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沙天马山下一派平静安详。这是一条连接湖南大学教学楼到公寓的平淡无奇的大马路,马路边除了挨挨挤挤的小吃店、小超市、小旅馆,就主要剩下来来往往的大学生。
而恰恰是这里,过去几年中,一队队职业盗墓人或自河南南下,或自江西西进,不远千里奔波至此,藏身于小旅馆,觊觑着身后的天马山。
这些旅馆多系长沙本地农民自建房,一些房间仅仅用木板隔断。单间一张床,标间两张床,房价每天低至40元,高不过80元。
职业盗墓人极有可能在这里一住十天半月。白天,他们窝在旅馆,看一台小得可怜的10多寸的电视机,到了夜间,他们“干大事”的野心却能放大到无边无际。
升级版的洛阳铲
天马山古墓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天马山社区,属岳麓山脉,山体呈南北走向。据长沙文物部门资料,该古墓群仅是西汉长沙国王室墓地的一小部分。
2013年1月22日,天马山沉睡在冰冷的夜色中,一团黑影仿佛幽灵一样在山坡潜行。
这正是一伙盗墓贼,手提洛阳铲、矿灯、铁锹、鼓风机。他们先分出一股留在山脚,另一股进到山腰才停下,简单休整后,即向山上的一处古墓靠近。
记者从掌握这次案情的辖区警方了解到,在这次挖掘之前,团伙中有一名年长的“大师傅”已多次上山查看风水,他断定山中有一两座体量庞大且不同寻常的古墓。
在盗墓这一行,“大师傅”是盗墓团伙里“德高望重”的人,深得一众成员信赖。在具体盗墓行动中,他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大伙相信,只有他能测算出墓室的位置、价值以及墓室开挖选点。
这次,“大师傅”把挖点选在了山腰。一伙人挖了好一阵,泥土挑了好几堆,才见下面尽是砂石、石砾,之后再往深处挖,依旧是石头。“大师傅”犯了难,他只好修改方案,不得已提议转战山顶,从山上打洞至墓顶。由于时间已经不早,一伙人只得将挖开的洞口回填掩盖,匆匆下山。
与该盗墓团伙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士透露,“大师傅”在盗墓一行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但这次请来的‘大师傅’好像不怎么行,点都没踩准,真要是厉害的‘大师傅’,拿根棍子在山上扫几下,就知道下面是什么级别的古墓。”
1月26日晚,团伙再次上山,开始实施从山顶凿洞的方案。因为之前施工已有教训,发现盗墓常用的洛阳铲掘土虽易却对付不了石头,所以他们在这期间研制出了新型钻头。
这种钻头配合钢管朝墓室打洞,加上洛阳铲深入,效果很明显。这一次“技改”很快就在行业里传开,并被认为“推动了盗墓技术一大步”。
外来贼搭上本地贼
据警方后来查实,该盗墓团伙成员主要来自河南,他们最早从2012年12月就开始策划这次盗墓,因而张朴雨、李二俭这伙盗墓贼也是2013年天马山汉王陵的首批不速之客。而此时在盗墓行内,一条消息早已传得神乎其神,“天马山汉王陵里至少藏有一吨黄金!”
张朴雨一众到了长沙,马不停蹄上天马山踩点,却发现这里似已有人捷足先登。按盗墓行业规矩,已经盗挖的墓绝对不挖,可是查看古墓之后,发现墓地并未完全打开,价值犹存,因此张不甘心就此放弃。就在张朴雨、李二俭两人上山顶踩点时,竟看见两名神秘男子也在山上走走停停。张、李遂主动上前搭讪,原来此二人系本地人氏,一经深入交談,知是同道中人。张朴雨心想,如果撂开本地人,或许大家都做不成事,不如合作。
盗墓计划随即展开。两帮人中,张朴雨负责整体部署,并安排前期资金筹集和人力召集;两名本地人负责望风、报信。双方约定,事成之后四六分成,张一方得六,本地人得四。
待计划商定后,就等着大干一场,不料赶上盗墓一行最忌讳的事情——细雨绵绵。雨水天气不宜动工,极易暴露痕迹,张朴雨一行只得暂时折返河南,再等时机。
直到2013年1月26日前后,张朴雨、李二俭再度来到长沙,与当地人商定后,认定时机已经成熟,盗墓计划遂再次启动。
这次,张、李各出资一万元,再次明确的分成方案为:张、李各占所得利润的15%,当地人占40%,另外30%分给其他人员。
方案一经敲定,张、李即刻从长沙发出指令。河南方面集结的人马上了一辆面包车,其他人员赶高铁,一齐往长沙天马山“会盟”。一切准备就绪,就有了前述盗挖古墓的一幕。
流水线轮批作业
据警方后来调查的情形,此次除李二俭等少数人负责供水、送饭、望风等后勤及设备保障外,主要力量统统上山,部署在打洞、挑土、运土、装土、锯木、开棺等盗墓流水作业线上。
这样,十多人分批次轮流打洞,待天亮再将洞口掩好下山。他们通常是上山、下山各一套衣服。如此日复一日,一切顺风顺水。
为了加快打开墓室的速度,其中一名王姓成员联系远在江西的朋友,提出弄一批炸药,爆破山石。
1月27日,一名万姓江西人将70斤炸药和两支雷管运到长沙。1月28日晚上8时许,团伙在古墓上端洞口里灌满炸药。10点左右,炸药被引爆,山洞被炸出8米深坑。
正当一步步逼近墓室之时,“大师傅”才又看出来,墓室竟是“黄肠题凑”的墓葬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墓葬结构,“黄肠题凑”向来是盗墓行业的克星,而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一名挖墓男子曾对他说,当继续深挖时,发现这种层层平铺的木头至少有7层以上。
这显然是炸药不能轻易攻克的难题,但一伙人又不甘心,他们一度运来更多炸药实施爆破。然而,直到2013年1月29日凌晨3点多钟,费尽心力,依旧未能伤及墓室筋骨。
第二天,当团伙实施爆破作业将天马山汉墓炸出盗洞准备继续挖掘时,接到举报的公安部门四路抓捕小组出现在了现场,随后其他藏身酒店和出租屋的盗墓成员悉数被抓获。
王陵的诱惑
这次墓盗案只是几年间天马山汉墓大大小小盗案中的普通案件。而张朴雨、李二俭这一盗墓团伙的信息源,正来自2010年首个盗挖天马山汉墓的团伙。天马山汉墓经江西盗墓团伙掘墓未遂后,一时“名声大噪”,有关“一吨黄金”的传闻也在职业盗墓圈中不胫而走。
“一吨黄金”诱惑当前,全国各路职业盗墓人一队队开往长沙,驻守在长沙的职业盗墓人也伺机出动,这让文物部门不堪其扰。目前经文物部门证实的盗墓痕迹,显示天马山汉墓已屡遭盗掘,重灾区则在“天马山2号汉墓”。
2011年4月8日,在“天马山2号汉墓”发现一处深14米的盗洞;2011年8月25日,又发现一处被覆盖的隐蔽盗洞,盗洞深十余米;2011年11月25日,该处再发现8米深盗洞;2012年7月30日,文管所巡护员发现盗墓贼藏匿的洛阳铲、二齿耙、绳索、矿灯等盗墓工具,并发现一处深约2米的新盗洞。
对天马山汉王陵进行巡防的工作人员感叹,职业盗墓团伙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先进,为了避免被发现,盗墓团伙直接将作案工具藏在古墓内,挖完墓在洞口铺置蛇皮袋封住洞口,而后填土、踩紧,再堆上树叶。
长沙文物部门虽费尽心思追查盗墓者痕迹,但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盗墓团伙让他们力不从心。所幸“黄肠题凑”这样的古老墓葬技术,最终将盗墓者挡在了离墓室最近的地方,这使得“天马山2号汉墓”虽屡遭挖掘,至今并未打开,至于墓室中是否真正藏有一吨黄金,也就无从证实。
“墓室埋藏了一两千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谁也猜不到。”长沙市岳麓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肖辉确认,“201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经专家调查确认,‘天马山2号汉墓’为汉代长沙王陵。”
“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墓主只是臣,‘天马山2号汉墓’墓主是王,一仆一主,可见其价值。”肖辉说。
实际上,放在更大范围内看,天马山盗墓也只是近年长沙盗墓风潮的一个缩影。
湖南文物管理部门的记录显示,仅长沙市岳麓区辖内已探明的汉王室古墓,在2011年就陆续发生了11起盗墓未遂的案件。
而恰恰是这里,过去几年中,一队队职业盗墓人或自河南南下,或自江西西进,不远千里奔波至此,藏身于小旅馆,觊觑着身后的天马山。
这些旅馆多系长沙本地农民自建房,一些房间仅仅用木板隔断。单间一张床,标间两张床,房价每天低至40元,高不过80元。
职业盗墓人极有可能在这里一住十天半月。白天,他们窝在旅馆,看一台小得可怜的10多寸的电视机,到了夜间,他们“干大事”的野心却能放大到无边无际。
升级版的洛阳铲
天马山古墓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天马山社区,属岳麓山脉,山体呈南北走向。据长沙文物部门资料,该古墓群仅是西汉长沙国王室墓地的一小部分。
2013年1月22日,天马山沉睡在冰冷的夜色中,一团黑影仿佛幽灵一样在山坡潜行。
这正是一伙盗墓贼,手提洛阳铲、矿灯、铁锹、鼓风机。他们先分出一股留在山脚,另一股进到山腰才停下,简单休整后,即向山上的一处古墓靠近。
记者从掌握这次案情的辖区警方了解到,在这次挖掘之前,团伙中有一名年长的“大师傅”已多次上山查看风水,他断定山中有一两座体量庞大且不同寻常的古墓。
在盗墓这一行,“大师傅”是盗墓团伙里“德高望重”的人,深得一众成员信赖。在具体盗墓行动中,他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大伙相信,只有他能测算出墓室的位置、价值以及墓室开挖选点。
这次,“大师傅”把挖点选在了山腰。一伙人挖了好一阵,泥土挑了好几堆,才见下面尽是砂石、石砾,之后再往深处挖,依旧是石头。“大师傅”犯了难,他只好修改方案,不得已提议转战山顶,从山上打洞至墓顶。由于时间已经不早,一伙人只得将挖开的洞口回填掩盖,匆匆下山。
与该盗墓团伙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士透露,“大师傅”在盗墓一行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但这次请来的‘大师傅’好像不怎么行,点都没踩准,真要是厉害的‘大师傅’,拿根棍子在山上扫几下,就知道下面是什么级别的古墓。”
1月26日晚,团伙再次上山,开始实施从山顶凿洞的方案。因为之前施工已有教训,发现盗墓常用的洛阳铲掘土虽易却对付不了石头,所以他们在这期间研制出了新型钻头。
这种钻头配合钢管朝墓室打洞,加上洛阳铲深入,效果很明显。这一次“技改”很快就在行业里传开,并被认为“推动了盗墓技术一大步”。
外来贼搭上本地贼
据警方后来查实,该盗墓团伙成员主要来自河南,他们最早从2012年12月就开始策划这次盗墓,因而张朴雨、李二俭这伙盗墓贼也是2013年天马山汉王陵的首批不速之客。而此时在盗墓行内,一条消息早已传得神乎其神,“天马山汉王陵里至少藏有一吨黄金!”
张朴雨一众到了长沙,马不停蹄上天马山踩点,却发现这里似已有人捷足先登。按盗墓行业规矩,已经盗挖的墓绝对不挖,可是查看古墓之后,发现墓地并未完全打开,价值犹存,因此张不甘心就此放弃。就在张朴雨、李二俭两人上山顶踩点时,竟看见两名神秘男子也在山上走走停停。张、李遂主动上前搭讪,原来此二人系本地人氏,一经深入交談,知是同道中人。张朴雨心想,如果撂开本地人,或许大家都做不成事,不如合作。
盗墓计划随即展开。两帮人中,张朴雨负责整体部署,并安排前期资金筹集和人力召集;两名本地人负责望风、报信。双方约定,事成之后四六分成,张一方得六,本地人得四。
待计划商定后,就等着大干一场,不料赶上盗墓一行最忌讳的事情——细雨绵绵。雨水天气不宜动工,极易暴露痕迹,张朴雨一行只得暂时折返河南,再等时机。
直到2013年1月26日前后,张朴雨、李二俭再度来到长沙,与当地人商定后,认定时机已经成熟,盗墓计划遂再次启动。
这次,张、李各出资一万元,再次明确的分成方案为:张、李各占所得利润的15%,当地人占40%,另外30%分给其他人员。
方案一经敲定,张、李即刻从长沙发出指令。河南方面集结的人马上了一辆面包车,其他人员赶高铁,一齐往长沙天马山“会盟”。一切准备就绪,就有了前述盗挖古墓的一幕。
流水线轮批作业
据警方后来调查的情形,此次除李二俭等少数人负责供水、送饭、望风等后勤及设备保障外,主要力量统统上山,部署在打洞、挑土、运土、装土、锯木、开棺等盗墓流水作业线上。
这样,十多人分批次轮流打洞,待天亮再将洞口掩好下山。他们通常是上山、下山各一套衣服。如此日复一日,一切顺风顺水。
为了加快打开墓室的速度,其中一名王姓成员联系远在江西的朋友,提出弄一批炸药,爆破山石。
1月27日,一名万姓江西人将70斤炸药和两支雷管运到长沙。1月28日晚上8时许,团伙在古墓上端洞口里灌满炸药。10点左右,炸药被引爆,山洞被炸出8米深坑。
正当一步步逼近墓室之时,“大师傅”才又看出来,墓室竟是“黄肠题凑”的墓葬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墓葬结构,“黄肠题凑”向来是盗墓行业的克星,而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一名挖墓男子曾对他说,当继续深挖时,发现这种层层平铺的木头至少有7层以上。
这显然是炸药不能轻易攻克的难题,但一伙人又不甘心,他们一度运来更多炸药实施爆破。然而,直到2013年1月29日凌晨3点多钟,费尽心力,依旧未能伤及墓室筋骨。
第二天,当团伙实施爆破作业将天马山汉墓炸出盗洞准备继续挖掘时,接到举报的公安部门四路抓捕小组出现在了现场,随后其他藏身酒店和出租屋的盗墓成员悉数被抓获。
王陵的诱惑
这次墓盗案只是几年间天马山汉墓大大小小盗案中的普通案件。而张朴雨、李二俭这一盗墓团伙的信息源,正来自2010年首个盗挖天马山汉墓的团伙。天马山汉墓经江西盗墓团伙掘墓未遂后,一时“名声大噪”,有关“一吨黄金”的传闻也在职业盗墓圈中不胫而走。
“一吨黄金”诱惑当前,全国各路职业盗墓人一队队开往长沙,驻守在长沙的职业盗墓人也伺机出动,这让文物部门不堪其扰。目前经文物部门证实的盗墓痕迹,显示天马山汉墓已屡遭盗掘,重灾区则在“天马山2号汉墓”。
2011年4月8日,在“天马山2号汉墓”发现一处深14米的盗洞;2011年8月25日,又发现一处被覆盖的隐蔽盗洞,盗洞深十余米;2011年11月25日,该处再发现8米深盗洞;2012年7月30日,文管所巡护员发现盗墓贼藏匿的洛阳铲、二齿耙、绳索、矿灯等盗墓工具,并发现一处深约2米的新盗洞。
对天马山汉王陵进行巡防的工作人员感叹,职业盗墓团伙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先进,为了避免被发现,盗墓团伙直接将作案工具藏在古墓内,挖完墓在洞口铺置蛇皮袋封住洞口,而后填土、踩紧,再堆上树叶。
长沙文物部门虽费尽心思追查盗墓者痕迹,但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盗墓团伙让他们力不从心。所幸“黄肠题凑”这样的古老墓葬技术,最终将盗墓者挡在了离墓室最近的地方,这使得“天马山2号汉墓”虽屡遭挖掘,至今并未打开,至于墓室中是否真正藏有一吨黄金,也就无从证实。
“墓室埋藏了一两千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谁也猜不到。”长沙市岳麓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肖辉确认,“201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经专家调查确认,‘天马山2号汉墓’为汉代长沙王陵。”
“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墓主只是臣,‘天马山2号汉墓’墓主是王,一仆一主,可见其价值。”肖辉说。
实际上,放在更大范围内看,天马山盗墓也只是近年长沙盗墓风潮的一个缩影。
湖南文物管理部门的记录显示,仅长沙市岳麓区辖内已探明的汉王室古墓,在2011年就陆续发生了11起盗墓未遂的案件。