和改革开放外,还不遗余力地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苦心策划。1988年5月,她致信宋美龄,表示“深愿与夫人共谋我国家民族之统一,俾我中华腾飞于世界。”1990年5月31日,她致信张学良,祝贺张学良九十寿辰,使身在海外的张学良将军非常感动,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慰藉,表示赞同统一大业。这些工作,都为别人所不能代替。
二,活到老,学到老。
邓颖超同志晚年不仅在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的时候注意学习,就是在退休甚至病重住进医院之后仍关心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仍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南力·讲话”等重要文件。据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回忆:邓颖超住院后老发烧,当她知道“南方讲话”等重要文件已经下发,便急切地叫赵炜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不得“偷工减料”,以便认真学习,完整领会。这正如邓颖超1992年6月28日在一篇纪念中共成立七十一周年的文章中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一息尚存,战斗不止,这是我的一贯思想。”
老同志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思想常新。也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余热为党和社会工作。
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邓颖超同志是最富亲和力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她善良,宽厚,仁慈,平易近人。老干部、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依年龄大小分别亲切地称呼她为邓大姐、邓妈妈和邓奶奶。
邓颖超没有儿女,但她一生关爱着全国的少年儿童。原孩子剧团第二任团长、中央文化部教育局原局长许翰如曾回忆在抗日战争中“到了武汉以后,邓妈妈来看我们。我们叫她邓妈妈,我们都是孩子啊,也没有父母在身边,邓颖超就是我们的妈妈。”1939年,邓颖超和周恩来到苏联,曾多次到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看望在苏联学习的烈士后代和中共领导人的孩子们。据何宝珍烈士的女儿刘爱琴回忆“邓妈妈给我洗头,铰头发……因为我亲生母亲牺牲了,我就觉得邓妈妈真像个妈妈。”邓颖超热爱孩子,除基于伟大的母爱,还基于伟大的政治理念。1942年4月4日,邓颖超在重庆红岩村同一些年轻父母座谈,曾说;“再由共产主义的含义和共产党人的立场说,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爱护任何一个孩子。不问孩子的父母出身、社会政治地位、思想信仰怎样,亦不论识与不识,更不分男孩或女孩、自己的或别人的、或是私生子、甚至敌人之子女,我们都应该大公无私地‘一视同仁’,把他们都看成是将来国家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新的主人翁。”这样博大的胸怀,也只有像邓颖超这样伟大的革命戰士才能具有。
据记载,邓颖超同志一直到她逝世的前几个月,都还在关心着青少年儿童们的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强可靠的接班人。她在一封贺信中希望小学老师们“教育学生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b中有祖国。”
现在很多离退休老同志都在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让我们以邓颖超为榜样,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邓颖超同志生性乐观豁达,她坚定的革命性又使她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灿烂的升华。
邓颖超同志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先后患过几种慢性病,特别是在延安生活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她肺结核病复发,竟找不到一点药品,只好听任病情自然发展。她的这些慢性病,后来是怎么痊愈和基本痊愈的?除了积极医治和休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具有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她就有决心有信心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病愈后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逝世对晚年邓颖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的艰难处境也是可想而知的。那种处境,正如邓颖超后来对陈毅的女儿所说的:你们周伯伯去世以后,我的处境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也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明知道像“四人帮”这些人都在不断地借题发挥,在攻击周总理,我既要应付这些人,另外我也要保护好总理。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春天!邓颖超同志也踏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回顾当年的沉重打击和艰难处境,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邓颖超挺过来的?一个是她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另一个则是她所具有的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年人都知道乐观和良好的心态有助长寿的道理。邓颖超同志是1992年7月11日去世的,享年88岁,可谓长寿。
五,严子律己,保持晚节。
邓颖超和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已的故事很多,诸如她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拒绝组织上给她换车和增派工作人员等等。他们是人所共知的律己奉公的楷模。
晚年邓颖超十分重视保持革命晚节。早在1978年7月,她就为身后事立下遗嘱,她说:对于我死后的处理,恳切要求中央批准我以下的要求,即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不保留、撒掉;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四年以后,邓颖超又致信党中央,提出增补的遗嘱内容;一,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二,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采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据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1982年11月5日,邓颖超写下《委托下列几位同志办的几项事》,其中有两点也很显她的高风亮节,一是患病救治无望时“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增加有关党组织、医疗人员和有关同志的负担;二是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邓颖超的遗嘱与许多民众的遗嘱不同的是:因她没有子女,没有遗产分配给直系亲属的问题。邓颖超的遗产除衣物、书籍就是很少的“未用完的工资”,处理的方式是“全部交党费”。有人说邓颖超的遗嘱是留给人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人们读了她的遗嘱之后—个共同的感受。
晚年邓颖超还有两件事足以为老人楷模的。一件是周恩来逝世撒完骨灰后,邓颖超叫警卫秘书高振普等把周恩来的骨灰盒拿回来,她说:“咱们自己保管。等我死后,也用这个骨灰盒。不要再买新的,为国家节约钱。”另一件是邓颖超穿平时穿的衣服火化。据秘书赵炜回忆:“邓大姐交代去世后穿一件平常衣服。大姐说,人死了再穿新衣服没用,那是给活人着的。我就穿这套衣服。”据说取颖超临终前指定要穿的那套黑西装,工作人员打开一看,西装里子里打着三个补丁,裤子的补丁更多。
斯人已逝,楷模永存。回顾邓颖超同志的一生,不禁使人想起陶行知写的一副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